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与导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j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发挥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很难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更无法掌握引与导的科学方法。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展开引与导。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引与导;兴趣激发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课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学科,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就必须把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主体性,教师必须冲破传统信息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和探讨引与导的教学方法。
  一、把握引与导的恰当时机
  教师的引与导要想发挥出巨大作用,那么就必须要把握好引导的恰当时机。在传统的信息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并且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根本不敢提出质疑和问题,甚至有一些教师根本没有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就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学生产生疑问的过程其实正是教师引导的最好时机,教师只要把握好了这一时机,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建立文件夹”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电脑图片把生活中常用的文件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通过这个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文件夹的相关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本内容,让他们自觉学习相关知识点。在这个环节结束后,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去找寻问题的答案,通过引与导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二、在引与导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较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教学是带有一定趣味性的,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在相应地降低。所以教师在引导时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字母、数字、符号的综合练习”这一内容时,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细心观察,对于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可以适当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及时地进行正确指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采用间接的引和直接的导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引与导中,有一种技巧叫做间接的引和直接的导。其中间接的引是指教师要转变以往直接的引入方式,采用间接的引来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直接的导是指学生在学习或者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教师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再把教学任务导出来。例如:在讲解“给诗集配图”这篇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从网上搜索相关图片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紧接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做出的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来欣赏这些图片。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图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现场为学生展示给诗集配图的过程。可以多为学生演示几次,在多次演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后教師再导出这节课堂的主题“给诗集配图”,先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操作,在不知道下一步如何做时要及时请教教师,在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给诗集配图后,教师再给学生详细地讲解具体步骤,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达到引与导的有机结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与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每一节课的任务都是由人与机相互结合完成的。因此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贴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结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中有时候教师引入的问题学生已经有了一定了解,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消化,就不必花费更多时间来导出讨论。而有时候教师引入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导出,这样才能达到引与导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师科学正确的引领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中获得技能,真正成为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主人。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与导是一门技术,它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灵活采用不同的引与导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整体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并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瑞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与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6(8):279-280.
其他文献
不久前参加了一个教学比赛,地点在一个开发区学校的新校区。据说学生都是乡下孩子,见的世面不多,所以可能课堂氛围不会很活跃。刚听到这个情况,我有些不以为然:我是农村学校的教师
一堂好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导入,还应有耐人寻味的结尾。结课就是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之时,对课堂内容进行的阶段性小结。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结课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教学的需求,创新教学方式的呼声越来越大,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案例来讲解理论知识,增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更
我家阳台上种着两盆凤仙花,它们分别种在同样大小的两个花盆里,“个头”也差不多。今年暑假高温天气特别多,我每天晚上都要分别给它们浇上一杯水。能否少浇一点水呢?可是我发现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TCD检查,并与对照组就血流收缩期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与差异点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和充分运用比较的教学策略,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背景,加大学生认识知识和理解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下面例举我们在听课和自己上课中的一些所思所做,与同行研讨    一运用比较策略,呼应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内容的序状展开推动了教学进程从教学发展态势和学生认知状态上看,知识的呈现有着时间的先后内容的新旧层次的高低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大的作用,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较新的教育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音乐中放松自己的心情,在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心灵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在音乐方面以及心理健康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收获,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策略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良好的
乐器产生的音乐取决于乐器的大小、形状,乐器的材质以及演奏的方式也会对音色产生影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越来越成为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