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主体。中学教师必须从观念、方法、手段、途经和资源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探索和实践,创新课堂教学,紧贴时代脉搏,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一式”为“多样式”。我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
一、积极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如:七年级数学的一道题:以给定的图形如:○○、△△、═、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前提条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的、诙谐的解说词。如两盏灯、一个等式,就是符合要求的两个图形,你还能构思出其它的图形吗?比一比,看谁想得多。这是一道培养学生图案设计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趣味性数学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初一学生根据他们的知识面和生活阅历,可以从以下不同的侧面来设计:(一)来自生活实践的设计,如圣诞树、一辆小车、一个机器人、一座房子、两支棒棒糖、机器人、婴儿车等;(二)形象生动地刻画动物或人物,如一只小鸟、稻草人、一只蝴蝶、一只狐狸头等。又如: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形由圆和正方形组成(由圆和正方形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画出你的设计方案。学生在自己设计了各种各样图形后,再相互探讨、共同参与,最后得出15种方案。
这样的数学活动课,以情境、想象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乐在其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动”起来。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并要求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体现团队精神和民主决策,等等。
那么,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教师必须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学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课堂上,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人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应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还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可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联系实际,化抽象为生动
过去有的学生总认为数学是很抽象、很深奥的学问,不是一般人能学好的,需要把课本上所有的结论统统背熟,然后模仿例题做习题,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而现在的数学课渐渐有点生动了,因为教师总是在新课题学习时呈现出一个实际问题或是一种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中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建立起来的,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抽去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实际背景,就形成了数学模型,再把这些数学模型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一个新的课题就诞了。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找出其中的关系式,设计问题解决策略等,这样就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使知识存放有序,也便于更有效地提取和迁移。学习知识结构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实现的,认知结构又是通过主动联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起来的,这样就便于化抽象为生动。
四、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每一节课后,我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对有益于学生的,我就继续发扬,争取更好;对学生不利的,我就及时改正,努力使课堂教学在这种反思中更加圆满,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要激发学生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才有利于思考问题和理解掌握数学。
课程和教学的改革,的确是任重而道远,教师要不断学习,以适用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一、积极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如:七年级数学的一道题:以给定的图形如:○○、△△、═、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前提条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的、诙谐的解说词。如两盏灯、一个等式,就是符合要求的两个图形,你还能构思出其它的图形吗?比一比,看谁想得多。这是一道培养学生图案设计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趣味性数学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初一学生根据他们的知识面和生活阅历,可以从以下不同的侧面来设计:(一)来自生活实践的设计,如圣诞树、一辆小车、一个机器人、一座房子、两支棒棒糖、机器人、婴儿车等;(二)形象生动地刻画动物或人物,如一只小鸟、稻草人、一只蝴蝶、一只狐狸头等。又如: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形由圆和正方形组成(由圆和正方形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画出你的设计方案。学生在自己设计了各种各样图形后,再相互探讨、共同参与,最后得出15种方案。
这样的数学活动课,以情境、想象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乐在其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动”起来。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并要求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体现团队精神和民主决策,等等。
那么,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教师必须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学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课堂上,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人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应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还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可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联系实际,化抽象为生动
过去有的学生总认为数学是很抽象、很深奥的学问,不是一般人能学好的,需要把课本上所有的结论统统背熟,然后模仿例题做习题,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而现在的数学课渐渐有点生动了,因为教师总是在新课题学习时呈现出一个实际问题或是一种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中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建立起来的,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抽去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实际背景,就形成了数学模型,再把这些数学模型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一个新的课题就诞了。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找出其中的关系式,设计问题解决策略等,这样就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使知识存放有序,也便于更有效地提取和迁移。学习知识结构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实现的,认知结构又是通过主动联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起来的,这样就便于化抽象为生动。
四、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每一节课后,我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对有益于学生的,我就继续发扬,争取更好;对学生不利的,我就及时改正,努力使课堂教学在这种反思中更加圆满,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要激发学生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才有利于思考问题和理解掌握数学。
课程和教学的改革,的确是任重而道远,教师要不断学习,以适用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