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制定现状的反思与实践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案里装点门面的摆设,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成了教师最怠慢的部分。我们有必要分析原因所在,找到合理对策,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一、反思:教师何以怠慢教学目标
  
  1、认识不足
  许多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只是教案设计中的一种形式,可有可无,有许多老师在备课时热衷于教学过程,而不考虑教学目标的准备与制定。就算制定,也是从教参到备课手册,从备课手册到教案,照搬照抄。
  
  2、把握不够
  有的教师虽然也考虑目标,但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要么过于狭窄,要么过于宽泛。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让学生得出结论、记忆结论,忽视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更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混为一谈
  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认识不明确。在操作上出现了混乱现象,有的把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混为一谈,说是设计教学目标,实际上写的是教学目的;有的把教学目标的三个内容任意加减,使三个内容变成了四个、五个,甚至更多。造成了认知、技能、情意相混;还有的把教学目标和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总目标相提并论,把“三个维度”变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专业素养的缺陷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我们首先要对教学目标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的地位。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它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它具有导向功能,它为教师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布置作业、引导实际体验提供了准确而具体的根据。
  第二,明晰教学目标的定位。首先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时拟订的教学要求,具有方向性,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它不是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而是一节课到底要使学生学习什么,具有达成性,它将所有的方向性要求具体为一种确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可供评价与检验的要求。
  
  二、实践: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如何能够使制定的教学目的具体、明确、适当?怎样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怎样建立意义建构的差别性?
  笔者认为必须要辨证地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1、整体性与全面性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注重结论与过程的有机融合,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情感体验、道德生活的整体关怀。
  如苏教版国标教材第五册“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参拟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可见,这样的目标设定主要是放在学生能计算,一堂课下来,要求学生达成的目标无非是会做一些这类的计算题。这样进行设定是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的,是不够全面的。
  所以,我们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通过比较、讨论,感悟出竖式计算的优越性,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进行简单的估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共同性与差异性
  由于每位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思维水平不同,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共性要求,还要关注学生个性需求,要注意柔性设计,即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留有适当的余地,弹性化地将目标落实。
  如苏教版义务教材第九册“商的近似值”的教学,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需要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而对于“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截取商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一教学目标则不能一刀切,要求人人达到同一尺度。
  
  3、显性与隐性。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显性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隐性的。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对抽象的目标结果给予明确的界定,引导教学的展开,同时关注学习过程性与体验性、隐性与潜在性,使之尽量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在讲授苏教版国标教材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内容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猜测乘出来一共有多少,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经历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数学问题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教者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使用了“经历”、“体验”等词语。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隐性要求通过这些词语非常明确的表达出来。将隐性目标显性化,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并且具有可监控性。
  
  4、思维性与思想性
  课堂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它的广度,还要注意它的深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具有思维内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挖掘思维因素,要使学习材料的功能最大化,富有丰富的内涵,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如苏教版义务教材第九册“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其中有一条就是:通过比较第一、第二小组平均每人包饺子的个数,渗透移多补少、估算、统计抽样等数学思想与方法,并能根据数字特征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应用题。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很大的空间,富有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探索的欲望,激起了原有的知识结构,渗透了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触摸数学的本质。
  
  5、现实性与逻辑性
  数学教材是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小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进行编排的,具有普遍性、统一性,而每一个地方又具有地域性与差异性,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根据教材的逻辑体系,还要更多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使学习内容更富有问题性与挑战性。
  比如在苏教版实验版第九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学生在学习了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已经没有一点障碍,教参上的目标是:“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但学生的现实基础已经超过这一要求,那就没有必要把教材的要求定为课堂教学目标。可以把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应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解决问题,比较解决的方法和结果,初步渗透运算定律,体会整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不同,熟练运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这样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抓住了教学与学习的起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使学习材料富有问题性,从而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以交流和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其他文献
我家阳台上种着两盆凤仙花,它们分别种在同样大小的两个花盆里,“个头”也差不多。今年暑假高温天气特别多,我每天晚上都要分别给它们浇上一杯水。能否少浇一点水呢?可是我发现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TCD检查,并与对照组就血流收缩期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与差异点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和充分运用比较的教学策略,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背景,加大学生认识知识和理解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下面例举我们在听课和自己上课中的一些所思所做,与同行研讨    一运用比较策略,呼应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内容的序状展开推动了教学进程从教学发展态势和学生认知状态上看,知识的呈现有着时间的先后内容的新旧层次的高低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大的作用,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较新的教育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音乐中放松自己的心情,在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心灵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在音乐方面以及心理健康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收获,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策略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良好的
乐器产生的音乐取决于乐器的大小、形状,乐器的材质以及演奏的方式也会对音色产生影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越来越成为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摘 要: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发挥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很难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更无法掌握引与导的科学方法。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展开引与导。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引与导;兴趣激发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课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学科,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信
案例    在本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一堂课题为《小兔子学本领》的体育课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教师将投掷内容的教学,通过“小兔子”与“大灰狼”冲突的活动为主线展开,体育课成为孩子们寓教于乐的情景活动过程。  “大灰狼”抓“小兔子”(躲闪游戏):  游戏开始,体育老师给学生们带上了标明“大灰狼”与“小兔子”的头饰,给学生讲明“大灰狼”是凶狠的动物,要求学生们遇到“大灰狼”必须迅速躲避。游戏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应该能够带给学生兴趣,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物理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能力和智力,这对于学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由点及面地展开,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正在经历着一场猛烈的冲击为此,他们迫切需要非常实际的具体的帮助与指导这无疑需要校本教研的有效跟进然而,传统的集中式教研因其活动次数少时间安排紧教研内容杂教师互动不足,早已显得力不从心要引导教师能动高效持久地投入到新课改之中,必须对常规的教研活动进行改革我们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打造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研平台,尝试开展虚拟式的网络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