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纾的小说翻译为例谈意识形态的操控与翻译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文作品的翻译工作是我国早期了解外国思想、科技、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的有效手段,而在翻译的过程中,文字的运用主要是受到翻译者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外国研究者曾经提出了将意识形态纳入到翻译研究工作中,并探求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以求能够在二者之间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本文即是对小说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的操控与翻译进行的分析,以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林纾为例,了解翻译工作和意识形态操控之间的合理性,并运用这一理论对林纾的翻译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意识形态 小说翻译 林纾
  翻译是一种跨越语言的交流,它使得各国间的文化、历史、思想和技术等能够实现交流和传播,并且能够在交流过程中给予自己全新的思路。但根据长期的翻译工作研究来看,翻译工作会受到翻译者意识形态的影响,意识形态和翻译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关系,研究者将这一工作归类于文学工作,指出翻译并不是语言和文字之间的转换,而是翻译者对原作者思维意识的文化层面的转换,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发展。
  一、林纾和我国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
  林纾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其出生于1852年,卒于1924年,是我国清朝末期最著名的西方文学翻译工作者之一,其所翻译的作品对于当时的人们影响较大,而林纾本身也是我国翻译史上高产的翻译者之一。但是有趣的是,林纾本身并不精通任何外语,其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于一个懂得外语的助手的帮助,由其口述,自己再对内容进行转换。但由于林纾具有着较强的保守思想,对于白话文的推广有着较大的排斥心理,并且因为自身不精通外语,在翻译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因此受到了后来其他翻译者的攻击和批评。在中国传统翻译标准中,其主要注重的是翻译后的译文与原文的对比,并判断译文是否忠于原著。而林纾对各类小说进行的翻译中,绝大部分不忠于原著的翻译却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并且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较大的影响。在19世纪的后期,西方文化对于我国的冲击较大,尤其是屡战屡败的情况充分暴露了清朝政府统治的腐败,全国各界的有识之士都了解到了当时国家并不仅仅需要外国的先进武器,同时也需要外国的政治体制和先进思想来改善国情,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翻译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翻译者就是严复和林纾,康有为称这二人为“译才并世数严林”。但是由于当时的文人认为文学创作需要服务于一定的政治体制之下,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都具有了较为严重的政治取向。尤其是林纾作为老学派学者的代表,其对于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喜好程度较大,因此其在翻译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文言文的方式进行。
  二、社会意识形态对于林纾翻译工作的影响
  1.对于翻译目的的影响。在我国晚清时期,国家统治已经处在岌岌可危的边缘,有识之士更加迫切希望唤起民众的国家危机感,重新审视世界,积极学习西方的文化和技术,图存救国。而林纾也就是这一领域的活跃分子之一,因此他翻译的作品能够看出极为鲜明的救国图存思想的。也因为这份爱国之情,使得林纾能够在20多年的时间内翻译出了常人无法契机的西方小说,其希望是能够让国人认识到自己的奴性,并且打破这一思想对于国人的束缚,潜心研究如何抵抗“洋人”的侵略和剥削。他认为“开民智,新亚人耳目”是最重要的工作,因此他做出了“多译有益之书以代弹词,为劝喻之助”,他系统通过他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激发国人的爱国情怀,从而使得国人能够奋起保家卫国。而这也是他将后半生全部倾注在文学翻译上的主要原因。其中能为民众敲响警钟的有《雾中人》,唤起民众爱国情怀的额有《埃司兰情侠传》等。
  2.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对于任何文集的翻译工作都是具有着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可能是出于翻译者自身的喜好,也可能是出于为政治体制的服务。但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想要将翻译出的文学作品进行出版,就必须要符合出版人和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要求。因此,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翻译有着较大的影响。清朝末年,对于外国小说翻译工作一度席卷我国,而林纾正是这一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利用20余年的时间成功翻译了180多部外国小说,其中《巴黎茶花女遗事》就是他翻译的第一部外国小说,也是第一部被引入我国的外国小说,其主旨内容体现了对于封建社会的反对,对于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描写,对当时我国人民的认知起到了较大的影响作用。而随后林纾有翻译了《黑奴吁天录》,这部小说的翻译目的较为明显,当时的清朝政府暗弱无能,对于外国企业虐待和屠杀我国劳工的情况不闻不问,林纾就感觉到了一种“为奴之势,逼及吾种”的情况,希望借由翻译的这一小说唤起民众对于奴性的认识,并激发民众自强不息的精神。
  总而言之,林纾本人所进行的翻译充分的体现了翻译活动受到意识形态影响这一理论的论点。通过对林纾本人及其翻译的作品的研究可以看出,在晚晴时期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之下,其对于当时文学翻译的影响十分大,当时的意识形态已经深入了各个文人的心中。而林纾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也为后世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提供了有利的参考,让我们认识到了翻译并不是普通的对原著的全盘翻译,而是应该结合时下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人群价值取向进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和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冰梅.文学翻译新视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友贵.意识形态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1899-1979)[J].中国翻译,2013(05).
  [3]刘宏照.林纾小说翻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10.
  [4]王友琴.论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控——以林纾的《黑奴吁天录》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03).
其他文献
【摘要】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使科技英语翻译在国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现阶段,以传统的理论框架进行翻译指导,会使译文变的晦涩难懂,这就要求我们将功能对等理论运用到科技英语翻译中,提高科技英语翻译的质量。本文主要对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科技英语翻译进行探析。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科技英语翻译  随着各国之间科技信息交流日趋频繁,科技英语翻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提高科技英语翻译的质量成为近年来很多学
期刊
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中12位怀揣惊恐、愤怒、紧张等复杂心理情绪的人物……历史上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一次次将人类心理活动的描绘推到极致,绘画
期刊
【摘要】口译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是各色各样的,笔者通过个人的实践体会,试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体会,并提出某些关于口译实践的特征总结。  【关键词】口译 实践  一、简介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引入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翻译实践机会提供给更多的语言翻译者。在语言的翻译和语言的选择上,对于口译人员的要求要相对于高于笔译人员的要求,因为口译工作者在工作的时候具有信息的及时性和
期刊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written form.While this process usually entails understanding textbook assign
期刊
【摘要】随着英语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目前不仅仅是初中生开始学习英语,连小学生也开始学习英语了;所以以前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目前的教育发展方向,而且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不够注重阅读教学中语篇衔接的应用,只是专注于单独的语法、单词的学习和记忆。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够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效率,所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由以前的专注于中单词语法的背诵向现在更专注于阅读中上下文内容衔接转变。新的阅
【摘要】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主要考查学习者运用语言知识能力、储存语言信息能力、检索语言信息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近几年,很多省市相继取消了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虽然有些客观原因导致听力测试的取消,但是听力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来说至关重要。为此,在本文中,笔者探讨了听力测试在高考英语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对听力测试的设置提出了相关合理化建议。  【关键
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是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核心支柱和有效途径.充分把握高绩效企业文化的特征,建立科学高效的机制,全面构建高绩效企业文化,促进企业
【摘要】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英语语言学习的三大要素之一。英语词汇正确的理解记忆、发音书写是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写作水平进步发展的根本基础。而农村初中英语教育因为教学环境的影响显得举步维艰,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立足于英语词汇学习,夯实基础才能把握英语学习的脉搏。本文详细的探讨分析了基于英语词汇累积下的英语学习方法和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农村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