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曾说过:“什么是写作?写作就是把心中的一切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绝对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贯注在里面。”也就是写作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只有打破“命题、选材、立意、构思、语言、情感”这一框架,解脱各种高标准式的限制,才能避免出现言不由衷的大话、套话、假话,张扬个性,放飞想象。
一、激发表达欲望,提倡真实写作
让学生“如实地”和“自然地”写作,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描绘自己熟悉的景物,充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以我手写我口,我以我口说我心。”在极富个性和自由的情况下,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彻底消除写作的心理障碍。犹如帮助学生打开了心灵之窗,他们会快乐地去听、去想、去观察、去体验……他们就会脱胎换骨,就会自由飞翔。
良好的写作情感是作文的发动机,会产生永不枯竭的动力,引来写作的源头活水。为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灵感。写作灵感往往来自外在刺激,某种特定的情景、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唤起其潜在的意识。恰如白居易诗言:“来如春梦几时多,去如朝云无觅处。”灵感往往是一闪而逝的,但灵感一旦诞生,便如同倾闸之水。可以利用这一点,创设某种能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使他们在这种情境的感染和牵引下,唤起其已有经验,不知不觉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进而产生创作的冲动和欲趣,激发出灵感。
如一次作文训练时,我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猛然间我把那精致的杯子掉在坚硬的水泥地上,顿时,砰的一声,地面上到处都是玻璃碎片,学生一片哗然……在学生们惊诧之际,我请同学们写出“玻璃杯被摔坏之后”的故事。学生们反应积极,思维活跃,灵感迸发,写出了很多合情合理的情节,当然也有由此产生的议论。(这可是经过调查,证实班级里无人是心脏病患者之后才进行的)
2.滤奇人趣事,溢欢声笑语。写作本身充满了快乐。如果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其创作热情与创作水平自然会逐步提高。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引导学生用笔去写淘小子的顽皮,靓女生的扮酪,班主任的“弹指神通”,同桌的蹩脚音乐会,酒神爸爸、烟鬼舅舅,深夜如厕遇“夜叉”,“狼号乐队”课间演出,梦游太虚擒“拉登”……学生笔下出现了久别的成语、传说、格言、歇后语、武侠小说、天文地理、闲文野史、幽默笑话……那呼之欲出的人物,极富个性的语言,丰寓大胆的想象,独到鲜明的见解,无不是真实而又淋漓的展现。
3.说孰是谁非,引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在作文教学时,我让学生走出小课堂,进入社会大课堂,引导文学社的成员走进社会,去调查和采访身边的人和事,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嘴和自己的笔,去写自己有感想的事,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抵制陈规陋习和不良之风,弘扬先进思想和良好风尚。于是,《迷信活动何时休?》《自私的村干部》《垃圾肆虐谁之错?》等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
生动鲜活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催化剂,是写作的源泉和沃土。社会的进步,家境的变化、宿舍的冷苦、集体的温暖、同窗的苦读、课间的快乐、考试的无情、恩师的教诲,友情的珍贵、春风秋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鸟虫鱼……一切都囊括在学生的视野中,在自由的状态下,学生很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素材从记忆库中调出来,并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融合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写作兴趣,激活创作思维,发挥表达潜能,触发倾吐激情,使他们敞开心扉,把作文的过程由“痛苦”转为“享乐”,变苦作为乐作。
教师只有解除对学生的诸多束缚,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的心灵插上翅膀,在作文的园地上自由地翱翔。
二、置创新土壤,绽写作新芽
学生的生活只有扎根在创新土壤上,生长在创新氛围中,才能写出寓有创新的作文,在教育和教学上,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和宽容学生对任何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鼓励和引导奇思异想。创新的源头是奇思异想,放开一切框架束缚,思别人所未思,想别人所不敢想,想象越奇特,看法越独到越好,追求与传统不同,追求与众不同。
落实创新的几种途径有:
1.立意要创新。思想认识的高低对文章的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思想认识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先决条件,叶圣陶曾说:“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没有质料如何能写?”同样,没有创新的思想,就不能写出创新的文章。
立意创新,是指打破陈旧的认识,适应改革开放潮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提出对问题的看法,而不是不合常理的思想观念。在写作训练中,学生曾这样确立中心:“不被理解又何妨?”“失败,你来吧!”“缺乏斗志的无名战士上!”……
2.取材上要有创新。作文积累是写作能力的基础时代在前进和发展,周围的人和事都在变,作文的取材,也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发现独特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素材。你看,学生的笔下出现了:《点子王“某某某”》《有手段的“某某老师” 》《令人佩服的好校长》……
3.表现形式要创新。作文有了内容就要用一不定期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表现形式的创新对提高写作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形式创新就要大胆丰富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手法,与众不同的布局,构思独特的角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写作时,学生可以以监考老师的身份在考场上观察同学,可以变成蝌蚪去向人们倾诉不幸,可以化幻成蛤蟆精在地狱里报复人类……
新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变了,怎样通过文章来反映,通过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细小的情节入手,一下打开了学生创作的思路,学生在作文时,有的从办喜事要从简入手,有的从老奶奶唱卡拉OK入手,有的从爸妈给老人买手机作寿礼入手,有的从语言文明入手,有的从流行歌曲入手等等,写出的文章寓有创新。
作文使许多学生倍感头疼,其实,只要你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创新,就会出现新的局面,更为主要的,我们是未来建设者,因此更富有创新能力。
生活是大海,学生的心灵正乘着写作之舟,高扬着情趣之帆,一路颠簸。作为学生的领航人,我们应把学生引入充满真实感受和快乐情趣、富有想象空间和创新意识的港湾,只有在那儿,学生才能打捞到真善美!
