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体能组合练习 扫清体育课堂的“盲”与“茫”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m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晰体能组合练习导向
  (一)体能组合练习的目标优化
  设计体能组合练习首先要考虑发展哪些体能,即体能发展目标。针对不同项目所需要的体能,进行组合优化是发展不同项目体能的关键。如短跑起跑阶段的核心控制能力,需要以核心控制下上下肢协同综合能力。在进行短跑改进起跑阶段的核心力量练习时,可选用俯撑成“一”字形的平板支撑,结合俯撑单脚支撑另外一脚做向前抬腿练习,以达到起跑阶段核心控制稳定下的向前摆腿所需要的体能。
  (二)体能组合练习的技术优化
  体能组合练习时,注重体能练习动作技术的规范性十分重要。以发展核心区域能力的仰卧直臂支撑、俯卧平板支撑和侧卧平板支撑各30s的体能组合练习为例,该组合练习中仰卧直臂支撑动作若未能成一条线,腰部肌肉激活不够,就会出现屈髋和上肢肌肉代偿性错误动作,就达不到体能练习的目的。因此,设计体能组合练习需要对动作技术的动作要领进行分析,抓住动作技术核心要素。
  (三)体能组合练习的负荷控制
  体能组合练习负荷控制首先从体能发展目标出发,其次充分解析体能组合的练习效果。如,发展下肢力量的组合练习:快速半蹲起10次接收腹跳10次接弓箭步交换跳10次的组合练习。练习负荷控制可从练习速度、时间、间歇、动作幅度和高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负荷安排。
  (四)体能组合练习的分层优化
  分层设计主要从学情的差异性出发,采用内容不变负荷变化、内容变化负荷不变、内容与负荷两者都变化的3种形式。以灵敏和速度组合练习为例,在以10m为边长的正方形的四角及四边形中心各放一个障碍柱进行快速移动组合练习(图1),组合时可针对障碍柱的数量和移动路线长短,设计不同路线进行组合。例如:顺时针依次跑1~4号为初级难度路线;以5号为中心依次向1~4号折返跑为中级难度路线;从1号出发向2号快速跑折返到5号,再从5号折返到2号,2号再向3号快速跑折返到5号,直至返回到1号为高级难度路线。让每位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选择相应难度的练习,根据能力选择适宜的路线进行分层优化练习。
  二、分类优化体能组合练习策略
  (一)一般体能组合练习优化策略
  1.同内容体能组合练习的优化
  同内容体能组合可根据练习内容目标和要求来设计发展所需要的体能组合练习方法。以快速跑课堂教学为例,单个速度练习可从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等内容进行速度组合练习设计。如反应速度设计,两人一组面对面踩脚尖练习,要求一人踩对方脚尖另外一人躲闪,再到两人可躲闪相互踩脚尖,该练习是单一练习和多个练习的组合。该组合练习包含第一和第二反应速度练习,是反应速度的组合练习。速度组合练习也可以从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组合设计,如听口令提示马上转身做原地高抬腿再接30m快速跑。该练习包含反应、动作和位移3个不同的速度练习内容。同理,也可根据体能目标和要求进行同内容组合练习的设计。
  2.不同内容体能组合练习的优化
  不同内容组合练习可根据各练习内容发展的兼容性和发展目标进行设计。以夹臂俯卧撑接原地快速摆臂再接收腹跳循环不间歇练习1min的组合为例,该组合练习既发展了上肢力量和摆臂速度,同时也发展了速度耐力。在足球体能课堂中,可设计距离总和约800~1000m的不同路线变向转身跑加体前屈练习,可发展耐力、灵敏和柔韧素质。在不同内容的组合练习时要注意内容安排的兼容性和合理性,如力量和柔韧、耐力和速度、耐力和力量的组合时,应考虑具有人体供能系统的兼容性。
  (二)专项体能组合练习的优化策略
  1.专项体能组合练习的优化
  以足球专项所需的体能为例,设计两人对抗追抢球接变向跑接转身快速冲刺跑的体能组合练习。该组合练习包含对抗力量、起动和制动能力、变向和转身的灵敏性及快速移动能力等专项体能。可在以上练习方法基础上,增加跑动距离和练习次数,即可达到发展专项耐力的体能。以此类推,专项体能内容可在遵循发展体能的目标、运动技能发展规律和人体能量供能系统特点进行多种专项组合练习的设计。
  2.专项体能和技术结合体能练习的优化
  专项体能和技术结合的体能练习包括体能练习、技术和体能结合技战术的体能练习。以篮球项目发展篮球弹跳专项体能为例,设计可从弹跳技术开始组合练习,如连续双脚起跳多个组合练习、连续跳起摸篮板单个技術练习。跳起时要求核心稳定、快速连续多次跳起。该练习既发展力量也发展快速起跳技术。在此组合基础上,可以从三分线向底线快速移动接起跳,再接底线向中线快速起跳,来发展移动中快速起跳的能力。同理,针对其他专项特点,可设计各种发展专项需要的体能练习。
  3.专项体能和运用组合练习的优化
  专项体能结合运用的体能练习是发展运动技能的重要内容,也是技术向技能转换的关键。以篮球8字传球练习为例,三人在后场底线进行快速运球、跑动、传球向前场推进和投篮的组合练习。该练习包含速度、协调、灵敏、运球和传球等练习要素,也包含速度、协调和灵敏等体能在技术中的优化运用。该练习将练习次数增加或间歇控制可发展专项耐力,如在练习中设计增加局部攻防对抗能发展对抗能力,体现了体能和运用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实现了体能和技术向运动技能发展。
  ——陈钦梳(浙江省温州第二高级中学,325007)整理
其他文献
在本次活动中,各代表队不畏艰苦,团结合作,努力展示自己高超的技能以及深厚的學科素养功底,反映了新时代我国体育教师的风采以及近年来学校体育改革的丰硕成果。  在活动的3天时间里,各代表队分别在体育教学设计、评课、广播操与武术操、队列队形、自选专项技能、模拟微课等6个体育教学核心技能项目展开角逐,最终广东省等10个代表队被评定为团体一级水平,江苏省等10个代表队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或新兴体育项目被测评为
