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功良效说大麦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ew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处在长江北岸的江淮平原上,北方以面食为主,这里不缺小麦,也不缺大麦。
  由于大麦没有小麦产量高,因此家乡一般很少单独种大麦,大都与棉花套种,我们这个地方叫“麦套棉”。冬初之时,播种大麦,先是在耜好的春花田里用麦撬各撬出一条浅浅的沟,然后拎着一田兜篮的大麦种,在田沟里边走边播,播下去的大麦都是二棱的,叫二棱头。春天来了麦花开,但时间很短,大概仅次于琼花,麦花开的时间在5分到30分钟之间。就是这一点时间,麦花完成了雌雄授粉。麦在五谷当中也是主角,历来有文人墨客颂咏麦花,有诗云:“细细清香飞白絮,迎风摇曳自歌吟。花间生命须臾美,孕育丰收满地金。”
  我国很早就有种植大麦的历史,大麦古代称为课麦、饭麦、牟麦,粘性的大麦又叫糯麦,虽然大麦的成分与小麦相似,但其纤维素含量较多而且质地粗,因此我国历史上大麦主要作为药用的较多。中医认为大麦有“补虚劳,壮血脉,养颜色,实五脏,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唐代陈士良《食性本草》)和“调中止泄,令人肥健”(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的养生保健作用。《调燮类编》中也说:“大麦性平凉,助胃气,为面胜小麦,而无燥热。”明代医家缪希雍还指出:“大麦,功用与小麦相似,而其性更平凉滑腻,故人以之佐粳米同食。而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粳米。”因此,对于脾胃不足,身体衰弱,腹泻便塘,消化不良,饮食不香,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常用大麦片与粳米煮粥食用,对养生十分有利。历史上大多以之煮粥、煮饭,或磨面食用,正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言:“大麦做饭食,响而有益,煮粥甚滑,磨面做酱甚美。”但最常用的还是煮粥食用。清代医家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指出:“大麦粥利水泄湿,生津滑燥,化谷消胀,下气宽胸,消中有补者也。”这就是大麦粥的食疗食养功效。如今人们常将大麦制作成大麦片,食之更加香美。粘性的大麦,也就是糯麦,通常还作为酿酒的原料。我国生产大麦主要是用作酿造啤酒和制麦芽糖等工业生产的原料。
  不仅仅大麦本身具有良好的药物作用,大麦的神奇还在于它与其他诸麦相比较,更有其独特的养生作用,那就是以大麦制作的“麦芽”。麦芽是将大麦以水浸透,捞出置筐内,上盖蒲包,经常洒水,待芽长出3一5毫米时,取出晒干。麦芽是一味中医最常用的助消化,开胃口,消食积,除胀满的食用中药,所以,凡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肝、胆、胰的病变,经常用到它。尤其是对于肝病,更是一味护肝、保肝、疏肝的良药。
  中医中治肝病,常用到大麦芽,往往是应手起效,其效果不能得让人叹为观止。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主疏泄,喜条达,肝气疏畅条达,则肝不为病。如果肝气郁结,或怒则伤肝,肝气不舒,一方面会影响消化系统,中医称之为“肝气不和”,或曰“肝气犯胃”,或是“肝气乘脾”,则会出现一系列胃肠疾病,如胃胀胃痛,饮食不香,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暖气呃逆,肠鸣腹泻,或是胁肋胀痛等;另外也会影响到女子的妇科疾病,因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不舒,则会导致月经不调,痛经,行经乳胀等。大麦芽除了具有上述助消化,消食积的作用外,更具有疏肝功效。正如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大麦芽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夫肝主疏泄,为肾行气,为其力能舒肝,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肾气。”清代医家黄宫绣也有同感,他在《本草求真》中也说到:“凡佛郁致成膨膈等症,用之甚妙,人知其消谷而不知其疏肝也。”根据大麦芽疏肝原理,有雜志报道,单用麦芽磨粉制成糖浆内服治疗急慢性肝炎,其结果是,肝痛、厌食、疲倦,以及肝脏肿大、转氨酶下降等症状,在食用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对消除厌食更显著。由此可见,大麦芽对于肝病患者,也是一味养生良药。
  大麦芽不仅是一味脾胃良药,还是一味妇科良药,但是用时有利有弊,一定要区别对待。如《本草正》中明确指出:“大麦芽,妇有胎者不宜多服,亦善催生落胎。”《日华子本草》中也说,麦芽“破症结,能催生落胎”。在《药品化义》中又强调:“凡痰火哮喘及孕妇,切不可用麦芽。”正因麦芽有“催生落胎”之力,所以唐代王燾《外台秘要》中曾介绍:“治妊娠欲去胎:用大麦芽一升,蜜一升,服之即愈。”《小品方》中也认为:“妊娠去胎:用大麦芽一升,水三升,煮二升,分三服,神效。”近代名医张锡纯还说:“大麦芽又善于催生,妇人乳汁为血所化,因其善于消化,微兼破血之性,故又善回乳。”这也就是说,麦芽不但有破血催生之弊,同时又兼有回乳之力。由此可见,凡妇女怀孕者,勿食为妥。借助麦芽能回乳的作用,不少医家及民间经常用于孕妇产后“奶乳不收,乳汁不止”,也适合产妇断奶时食用。元代名医朱丹溪就说过:“产妇无子食乳,乳不消令人发热恶寒,用大麦芽二两,炒为末,每服五钱,白汤下,甚良。”在应用大麦芽回乳时,必需注意的是,用量过小或是萌芽过短者,均可影响疗效。未长出芽之大麦,服后不但无回乳的功效,反而会增加乳汁。麦芽有生麦芽、炒麦芽、焦麦芽之分,开胃助消化以焦麦芽为好,回乳则应选用生麦芽或炒麦芽。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提起魏晋,恐怕最容易让人心生向往的就是那各色名士了,对于男性美妙姿容的喜好与欣赏,古已有之,但只是到了魏晋,也只有在魏晋,男性之美与对男性之美的欣赏成为为一个可足道哉的历史性事件进人书写领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特有的景观。《世说新语》一书以传神的笔触、精练的语言,记录了汉末至两晋的一些名士轶闻趣事,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学术思想与社会风尚,可称此一时代的缩影,宗白华先生甚至将这一时代称为“世说新语时代
