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文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使他们了解两种语言间的差异以及常见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且是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大的障碍便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这是因为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英汉两个民族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范,即所谓的文化差异。实践证明,仅仅学好英语语法规则和词汇意义,是不能顺利完成交际活动的。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隔阂、障碍、误解也随之在交际中不断突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中西文化间的主要差异
  
  1.1价值取向差异
  中西方的价值取向有天壤之别。中国人推崇社团和集体价值,强调社会群体的统一和认同,是一种社团价值至上的价值取向。而西方文化则是个人价值至上。它强调个人的存在价值,推崇个人主义,崇拜个人奋斗。每个人体现个性化的自我,自由抒发内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约束。如,一个老人行动不便,你上前帮助,在中国会被认为是尊老的表现、有礼貌,但在西方,他会认为你是轻视他的能力把他当作受帮助的“弱者”,因此显得很生气。由此也可看出,西方人较强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与这一价值取向有内在的联系。
  1.2风俗习惯的差异
  风俗习惯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地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1.3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在所有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2.文化差异在交际中常见的某些表现
  
  2.1餐饮习俗方面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2.2客套语方面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2.3隐私方面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情况等,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3.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3.1培养跨文化意识
  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形式及意义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不错,但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际时,却难以开口或语不达意,从而造成难堪,甚至误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識。因此,教学中应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应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有意识地展现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比如:中西节日的异同,饮食文化的差异,日常问候用语等。
  3.2改进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音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或是利用因特网,从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3.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刊、杂志、电影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些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贾育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在中国,虽然很多大学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学习,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远没有我们所期待的那样达到一定的水
会议
该论文集汇集了有关矿井通风技术方面的论文共10篇,内容包括:回采工作面应用循环风的可行性及其安全保障问题;关于掘进局扇循环风问题的初步探讨,循环风监控系统中风电瓦斯、一氧化
“网络热词”即热门网络词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热词层出不穷,这些热门词汇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译者带来
隐喻意义具有创造性.隐喻的意义推断受多种语境因素的综合影响.隐喻意义的理解是一个对隐喻字面意义和隐喻所在的语境的动态顺应过程.隐喻隐含意义的获得是在选择、建构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