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ongj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以歌激趣,创设情境
  1. 课前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来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喜欢吗?
  2. 苏轼望月,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现代作家赵丽宏望月,看到的月光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跟随文字走进课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课始通过音乐的欣赏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月亮的美好情感,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基础。
  二、 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自学生字新词,课件映示词语,小组依次读。
  镀上比喻 船舱不假思索
  挑战瞳仁 外甥绘声绘色
  3. 理清脉络:文中先写夜深人静,“我”一个人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眼中月;然后写小外甥和“我”一起望月对诗——诗中月;谈论月亮——心中月;最后写月亮消失了,小外甥回舱里睡觉,又只剩下我一个人。(相机板书: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三、 观赏眼中月,感受月之画意美
  1.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上江轮的甲板,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色呢?(课件映示第2自然段,一生读)
  2. 如果此刻用一个词语说出这幅景色的特点,你最想用哪个词?(柔和、安详、宁静、静谧)
  3. 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月色的美?
  (1) 月色之宁静美。(点击课件)“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①这句中的“安详”一词写出了月亮的宁静。
  ② “安详”一般是形容人的神态宁静、举止庄重。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月亮安详、宁静的美。
  ③ 从“清辉”这个词中,也能感受到月亮的宁静和圣洁。
  ④ 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吧!生读这句话。
  (2) 月色之灵动美。(点击课件)“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① 这句话中的“千点万点、晶莹闪烁和跳动”,写出了月光下的江面有着一种跳跃的美、闪烁的美。
  ② 会读书的人总能将文字读成一幅幅画面,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仿佛无数的银子洒落在江面,又像是无数的星星掉进江里。)
  ③ 好一幅浮光跃金的画面呀,是月光给了江面这份闪烁的、灵动的美,一边想象着画面一边读这句话。
  ④ 生绘声绘色地读。
  (3) 月色之朦胧美。(点击课件)“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① 这段话中的“隐隐约约”说明江两岸景色的黑色剪影看得不太清楚,有着一种神秘的美、矇眬的美。
  ② 指导读这句话,突出“隐隐约约”,感受神秘和蒙眬的美。
  ③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点击“镀”字)理解它的本义,将“镀”换成“洒、蒙、染”进行比较,体会出“镀”字写出了月光使这些景色有了光泽和生机。
  ④ 再读这两句,读出月光下江两岸景色的美,感受作者对月亮的喜爱。
  4. 欣赏着这幅安详的、闪烁的、朦胧的月色,我们仿佛在欣赏着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板书:画意)谁愿意用朗读把我们带入这幅江月美景中。
  4. (课件映示一组月下江面的图片)学生欣赏后,女生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教师遵循“整体感知——品词析句——欣赏美读”的规律,引导学生在本文中读了个来回,让学生真正在读中融入文本、融入月色。品读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抓住“安详、跳动、隐隐约约”等关键词语,感受月下景色不同的神韵美,使月色在学生心中变得丰盈。
  四、 吟诵诗中月,感受月之诗情美
  1. 作者被如水的月色陶醉了,月亮也把随行的小外甥叫醒了。他来到江轮的甲板上,迷人的月色激起了他的诗兴,他要和舅舅一起对关于月亮的诗呢!
  (1) (出示文中的6句诗)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几句诗,注意读正确并读出节奏。
  (2) 每一句诗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用心默读这些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 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句,交流想象的画面,并读出诗句的情感。(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水中之月与人如此亲近,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独和惆怅)
  (5) 古人望月,月亮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情感的寄托。(板书:诗情)让我们和刚才一样,一边想象着诗所描绘的画面,一边吟诵这些诗。(配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学生齐读六句诗)
  (6) 你们的吟诵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人正在对月抒怀,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和大家一起对诗。(师生对诗,生读小外甥,师读舅舅,配《春江花月夜》)
  2. 月光下,我们尽情地对着诗。此时此刻,(课件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生齐读)
  3. 此刻我们的脑海中一定也出现了很多关于月亮的古诗,我们也来对一对好吗?
