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真仔细地拜读了本刊第8期《一节值得商榷的公开课》一文,结合以前的教学经验,再次在课堂中尝试了原文提出“前滚翻”教学的器材设置和保护帮助的改进策略,颇有收获,深感周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甚是佩服。
常言道:发现问题是有水平的表现,能够正视问题是有勇气的表现,解决问题是有能力的表现。周老师在观摩课时能敏锐地发现上课教师在器材设置和保护帮助中存在不合理的细节问题,说明他善于发现问题,是个有水平的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后,不遮掩,能正面指出问题,说明他的自信和勇气;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还能提出应对策略并撰稿提示大家,不仅说明他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还特别乐于帮助年轻教师。这些精神都值得年轻教师学习和借鉴。但是,对于文中提出的“商榷一”,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想与周老师研讨。原文认为“教师临时改变教学内容是不可取的”,并分析造成临时改变教学内容的原因是“执教教师没有充分了解任教学校学生的学情,对该校学生的运动能力、技术水平没有较好地了解”,笔者认为该课执教教师临时改变教学内容是明智之举。
从地区差异看,送教下乡的目的是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的均衡发展,它本身就意味着地区差异。从原文中不难看出跨区域的送教下乡、借班上课由于学校间距离远、教师之间不熟悉等客观原因,导致上课教师较难做到课前充分地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水平,执教教师发现学生没有学习过“前滚翻”,为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受益,将难度大的“鱼跃前滚翻”改为难度较低的“前滚翻”是关注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差异的一种表现。
从教学规律看,在中国知网上搜索自1981年以来与“鱼跃前滚翻”有关的文献,分析后发现鱼跃前滚翻的教学遵循前滚翻—远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拓展运用的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1]。可见掌握前滚翻技能是学习鱼跃前滚翻的基础和前提,执教教师发现学生没有学习过前滚翻,从而将鱼跃前滚翻改成前滚翻是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表现。
从教师的教学心态(教学心态即通常所说的教学心情、教学心境)看,积极良好的教学心态能使教师精神振奋,促使教师的思维敏捷、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反之,消极不良的教学心态,则导致教师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影响教学艺术的发挥[2]。如果执教教师发现问题后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鱼跃前滚翻教学,那么其教学心态一定偏向消极,因为教师会顾虑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和安全等问题,导致无法保持自信从容的教学心态,将教材改成前滚翻,不仅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而且有利于教师产生积极良好的教学心态。
从学生的学练安全看,鱼跃前滚翻是技巧教材难度较大的动作,约90%的学生初学鱼跃前滚翻动作时,存在本能的恐惧心理,往往因恐惧而趴在垫子上,或用面部撞地,导致面部挫伤或鼻骨骨折,或撑地时两臂僵硬,造成腕关节挫伤等现象[3]。原文中的上课教师考虑到了学生的安全,才临时改变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负责任的表现。
基于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改变教学内容是任课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是明智之举”。同时,送教下乡活动更好地开展,让更多乡村教师受益,笔者有2点建议。
建议1:采用“菜单式”送教下乡方式。传统的送教下乡活动主题一般由主管部门确定,常常不能完全考虑乡村学校的现实需求和教师的心理期盼,活动方式不够灵活、内容比较单一。“菜单式”送教下乡方式,即由活动组织部门列出若干个主题清单并发放给基层学校,基层学校根据自己的现实需求或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并反馈给活动组织部门,然后由活动组织部门针对基层学校所选主题进行精心准备,并按时组织的一种教研活动。采用“菜单式”送教下乡方式实现了送教教师提前知晓基层学校教师的需求,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准备,这样做不仅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而且能较好地避免原文中临时改变教学内容情况的发生。
建议2:上课教师需提前撰写教学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在没有采用“菜单式”送教下乡方式或因距离遥远而无法提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送教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备课时最好能将整个单元的课时计划备好,然后在了解学情后,根据所借班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选择单元教学内容中的某一课时计划进行教学。如,原文中的执教教师课前将技巧单元分为第1课时前滚翻、第2课时远撑前滚翻、第3课时鱼跃前滚翻、第4课时鱼跃前滚翻组合动作等4个课时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分别撰写上述4节课的课时计划,并注重该4节课的连续性和场地与器材使用的普适性。那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学生没有学过前滚翻,就可以从容地改变原授课计划,保持良好的教学心态并能从容地展现教学技艺,让每名看课教师学有所得,而不会因改變教学内容导致与会教师感到茫然和不解。
参考文献:
[1]杨淑玲.浅谈教学心态[J].中小学教育,2000(1):72-73.
[2]徐芳.中学体操教学中克服恐惧心理的教学技巧——以鱼跃前滚翻为例[J].考试周刊.2010,12(10):150-151.