期刊
当代著名作家汪曾棋,师从文学大师沈从文,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尽管他一生跌宕起伏,经历坎坷忧患,却依然活到了78岁。其养生秘笈,值得世人借鉴学习。  汪曾祺这辈子最讲究的是意境,他这种追求渗透到生活中的一顰一笑,即便是在逆境中也能寻出美来,自得其乐。在“文革”开始后不久,因为“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里,那段经历是不是很难熬。他的回答却是“随遇而安”。“遇”,当然是
期刊
清代有一位大儒叫戴震,精通考据。有一次他看到通行版本的《尚书》里有句话“光被四表”,怎么读怎么别扭。经过一番考证,他認为这句话写错了,应该是“横被四表”。戴震把这个推断写信告诉其他学者,希望能够找到佐证。其他学者开始对古籍进行检索,两年以后,钱大听在《后汉书·冯异传》里找到了这四个字的证据,七年以后,戴震的族弟戴受堂在《王莽传》里也找到了这四个字。戴震的这个学术成果,遂成定论。  这是清代学术界一
期刊
我不敢范成元被人戏称为“东三环齐白石”,我并不觉得粗俗。他顺手能画出齐老头各类型的作品,郁沉、朴实、厚重方面的;轻快、活泼方面的,林林总总,无一不像,简直像到了家。他知足,自得其乐,不炫耀、不满溢、大方、厚道、懂分寸、严操守。他经历、交往、见闻、修养、道德观、吃喝根、朋友缘……十足丰富灿烂。作品无价值观,有情感观,纵情作品,信手送人。张三李四、白酒啤酒、都是好人,都是情义,于是摊纸倒墨,画将开来。
期刊
在魏晋之时,有许多文人雅士冷眼于仕宦之道,他们放浪形骸,或饮酒,或清谈,或服药,或纵情山水,这种率直豪放、清俊通脱的行为方式,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度”。之所以能够出现魏晋风度,是因为魏晋时期政治动乱,权力倾轧的现象非常严重,再加上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于是,当时的文人群体对于生命的意义与个人的人生归宿有了新的理解与诠释。其实,魏晋风度的核心内容就是崇尚自然、积极追求个人的性情与灵魂的自由,这也是一种
期刊
转眼之间,又是一年端午至。家乡人把端午节称作五月当午,原以为这是一句土语,读了不少地方志,才知道不少地方如杭州湾北岸奉贤、南汇等区域也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不论“五月当午”与“当五汛”有没有关系,家乡人对端午节的重视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江南一带。插艾篙也好,挂菖蒲也罢,就是饮雄黄酒的习俗,同样一点也不少见。母亲不喝酒,雄黄酒就免了,但菖蒲要挂,艾篙要插,我家大门堂屋门上,端午节这几天,菖蒲、艾蒿
期刊
摘要:义马市创新群众工作体系是破解义马信访难题的现实需要,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是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的必然选择。义马市委、市政府打破“就信访抓信访”的惯性思维,用党的群众工作方法破解信访稳定难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群众工作理念为先导,以构建群众工作网络为载体,以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为关键,以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为重点,以理情绪、解难题、保稳定、促发展为目标,以加强群众工作制
期刊
“浴兰汤兮沐芳”,屈原在《九歌.云中君》一诗中,说在洗澡水里煮上兰草,人浴其中,洗了之后周身会散发香气,可见当时沐浴已经很讲究。唐、宋时,称端午为洛兰节,人们这一天,有用兰草冼澡的习俗。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有着洗澡沐浴的生活习俗。由于当时生活条件所限,只能到河边湖边洗澡,在清洗的过程中,他们意外发现有些泥土抹在手上或身上,再用清水洗去,比原来还干净,这就是原始的“碱”。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人们
期刊
小时候,无论是听战鼓书还是听大戏,亦或是听老年人讲故事,只要一说到赶考的落难公子,一准就能中上状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状元真的没有那么易得,不仅如此,有人还一波三折,差点与状元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翁同龢:防不胜防的对手  就拿“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的翁家翁同龢来说吧,他的状元的取得,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按照清咸丰六年(1856年)殿试的实力,翁同
期刊
靜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