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促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n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8年9月,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了重要的讲话,对教师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肯定,同时也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希望与要求。如何更好地走向专业化是所有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笔者从项目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的角度,对教师如何通过提升教学设计能力走向专业化进行阐述,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化;教学设计;项目式教学
  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医生一样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在生活圈中,我们和医生一样受到人们的尊敬,但相比医生我们在专业技术上却处于劣势。然而,IBM沃森肿瘤等人工智能的出现,人工智能也将开始威胁到医生的就业。据业内人士预测,现今50%的职业将会在2025年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有理由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以避免被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抛弃。
  一、信息技术教师走专业化之路的必要性
  (一)教师的内涵与使命要求我们走向专业化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成为人类灵魂的设计师,我们的价值体现在让学生在精神与智慧层面上得到提升。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设计师的角色更多的是面向教学行为过程的设计,即教学设计工作。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智能化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大胆地拥抱新技术,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更要时刻审视自己教学模式上的不足,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走向更为专业化的“灵魂设计师”之路。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标要求我们走向专业化
  2017年新修订的学科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学科要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思维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加强信息社会责任感为目标,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大胆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把创新作为学科教学的灵魂,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大胆的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如,在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让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课标要求下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助推教师走向专业化
  (一)走进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示范项目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支点,运用知识迁移、协作讨论等方式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师开展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引,教材内容作为辅助,进行框架问题的设计;并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合适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一定虚拟角色,在教师所提供的脚手架的帮助下,通过完成自己小组拟定的任务,并以不定形式的作品方式作为最终作业,作品完成的过程亦是解决教师前期提出的框架问题的过程。
  (二)改变,从“讲师”到“导师”开始
  信息技术学科要从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加强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角色也应该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项目导师,课堂中体现“导”的功能,而弱化“讲”的功能。
  学科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时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以项目为主线设计学习任务,将一学期的课时进行整体规划。一学期安排1-3个项目学习,每个项目按照难度通常安排5-8个学时,学科教师的重要工作在于项目开展前的设计,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建立项目教学的框架,即“框架问题”的设计,同时教师还需要制作介绍项目的演示文稿,以及制作“脚手架”,如电脑知识操作技巧的“微视频”,完成项目过程的资源包,相关的资源网站,以及完成项目相关其它学科的知识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三)不做高考“加工厂”,只为成就合格公民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眼里不应该只有这些考上清华北大、这些成绩优秀的精英学生,只有高考升学率,而忽视了教育所面对的是大多数成绩一般或不够理想的学生,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为了立德树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有社会责任感的21世纪的素质公民,而不是所谓的高考“状元”,我们的学校不是高考“加工厂”,我们要培养的不是整齐划一、标准一致的商品,而是富有个性,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当我们拿起教材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将其当作是教学工具指引书,我们更多要做的是为学生搭建起学习知识技能、提升能力素养的框架。所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中的第一个,是最重要的工作即设计“框架问题”。
  (四)搭建“问题”框架, 打开自主学习之门
  “框架问题”是用于框定单元学习范围,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的一组问题,框架问题的提出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置身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在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学习课程单元内容并培养高级思维能力,框架问题包括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
  1.罗列内容问题
  内容问题是课文中涉及到的事实性知识与基础性技能,学生能够寻找到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例如,信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信息技术的概念是什么?我们如何采集和保存信息?……这些问题虽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我们的课堂仅停留于完成这些内容问题时,那么学生所做的只不过是将答案从课本中找出来,所训练到的只不过是低级的思维技能。
  2.歸纳单元问题
  我们以单元为背景,给学生设置出一些较为开放,无标准性的答案,需要运用小组集体智慧才能解答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单元问题”,例如,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请你畅想一下,在未来的社会我们将如何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网络的信息如此的多,我们该如何减少无用和垃圾信息?……像这类即框定了某个具体的单元的内容,且具有情境背景的问题的提出既是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让学生去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在小组中去充分的讨论,去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种开放性问题会让课堂更加活跃。   3.聚焦基本问题
  好的单元问题的提出虽然能起到学科“透镜”聚焦单元关键内容的作用,但是它依然只是被禁锢在本单元中,为了能让学生进入更高的层次去理解主题,我们需要找到深层次的问题去洞察和揭示学科内涵,借助此问题的解决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我们称此问题为基本问题。例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中我们就能设计出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共享”能否让人类走得更远?我们该如何做才能真正成为地球的主人?(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与第二章《信息的获取》)自由与约束为何总是一起存在?(第六章《信息安全》)此类问题更直接的指向学科的核心思想,它同样不具备“标准”答案,更具跨学科性,能够激励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五)从“问题”引领到“项目”实践
