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命题趋势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nti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考化学命题呈现出新的趋势,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突出学科素养培育,并彰显学科的社会价值。命题趋势的变化也给高中化学教学带来深刻影响,知识的联动、实验的深化、实践的展望是有机关联的统一体,教师需要全面推进从知识到实验直至实践的教学贯穿,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使学生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打破教学中的思维定式,积极勾画知识网络,设计多元化的实验活动,搭建互动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实现学科素养的升华。
  一、高考化学命题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倡导下,高考化学命题的变化趋势更加鲜明,从最初的源于教材,到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再跨越到设计实验的综合应用,充分展现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目前高考化学命题的变化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实验的探索能力
  全面考察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发展趋势。高考实验命题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准确把握实验条件,还需要分析在不同控制条件下,会产生怎样的实验结果,理解化学变化出现的原因。可见,实验命题已经从实验现象研究上升到实验过程的系统性探索。例如在工业原料制备实验中,用绿矾制备亚铁盐,从原料的加料方式,到溶液浓缩后,加入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等一系列环节,需要学生深入探索铁粉的作用,添加无水乙醇的目的。
  2.增强学科素养的考核
  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学科素养涵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基本品质、基本态度等,运用到化学领域包含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并由此渗透到价值观层面,建立化学情感。为此,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探究与实证等方面不断创新。例如,在“化学平衡”考核中,题目形式由最初的文字信息转变为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的结合,能力要求上不仅仅是运用三段式计算平衡常数,还要努力探索化学变化的产生原因。
  3.体现学科的社会价值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能源、新材料受到广泛关注,化学在环境保护、能源供给、生产加工等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以及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都是高校化学院系的细分专业。所以高考化学命题着力于挖掘学科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应用与社会生活的关联,通过定性与定量信息的收集,加强实验探究,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解学科在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二、高考化学命题趋势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
  高考化学命题趋势给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也带来深刻的影响,按照素质教育的指引,教师需要全面推进从知识到实验直至实践的教学贯穿,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验探究中来,立足实践角度了解实验的意义,并建立化学学习的情感,感受学科的应用前景。如下图:
  高考化学命题趋势影响下的教学发展方向
  从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化学实验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具有联动性,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章节的知识点,例如溶解度、抗氧化剂、化学反应、工业原料等独立的知识点,共同融合到某一实验当中,同时也使实验研究更为深化。相对于教材中对某个实验现象的探究,高考化学实验命题的综合性非常突出,学生需要全面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可能产生的实验结果。而且实验命题和社会实践的对接更加紧密,化学反应和工业生产中的原料制备、节能、环保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再立足实践角度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因此,高考化学命题的发展对教学改革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知识的联动、实验的深化、实践的展望都将有效服务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
  三、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策略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化学命题趋势,教师要善于打破教学中的思维定式,积极勾画知识网络,设计多元化的实验活动,搭建互动平台,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发散思维,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积累学科素养。
  1.勾画知识网络
  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彼此相互独立,每个章节各自为一个单元,但在知识的融合应用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勾画出知识的网络,形成知识迁移和联动,使学生养成联想和分析的习惯。为此,教师要主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设计中引入连贯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编织知识脉络。例如,高中阶段关于“氨”的教学,从氨的特性、氨气的收集方法、氨和水的反应到化学肥料、氨雨的过渡,知识的脉络逐渐清晰。此时教师要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例如进行“氨和盐酸”反应的实验探究,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浓盐酸、浓氨水,直接产生烟气。在探讨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将浓盐酸换成浓硫酸会如何,从而创造知识点的迁移和关联。
  2.设计实验教学
  从高考命题趋势看到,实验命题更多的是以某一实验场景为基础,实现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实验现象探究的考察。教师应从问题特征、学生实验技能、思维水平出发,去引导学生感知问题的情境。为此,教师要加强教学实验设计,从原先以教材为依托的实验,向多知识点交汇的设计转变,引领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印证所学知识,增强应用能力。例如,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教师设计实验时可以和有机化学内容衔接,分析石油的催化和裂解、煤化工等传统石油产业,当前生物能源的应用,有害气体的回收等,这与高考命题趋向于有机合成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3.搭建互动平台
  化学课程的教学本身就是一项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高考化学命题中对各种实验场景的设计也给教学活动带来启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积极开展微课程设计,使用希沃白板,基于某一实验主题,集中在短时间内演示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带动相关计算问题讲解。微课程不仅教学的直观性强,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摄影及蓝色印刷中所使用的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后可产生固体、气体产物。微课程中对这一实验过程的演示,不仅涵盖了实验现象本身,也将带动学生思考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使学生建立举一反三的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改推行以来,高考化学命题趋势逐渐产生新的变化,给教学工作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应当依据高考命题指引,积极寻求创新发展。教师要善于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拓展思维建构,迸发学习情感,进而为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邱荣.高考化学综合实验题复习教学策略和评价——以“绿矾的制备、提纯和应用”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8(1).