一、课前全方位预设  1.着眼一线教师可观、可仿、可思  作为工作在体育教学一线34年的教师,站在江苏省特级教师的角度,需要呈现1节课,应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课堂应该具备示范、导向、引领作用。笔者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通过考虑日常教学中教师们所使用的教材,对于场地的布置、器材的使用,以及能为对本次观摩课期望值较高的观摩教师们呈现1节带给他们反思及启迪的课。笔者根据活动的主题及自身的教学风格,并考虑到借班
体育教学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引导下,对学生进行运动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保障学生参与活动时的安全,而且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  一、运动规则缺失的原因  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是否有序和有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遵守运动规则,需要教学的主导者体育教师进行把握。安徽杨乐乐认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将
教师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平凡的工作中给予学生除知识、技能之外更丰富的东西,攻克他们心中的强硬“壁垒”,引领他们共同成长。  那是笔者从教的第二年,一节初二年级的篮球课。在主要教学内容完成之后,笔者组织男生分两个半场进行教学比赛,其他学生在场外观摩。突然,另外半场传来一阵惊呼并伴随着激烈的争吵声。赶过去一看,笔者的心瞬间揪了起来,原来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气的杨、耿两名同学!在刚才比赛中抢篮板时,杨无
笔者有幸连续三届担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的评委。参与此项活动,是一次难得的向体育同仁学习的机会,每当发现一篇又一篇好案例的时候,笔者总会不由得产生一种敬仰崇拜之情。因为,教师们将自己的智慧与心血倾注到了这一篇篇的教学案例之中,用他们真实的情感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好文章,是每一名作者留给读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好方法,是每一名作者留给读者走向荣誉殿堂的
一、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现行课程标準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研究如何增加学生练习兴趣和质量,提高速度练习的趣味性、多样性与科学性,在提高学生体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速度训练既是体能训练的重点内容,也是身体训练的重要内容。由于速度是体育运动中重要的强度指标之一,所以速度训练对于学生掌握体育专业技能、发展体能及保持运动状态起着重要作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文简称《课标》)为指导,以《跨越式跳高》为载体,依据上海市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要求,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自制跳高架、多样的教学手段与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以问题引导与方法叠加有效地促使学生达成本课教学目标。在注重学生多元化评价的同时,通过挖掘跳跃项目的德育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勇于挑战,培养勇敢
一、教师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  1.课上教师的口误、示范失误等,如不能及时处理,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遇到此情况时,教师应以自身的错误为例,应先坦诚承认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实事求是,同时,教育学生不要怕犯错,犯错后,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仅能化解教师的窘境,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应对问题。  2.在课上经常发生被学生问倒的事情。教师以此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将未解决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下节课,请
案例:《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中,第1个练习为:传球跑练习,2名学生1组不停地进行绕身传球跑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执教教师强调学生侧身伸手要球的同时绕过同伴建立摆脱防守的概念,并提示传球学生要注意传球的时机和提前量,培养同伴之间的配合意识。第2个练习为:4名学生纵向传球跑练习,执教教师要求跑动纵切的学生先摆脱防守对手,防守强度由弱到强,提高摆脱切入的难度。整个练习中4名学生一直在不停地转换角色练习。
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仍然受到一些阻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巧妙化解由于学训引发的各种矛盾,对于提高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打造学校体育工作亮点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用工作证明——化解学校不重视的矛盾  有些学校领导和管理干部认为课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