  基本问题具有穿透力和挑战性,但如果它没有建立在具体的情境下,对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太抽象。因此,我们需要由单元问题来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教师根据单元问题进行“项目”的设计,让学生以生活中的具体角色参与到“项目”的开发与设计中去,并试图建立自己的作品模型,这种开放性的作业需要学生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合作探究才能完成任务。
  教师对项目的设置即要紧扣主题,也要将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并且学生能选择自己小组喜欢的“项目”或“角色”。例如,在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的教学项目时,我们可出设计以下情景项目,项目一:彭湃中学即将开展106周年校庆活动,请设计一个作品用于邀请各届校友参加校庆活动(可用WORD或photoshop设计一个邀请函,也可制作一个FLASH动画、一个PPT演示文稿,也可以设计一个真实的广告短片……作品形式不限);项目二:汕尾要建设成一个红色旅游城市,如果你是一个建筑设计师,请为汕尾设计出一个具有城市特征意义的地标(可用WORD或photoshop设计一个图案样本,也可制作一个FLASH动画、一个PPT演示文稿,也可以设计一个广告短篇……作品形式不限)。从以上两個例子我们可看出“项目”的设计有别于以往信息技术课中同质化的“任务”驱动,每个小组所完成的“项目”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不同。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既应用了自身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又能在集体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收获成果的喜悦。
  作为一名具有高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成为一名教学设计师,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导”师,而不是埋头苦干,每天都重复着一样的教学活动的教书匠,我们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具备21世纪技能,成为拥有胜任力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程盟超.直播让88个贫困山区孩子考上北大清华[J].冰点周刊.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报道 10月25日,教育部在京举行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仪式,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监誓。17:30分,仪式开始,全体起立,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领誓人手抚宪法,宣读誓词。其他宣誓人列队站立,跟诵誓词。  根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部门对于课程也实施了一定的改革。《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目前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点课程,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的基础,对学生自身的品德和习惯进行养成,并使其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这时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道德思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实施教学。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工作  在小学阶段实
【摘要】沟通是一门艺术活,班主任需要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与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保持密切沟通,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构建更加稳固的家校合作关系,得到任课教师的全力支持,努力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沟通技巧;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连接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桥梁,是联结家长和学生的纽带,更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领路人。班主任需要具有更多的素
【摘要】文明素养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指人在科学文化、艺术、思想道德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包括:修养、礼貌、品质、习惯、能力等等。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  【关键词】合唱教育;小学生;文明素养  笔者所在学校异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85%,他们适应能力和自制力较差、缺乏自信心、学生的凝聚力不强,礼貌、规则、合作等意识和行为都
自1996年师范毕业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都有兼任英语科的教学工作。说兼任,是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在担任语文科或数学科的教学,再加英语科的教学。并且,当时的教育形势是:语文科和数学科远比英语科重要。这个观念印在我的头脑里长达近十年,真正得到改变是在2005年的9月份。在这个时间以前,我们全镇甚至全区采用的教材都是广州版的,该版本教材重在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兴趣的培养,使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枯燥。200
【摘要】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可以说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过程,并且与教师的教学授课和班级管理之间又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因此,较为理想的小学德育工作的展开更有助于班主任能在管理好整个班级工作之后能够把握好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心态和调整好整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并且又做好教学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之间的合理安排,从而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学生思想品德以及班级管理工作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提供有力的条件。本文着眼于小
【摘要】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初中生有自己的主见,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一些,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符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虽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意愿,但是管理意识、管理信心、管理方法比较缺乏。因此,我们需要提供机会给学生,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班级文化建设是有效途径。通过建设精神文化调动学生的管理意识,通过建设物质文化树立学生的管理信心,通过建设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的管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是教师指出学生错误、促其积极改正错误的有效教育方式,是搞好学校班级工作、抓好常规教育管理的重要形式。虽然学校教育提倡多表扬少批评,但面对一些表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就要善于使用批评这种教育方式。  一、赞扬中应有批评  教育界有一句话:“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或者说教会学生做人。”确实,教会学生做人是所有教育者教书育
近几年,“翻转课堂”和“微课”因为适应现阶段社会和学生的时代特点,且教学效果明显,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和各级教育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现阶段,“翻转课堂”和“微课”主要作用是能再现课堂中教授新知的环节,让学生在离开了老师讲解的前提下,在课前(或新课开始阶段)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能有基本的理解,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重复观看的次数,从而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在接下来的“课后巩
【摘要】中和反应实验是初三化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属于探究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化学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提高中和反应实验教学的效果,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基于当前初三化学中和反应的现状,制定了几点有关提高中和反应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三化学;中和反应;教学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有利于夯实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