[3]郑可菊,王金福.菜单式送教下乡研培模式实施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30(2):85-90.
常言道:发现问题是有水平的表现,能够正视问题是有勇气的表现,解决问题是有能力的表现。周老师在观摩课时能敏锐地发现上课教师在器材设置和保护帮助中存在不合理的细节问题,说明他善于发现问题,是个有水平的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后,不遮掩,能正面指出问题,说明他的自信和勇气;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还能提出应对策略并撰稿提示大家,不仅说明他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还特别乐于帮助年轻教师。这些精神都值得年轻教师学习和借鉴。但是,对于文中提出的“商榷一”,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想与周老师研讨。原文认为“教师临时改变教学内容是不可取的”,并分析造成临时改变教学内容的原因是“执教教师没有充分了解任教学校学生的学情,对该校学生的运动能力、技术水平没有较好地了解”,笔者认为该课执教教师临时改变教学内容是明智之举。
从地区差异看,送教下乡的目的是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的均衡发展,它本身就意味着地区差异。从原文中不难看出跨区域的送教下乡、借班上课由于学校间距离远、教师之间不熟悉等客观原因,导致上课教师较难做到课前充分地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水平,执教教师发现学生没有学习过“前滚翻”,为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受益,将难度大的“鱼跃前滚翻”改为难度较低的“前滚翻”是关注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差异的一种表现。
从教学规律看,在中国知网上搜索自1981年以来与“鱼跃前滚翻”有关的文献,分析后发现鱼跃前滚翻的教学遵循前滚翻—远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拓展运用的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1]。可见掌握前滚翻技能是学习鱼跃前滚翻的基础和前提,执教教师发现学生没有学习过前滚翻,从而将鱼跃前滚翻改成前滚翻是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表现。
从教师的教学心态(教学心态即通常所说的教学心情、教学心境)看,积极良好的教学心态能使教师精神振奋,促使教师的思维敏捷、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反之,消极不良的教学心态,则导致教师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影响教学艺术的发挥[2]。如果执教教师发现问题后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鱼跃前滚翻教学,那么其教学心态一定偏向消极,因为教师会顾虑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和安全等问题,导致无法保持自信从容的教学心态,将教材改成前滚翻,不仅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而且有利于教师产生积极良好的教学心态。
从学生的学练安全看,鱼跃前滚翻是技巧教材难度较大的动作,约90%的学生初学鱼跃前滚翻动作时,存在本能的恐惧心理,往往因恐惧而趴在垫子上,或用面部撞地,导致面部挫伤或鼻骨骨折,或撑地时两臂僵硬,造成腕关节挫伤等现象[3]。原文中的上课教师考虑到了学生的安全,才临时改变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负责任的表现。
基于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改变教学内容是任课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是明智之举”。同时,送教下乡活动更好地开展,让更多乡村教师受益,笔者有2点建议。
建议1:采用“菜单式”送教下乡方式。传统的送教下乡活动主题一般由主管部门确定,常常不能完全考虑乡村学校的现实需求和教师的心理期盼,活动方式不够灵活、内容比较单一。“菜单式”送教下乡方式,即由活动组织部门列出若干个主题清单并发放给基层学校,基层学校根据自己的现实需求或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并反馈给活动组织部门,然后由活动组织部门针对基层学校所选主题进行精心准备,并按时组织的一种教研活动。采用“菜单式”送教下乡方式实现了送教教师提前知晓基层学校教师的需求,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准备,这样做不仅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而且能较好地避免原文中临时改变教学内容情况的发生。
建议2:上课教师需提前撰写教学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在没有采用“菜单式”送教下乡方式或因距离遥远而无法提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送教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备课时最好能将整个单元的课时计划备好,然后在了解学情后,根据所借班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选择单元教学内容中的某一课时计划进行教学。如,原文中的执教教师课前将技巧单元分为第1课时前滚翻、第2课时远撑前滚翻、第3课时鱼跃前滚翻、第4课时鱼跃前滚翻组合动作等4个课时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分别撰写上述4节课的课时计划,并注重该4节课的连续性和场地与器材使用的普适性。那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学生没有学过前滚翻,就可以从容地改变原授课计划,保持良好的教学心态并能从容地展现教学技艺,让每名看课教师学有所得,而不会因改變教学内容导致与会教师感到茫然和不解。
参考文献:
[1]杨淑玲.浅谈教学心态[J].中小学教育,2000(1):72-73.
[2]徐芳.中学体操教学中克服恐惧心理的教学技巧——以鱼跃前滚翻为例[J].考试周刊.2010,12(10):150-151.
[3]郑可菊,王金福.菜单式送教下乡研培模式实施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30(2):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