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出词语的真滋味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nnn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精彩体现在语言,语言精彩体现在重点词句,“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工程,而辨析、体会关键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则是阅读教学的较高要求,因为这是把文本的内容与语言学习融为一体的更为综合的训练。”(孙景华语)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些文章的重点句子初步看起来好似普普通通,实际上却有丰富的内蕴,仅凭读一读、想一想是难以深入其中体味出来的。常用的比较法品词析句大体有三种类型。
  
  一、增减法品词
  增减法品词就是对所理解的词语进行删减与还原或增加与还原的比较,体会表达效果的差异,从而使学生感悟到所删减的词语对表达的重要作用,进而理解词语背后的深刻含义。
  【教例】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燕子》片段:
  师:能背第一段的同学举举手看。(生举手,师面带微笑以赞许的目光环视)老师也能背,听好!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看看老师能不能背下来,好吗?
  (师示范背诵,故意漏掉了“小”字)
  生:是“小燕子”!
  师:漏了这个“小”,不要紧吧?
  生:要紧!
  师:谁说要紧的?
  生:因为漏了那个“小”就不可爱了。
  师:“小家伙”可爱吗?
  生:可爱!
  师:“家伙”可爱吗?
  生:(笑)不可爱!
  师:“小鬼”可爱吗?
  生:可爱!
  师:“鬼”可爱吗?
  生:(大笑)不可爱!
  师:“宝贝”可爱吗?
  生:可爱!
  师:“小宝贝”可爱吗?
  生:更可爱!
  师:这个“小”字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什么感情啊?
  生:喜爱。
  师:好。现在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背一背可爱的小燕子。
  (生很有感情地齐背)
  “词以一字为工”,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薛法根老师在背诵时故意漏掉“小”,从而引导学生对“小”一词在删减取舍的过程中进行辨析,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言语经验的积极作用下,“潜心会文”,领会出“小”字的独特意蕴及表达规律。这样的教学,不仅引领学生感受了作者用词之精当,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直觉、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替换法品词
  汉语言词汇丰富,意思相近的词语很多,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能选用恰当词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对意思相近的词语通过替换、筛选,让学生体会出词语在表达程度、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的细微差别,不断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感受力。。
  【教例】《烟台的海》第二段教学片段:
  师: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最能表现出海浪汹涌、气势磅礴?
  生:我认为“扑”字最能反映。
  师:能给“扑”字找个近义词吗?
  生:“扑”的近义词是“拍”。
  师:那么,这里能把“扑”字换成“拍”字吗?
  生:能,因为它们是近义词。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拍”没有“扑”的力度大。
  生:“拍”也没有“扑”的速度快。
  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看法吗?
  生:“拍”不能形象地表现出海浪巨大的力量,因为最后一小句“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的石凳掀到马路中央”告诉我们海浪的力量非常大。
  生:不能换。因为前面写的是“小山似的涌浪”,说明浪很高,只有用“扑”字才能形象地表现出那种“凌空下击”的“磅礴气势”。
  生:只有用“扑”字才能表现海浪像怒狮一样凶猛。突出海浪速度快、力量大。
  生:只有“扑”向堤岸的海浪才能“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生:如果用“拍”字则显得烟台的海很温柔,与课文中所描绘的“波澜壮阔”的场景相矛盾。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作者遣词造句非常精当,一个“扑”字形象地表现出了海浪来势猛、波浪高、速度快、力量大等特点。所以,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一“扑”啊!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对“扑”和 “拍”进行比较,先是由语言的直接感知,发现差异;再是由教师的点拨,入情入境,体悟差异;然后回归到文本中,成功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穿行、驻足、品味,不仅使学生感悟到词语含义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含英咀华,使学生走“进”词语,“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
  
  三、同词异境法品词
  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效果和感情色彩可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的很明显,一读便知,有的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细揣摩辨析,才能品出其内涵。
  【教例】《烟台的海》第三段教学片段
  师:在描写冬天烟台海的时候也用上了这个“扑”,这两个“扑”一样吗?(出示这两个带有“扑”的句子)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认真想一想。
  生:不一样。第一个“扑”字表现了海浪来势猛、波浪高、速度快、力量大等特点,第二个“扑”表现了海浪的活泼、顽皮、轻快、机灵。
  师:同一个扑字,由于用在不同的句子中,就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男女生对比读这两句话。让我们再次体会这两个“扑”字的不同之处。
  刘勰说:“情者文之径。”作者的情感必然从作品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通过这样的思辨、体会,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和体验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表现力,体悟词语运用的灵活感和适宜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活阅读。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推敲、赏析、比较、玩味,学生只有在这样反复品味涵泳中,才能品出词语的真滋味,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使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断提高。
