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学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学问重视实践,而不着重于知识理论的论证和概念的思辩。因为它的重点并不落在“知识”上,而是落在“行为”上。它不太着重于满足理论的要求,而是着重于满足实践的要求。所以儒家之学可以说是行为系统的学问,而不是知识系统的学问。它很重视所学的和所做的通而为一,所知的和所行的打成一片。因此,主张学行合一、知行合一。这都是重实践的表示。因为重实践,所以就特别正视这个实践的主体——生命,它以自己的生命作为学问的对象,因而形成了以生命为中心的所谓“生命的学问”。
  人的生命,有正负两面。正面的是德性生命,负面的是气质生命或者说情欲生命。对于正面的德性生命,要求涵养、充实、发扬、上升,以求得最后的圆满的完成。对于负面的气质生命或情欲生命,则需予以变化和节制。变化,是对气质而言,化掉气质中的偏与杂,使生命变得中正合理而无所偏,变得清澈纯一而无所杂;节制,是对情欲而言,要使情欲纳入轨道的限制中而不放纵、不泛滥。这负面的变化气质、节制情欲,固然为儒家所重视,但他们用心用力的重点,则集中在正面的积极的德性实践方面。
  道德实践又可分为主观面的实践和客观面的实践。主观面的道德实践,以完成德性人格为目标,这就是所谓“内圣”之学。客观面的道德实践,以淑世济民、成就天下事物为目标,这就是所谓“外王”之学。内圣一面,是各归自己,以要求生命内部的合理与调和。外王一面,是由自己出发,而关联着社会人群与天下事物,以需求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事物之间的合理与调和,也就是说,要求群己关系、物我关系的合理与调和。无论主观面或客观面的实践,要想得到合理与调和,都必须从内省修德做起,以培养“德性的主体”。
  所谓德性的主体,就是内在的道德心、内在的道德性,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和孟子所说的本心、善性。而仁心善性这个道德的心性,又不只是内在的,它同时也是超越的。中庸说:“天命之谓性”。天道天命贯注到我们生命之中而成为我们的性,这是由上而下,由超越而内在。人有了这天所赋予的仁心善性,再通过尽心尽性的工夫,上达天德,以与天道天德相合,这是由下而上,由内在而超越。由上而下是来,由下而上是往。这一来一往,于是乎,主观内在面的心性与客观超越面的天道天德,便通而为一,这就是所谓“天道性命相贯通”。儒家就是根据这个既内在而又超越,既主观而又客观的心性本体,来进行他们学问的讲论,來展开他们人生的实践,来完成他们价值的实现和创造。
  总括地讲,儒家这“生命的学问”,(1)由主观面的纵的实践,要求与天道天德合而为一,这是成就生命之“质”的纯一高明;(2)由客观面的横的实践,要求与天下民物通而为一(连属家国天下而为一体,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这是成就生命之“量”的广大博厚。高明以配天,博厚以配地,这两面合起来,人的庄严高贵充实饱满的生命便可以得到真实的完成。
  编辑/独渚
其他文献
我不敢范成元被人戏称为“东三环齐白石”,我并不觉得粗俗。他顺手能画出齐老头各类型的作品,郁沉、朴实、厚重方面的;轻快、活泼方面的,林林总总,无一不像,简直像到了家。他知足,自得其乐,不炫耀、不满溢、大方、厚道、懂分寸、严操守。他经历、交往、见闻、修养、道德观、吃喝根、朋友缘……十足丰富灿烂。作品无价值观,有情感观,纵情作品,信手送人。张三李四、白酒啤酒、都是好人,都是情义,于是摊纸倒墨,画将开来。
期刊
在魏晋之时,有许多文人雅士冷眼于仕宦之道,他们放浪形骸,或饮酒,或清谈,或服药,或纵情山水,这种率直豪放、清俊通脱的行为方式,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度”。之所以能够出现魏晋风度,是因为魏晋时期政治动乱,权力倾轧的现象非常严重,再加上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于是,当时的文人群体对于生命的意义与个人的人生归宿有了新的理解与诠释。其实,魏晋风度的核心内容就是崇尚自然、积极追求个人的性情与灵魂的自由,这也是一种
期刊
转眼之间,又是一年端午至。家乡人把端午节称作五月当午,原以为这是一句土语,读了不少地方志,才知道不少地方如杭州湾北岸奉贤、南汇等区域也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不论“五月当午”与“当五汛”有没有关系,家乡人对端午节的重视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江南一带。插艾篙也好,挂菖蒲也罢,就是饮雄黄酒的习俗,同样一点也不少见。母亲不喝酒,雄黄酒就免了,但菖蒲要挂,艾篙要插,我家大门堂屋门上,端午节这几天,菖蒲、艾蒿
期刊
摘要:义马市创新群众工作体系是破解义马信访难题的现实需要,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是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的必然选择。义马市委、市政府打破“就信访抓信访”的惯性思维,用党的群众工作方法破解信访稳定难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群众工作理念为先导,以构建群众工作网络为载体,以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为关键,以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为重点,以理情绪、解难题、保稳定、促发展为目标,以加强群众工作制
期刊
“浴兰汤兮沐芳”,屈原在《九歌.云中君》一诗中,说在洗澡水里煮上兰草,人浴其中,洗了之后周身会散发香气,可见当时沐浴已经很讲究。唐、宋时,称端午为洛兰节,人们这一天,有用兰草冼澡的习俗。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有着洗澡沐浴的生活习俗。由于当时生活条件所限,只能到河边湖边洗澡,在清洗的过程中,他们意外发现有些泥土抹在手上或身上,再用清水洗去,比原来还干净,这就是原始的“碱”。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人们
期刊
小时候,无论是听战鼓书还是听大戏,亦或是听老年人讲故事,只要一说到赶考的落难公子,一准就能中上状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状元真的没有那么易得,不仅如此,有人还一波三折,差点与状元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翁同龢:防不胜防的对手  就拿“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的翁家翁同龢来说吧,他的状元的取得,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按照清咸丰六年(1856年)殿试的实力,翁同
期刊
靜淡
期刊
我的家乡处在长江北岸的江淮平原上,北方以面食为主,这里不缺小麦,也不缺大麦。  由于大麦没有小麦产量高,因此家乡一般很少单独种大麦,大都与棉花套种,我们这个地方叫“麦套棉”。冬初之时,播种大麦,先是在耜好的春花田里用麦撬各撬出一条浅浅的沟,然后拎着一田兜篮的大麦种,在田沟里边走边播,播下去的大麦都是二棱的,叫二棱头。春天来了麦花开,但时间很短,大概仅次于琼花,麦花开的时间在5分到30分钟之间。就是
期刊
“当然”,亦称为“应当”,是人类生活中常用的概念。自古以来,许多学者思想家提出“应当如何如何”的命题,也曾引起许多争论。从古以来,关于应当如何如何,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我们说应当如何如何,以何为据呢?所谓当然的准则应如何确定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  当然之则教人应该如何如何,有一定的严肃性,是不是先验的原则呢?我认为不是。事实上根本没有先验的原则。当然之则可以说是生活经验的总结,也可以说是
期刊
《夜航船》的开篇,一老僧与一士子同船夜渡。士高谈阔论,僧屈腿而眠。一时,言语似有漏,僧因问: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答:两个人;又问: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答:是一个人。老僧因而大笑:这样说来,且容老僧伸伸脚。  读来不禁开怀:澹台是姓,灭明是名,是同一个人;尧帝与舜帝皆是上古君王,是两个人。士子高谈阔论,却是故作声势,难免被人嘲笑了去。  我一直以为故事到此就了了,直到我读到黑塞的《流浪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