  [2]单旭峰,宋修明.真实情境的高考化学命题理论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9).
  [3]张宇燕,梁晓琴.淺析新高考形势下中学化学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4).
其他文献
【摘要】沟通是一门艺术活,班主任需要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与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保持密切沟通,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构建更加稳固的家校合作关系,得到任课教师的全力支持,努力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沟通技巧;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连接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桥梁,是联结家长和学生的纽带,更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领路人。班主任需要具有更多的素
【摘要】文明素养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指人在科学文化、艺术、思想道德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包括:修养、礼貌、品质、习惯、能力等等。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  【关键词】合唱教育;小学生;文明素养  笔者所在学校异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85%,他们适应能力和自制力较差、缺乏自信心、学生的凝聚力不强,礼貌、规则、合作等意识和行为都
自1996年师范毕业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都有兼任英语科的教学工作。说兼任,是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在担任语文科或数学科的教学,再加英语科的教学。并且,当时的教育形势是:语文科和数学科远比英语科重要。这个观念印在我的头脑里长达近十年,真正得到改变是在2005年的9月份。在这个时间以前,我们全镇甚至全区采用的教材都是广州版的,该版本教材重在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兴趣的培养,使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枯燥。200
【摘要】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可以说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过程,并且与教师的教学授课和班级管理之间又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因此,较为理想的小学德育工作的展开更有助于班主任能在管理好整个班级工作之后能够把握好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心态和调整好整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并且又做好教学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之间的合理安排,从而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学生思想品德以及班级管理工作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提供有力的条件。本文着眼于小
【摘要】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初中生有自己的主见,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一些,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符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虽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意愿,但是管理意识、管理信心、管理方法比较缺乏。因此,我们需要提供机会给学生,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班级文化建设是有效途径。通过建设精神文化调动学生的管理意识,通过建设物质文化树立学生的管理信心,通过建设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的管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是教师指出学生错误、促其积极改正错误的有效教育方式,是搞好学校班级工作、抓好常规教育管理的重要形式。虽然学校教育提倡多表扬少批评,但面对一些表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就要善于使用批评这种教育方式。  一、赞扬中应有批评  教育界有一句话:“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或者说教会学生做人。”确实,教会学生做人是所有教育者教书育
近几年,“翻转课堂”和“微课”因为适应现阶段社会和学生的时代特点,且教学效果明显,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和各级教育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现阶段,“翻转课堂”和“微课”主要作用是能再现课堂中教授新知的环节,让学生在离开了老师讲解的前提下,在课前(或新课开始阶段)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能有基本的理解,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重复观看的次数,从而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在接下来的“课后巩
【摘要】中和反应实验是初三化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属于探究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化学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提高中和反应实验教学的效果,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基于当前初三化学中和反应的现状,制定了几点有关提高中和反应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三化学;中和反应;教学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有利于夯实学生
【摘要】2018年9月,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了重要的讲话,对教师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肯定,同时也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希望与要求。如何更好地走向专业化是所有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笔者从项目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的角度,对教师如何通过提升教学设计能力走向专业化进行阐述,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人工
摘 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习惯于抓优秀生和后进生,而常常忽视了对中层生的管理。中层生在班级中占绝大多数,班主任抓好了中层生的管理,就能更好地促进班集体的发展。  关键字:班级管理;中层生;作用  许多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后,最先认识的往往是班中的优秀生和后进生。优秀生平时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光彩夺目,易于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和青睐。后进生由于问题多,令老师头疼,班主任也会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