  (责编韦淑红)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有对美的定义和标准,而东方人多年来一直追求的便是精致的五官和面容,无论是亭亭玉立还是婀娜多姿,都能通过美丽的面部所展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在爱关的路上不断奋进着,她们既想拥有个性,又希望能追求潮流趋势做一位时尚关达人。那么变美从哪里开始做起呢?本期华美为大家介绍——网红眼。  如今,网络红人吸粉无数,一双看起来善良可爱的眼睛引得许多爱关女性的羡慕和跟随。但单纯通过浓重的眼妆和双眼皮贴
“破窗效应”理论,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认为假如某个建筑物的一扇窗子或一块玻璃被人打碎,却得不到及时维修或补上,会造成更多的窗户玻璃被破坏,甚至整个建筑物都将被摧毁。这指出,环境会对我们产生强烈的暗示和诱导作用。同样,在班级管理中,常常会有“破窗效应”,受环境的暗示和诱导后,学生开始滋生、增长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而导致不正之风蔓延到整个班级,对班级建设造成不良后果。因此,作为一名新
[摘要]小学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们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倡导多个角度、富有新意的阅读方式,不断拓宽思维的空间,提升阅读的质量。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牛郎织女》这类民间故事具备了多类型的教育功能。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知识,发挥出阅读教学的最大效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牛郎织女》;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作文心理品质,发展语言意识性,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从名师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作文评价要讲究艺术,要注重激励性、启发性、即时性和
[摘 要]情境教学运用于语文课堂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教学品质。在《咕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有效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把识字与理解、感悟课文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深度沟通,给课堂注入了不一样的活力与生机。  [关键词]情境教学;对话;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语文教学就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成为师生一起享受生命成长的过程。但是,如果考察一下语文教学的实际状态,我们就不难发现,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颁发后,许多教师对人文性的解读犹如“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某些课堂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的感悟”。    案例一    这是一堂三年级的语文课,老师执教的是古诗《山行》,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秋天的古诗,接着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
[摘 要]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删繁就简,选准侧重点,开展相关的训练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目标,把握重难点;重导轻教,找准侧重点;引入资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延伸拓展,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这样,“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学生的语文素养会逐步获得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略读课文;删繁就简;侧重点;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摘 要】语言运用试题在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典型任务的要求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情境角度分析,2019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主要包括基于具体语境,基于社会生活情境,融合个人体验、社会生活与学科认知三类情境的试题。未来,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将呈现出现实性、应用性不断增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情境 任务 高考 语言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标准(20
[摘 要]《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诗人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本课教学以“读诗句,想画面,悟诗情”为教学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学生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诗人对话,在师生互动的品味中体会一份浓浓的送别情。与此同时,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通过学法的归纳,让学生自主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大体上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单元的。这为教师从整个单元人手钻研文本、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掘本单元课文间的共同特征和内在联系,着力引导学生探寻文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有机融合,积极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深入。主题单元式教学备课不仅要注意整体把握单篇课文,还应注重单元课文间的联系。下面以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为例,谈谈有关主题单元教学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