一、激发表达欲望,提倡真实写作
让学生“如实地”和“自然地”写作,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描绘自己熟悉的景物,充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以我手写我口,我以我口说我心。”在极富个性和自由的情况下,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彻底消除写作的心理障碍。犹如帮助学生打开了心灵之窗,他们会快乐地去听、去想、去观察、去体验……他们就会脱胎换骨,就会自由飞翔。
良好的写作情感是作文的发动机,会产生永不枯竭的动力,引来写作的源头活水。为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灵感。写作灵感往往来自外在刺激,某种特定的情景、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唤起其潜在的意识。恰如白居易诗言:“来如春梦几时多,去如朝云无觅处。”灵感往往是一闪而逝的,但灵感一旦诞生,便如同倾闸之水。可以利用这一点,创设某种能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使他们在这种情境的感染和牵引下,唤起其已有经验,不知不觉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进而产生创作的冲动和欲趣,激发出灵感。
如一次作文训练时,我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猛然间我把那精致的杯子掉在坚硬的水泥地上,顿时,砰的一声,地面上到处都是玻璃碎片,学生一片哗然……在学生们惊诧之际,我请同学们写出“玻璃杯被摔坏之后”的故事。学生们反应积极,思维活跃,灵感迸发,写出了很多合情合理的情节,当然也有由此产生的议论。(这可是经过调查,证实班级里无人是心脏病患者之后才进行的)
2.滤奇人趣事,溢欢声笑语。写作本身充满了快乐。如果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其创作热情与创作水平自然会逐步提高。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引导学生用笔去写淘小子的顽皮,靓女生的扮酪,班主任的“弹指神通”,同桌的蹩脚音乐会,酒神爸爸、烟鬼舅舅,深夜如厕遇“夜叉”,“狼号乐队”课间演出,梦游太虚擒“拉登”……学生笔下出现了久别的成语、传说、格言、歇后语、武侠小说、天文地理、闲文野史、幽默笑话……那呼之欲出的人物,极富个性的语言,丰寓大胆的想象,独到鲜明的见解,无不是真实而又淋漓的展现。
3.说孰是谁非,引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在作文教学时,我让学生走出小课堂,进入社会大课堂,引导文学社的成员走进社会,去调查和采访身边的人和事,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嘴和自己的笔,去写自己有感想的事,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抵制陈规陋习和不良之风,弘扬先进思想和良好风尚。于是,《迷信活动何时休?》《自私的村干部》《垃圾肆虐谁之错?》等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
生动鲜活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催化剂,是写作的源泉和沃土。社会的进步,家境的变化、宿舍的冷苦、集体的温暖、同窗的苦读、课间的快乐、考试的无情、恩师的教诲,友情的珍贵、春风秋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鸟虫鱼……一切都囊括在学生的视野中,在自由的状态下,学生很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素材从记忆库中调出来,并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融合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写作兴趣,激活创作思维,发挥表达潜能,触发倾吐激情,使他们敞开心扉,把作文的过程由“痛苦”转为“享乐”,变苦作为乐作。
教师只有解除对学生的诸多束缚,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的心灵插上翅膀,在作文的园地上自由地翱翔。
二、置创新土壤,绽写作新芽
学生的生活只有扎根在创新土壤上,生长在创新氛围中,才能写出寓有创新的作文,在教育和教学上,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和宽容学生对任何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鼓励和引导奇思异想。创新的源头是奇思异想,放开一切框架束缚,思别人所未思,想别人所不敢想,想象越奇特,看法越独到越好,追求与传统不同,追求与众不同。
落实创新的几种途径有:
1.立意要创新。思想认识的高低对文章的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思想认识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先决条件,叶圣陶曾说:“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没有质料如何能写?”同样,没有创新的思想,就不能写出创新的文章。
立意创新,是指打破陈旧的认识,适应改革开放潮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提出对问题的看法,而不是不合常理的思想观念。在写作训练中,学生曾这样确立中心:“不被理解又何妨?”“失败,你来吧!”“缺乏斗志的无名战士上!”……
2.取材上要有创新。作文积累是写作能力的基础时代在前进和发展,周围的人和事都在变,作文的取材,也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发现独特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素材。你看,学生的笔下出现了:《点子王“某某某”》《有手段的“某某老师” 》《令人佩服的好校长》……
3.表现形式要创新。作文有了内容就要用一不定期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表现形式的创新对提高写作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形式创新就要大胆丰富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手法,与众不同的布局,构思独特的角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写作时,学生可以以监考老师的身份在考场上观察同学,可以变成蝌蚪去向人们倾诉不幸,可以化幻成蛤蟆精在地狱里报复人类……
新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变了,怎样通过文章来反映,通过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细小的情节入手,一下打开了学生创作的思路,学生在作文时,有的从办喜事要从简入手,有的从老奶奶唱卡拉OK入手,有的从爸妈给老人买手机作寿礼入手,有的从语言文明入手,有的从流行歌曲入手等等,写出的文章寓有创新。
作文使许多学生倍感头疼,其实,只要你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创新,就会出现新的局面,更为主要的,我们是未来建设者,因此更富有创新能力。
生活是大海,学生的心灵正乘着写作之舟,高扬着情趣之帆,一路颠簸。作为学生的领航人,我们应把学生引入充满真实感受和快乐情趣、富有想象空间和创新意识的港湾,只有在那儿,学生才能打捞到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