  4. 关于月亮的诗永远也对不完,其实我们刚刚对的这些诗,就是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里的内容。此刻,我们再来欣赏月光下的美景,一定会觉得它多了一份诗意的美。
  5. 诗中有月,月中有诗,(课件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生齐读)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诗与月的交融,本环节设计了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这句点睛之笔。第一次在引导学生反复读关于月亮的古诗后,第二次在回读第2自然段对月下景色的描写后,使学生在情感的递进和渲染中感受着诗中有月,月中有诗。
  五、 想象心中月,感受月之童趣美
  1. 月亮在古代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在小外甥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14~20自然段,用笔画出描写小外甥眼中月亮的句子。
  (1) “像眼睛,天的眼睛。”在小外甥眼中,月亮就是天的眼睛。
  (2) (出示第19自然段)体会这段话中的“喜欢”“忍不住、偷偷、圆圆地睁大”等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感觉月亮像个顽皮的孩子。
  (3) 因为喜爱,在小外甥的眼里,月圆月缺就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呢!
  (4) 这不仅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它还是一首有趣的诗呢!出示: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
  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闭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
  圆圆地
  睁大一次
  ……
  (5) 自由地读这首诗,男女生分别齐读,感受月亮的可爱、顽皮。
  2.“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和第4自然段中的“是月亮把我叫醒了”相照应,在小外甥眼里,月亮就是一个和他一样有生命的人,是他的亲密的伙伴。它有着一份灵动的美,童趣的美。(板书:童趣)
  3. 小外甥关于月亮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他爱幻想的特点。看课文14~20自然段中外甥和舅舅的对话,该怎样读好这段对话?
  4. 指导读出小外甥的想象力丰富;读出舅舅的好奇和对外甥的赞赏,再一次感受月亮的童趣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教师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本上,巧妙地把小外甥心中的童话故事改编成诗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也使学生从形式上感受到: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眼里,月亮是有趣的、顽皮的、充满童趣的!
  六、 想象说话,升华情感
  1. 月亮困了,小外甥睡觉去了,甲板上又只剩下我一个人。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轻轻展开幻想的翅膀——此刻,你的心中拥有一轮怎样的月亮呢?
  2. 课件映示月下江面的画面,伴着轻音乐《月光曲》,生闭目想象。
  3. 结合生活,描述自己心中的那轮月亮和与月亮有关的趣事。
  4.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只要我们拥有美好的情思,心中的那轮月亮永远是最美的!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本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品读赏析课文后,在音乐和画面创设的优美意境中,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明月,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进一步升华对月亮的情感。
  附板书设计:
   24望月
  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画意诗情童趣
  (作者单位:东台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数万年前,喉咙里混乱的嗓音被伟大的人类祖先赋予了特定的意义,由此诞生了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简单可行;数千年前,一位离家的人希望同乡能帮他带回家书,由此诞生了信,
教学目标确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呢?    一、让教学目标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    学生要形成良好的语感,必须重视朗读。翻开教师们的备课笔记,一到六年级的语文教师无一例外地在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写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且不说每个年级教材的难易程度不同,也不说每篇课文对朗读的要求不同,学生们从刚入学到六年级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2自然段具体描绘了泗水河畔的美丽春景,读后使人心旷神怡.如何才能让这部分文本所包蕴的丰富内涵逐渐敞亮在学生的眼前?对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我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一课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情境体会课文内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观照全文,探究课文的旨意  在弄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揣摩语言文字,进一步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在引导学生思考上面问题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领会课文是围绕缺水这条主线来写的,截取了几个不同横断面来加以具体描述,既有整体的,又有局部的,既是各自不同的场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最后一段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凝聚了作者对刘老师全部的情感,是心灵深处迸发出的最强音。笔者紧扣这句话,一咏三叹,层层剥笋,引领学生走进文字内在的情感世界,体悟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思。  一、 激情导入,感悟“思念”,未成曲调先有情  上课伊始,紧扣“思念”一词,引出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朗读,为本节课定下情感基调。  【教学片段一】  师
新中国建立之初,雷锋精神成为了那个年代的一种时代精神.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新中国的富强而奋斗.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人民的物质水平进一步改善.艰苦奋斗
一、 复习旧知,整体把握  1. 朗读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盼望、又惊又喜  2. 课件映示两幅图:一幅是王大伯剪枝图,一幅是桃园丰收图。如果选用刚才的词语来表达对两幅画面的感受,你会选择什么词语?如果选用两个不同的标点符号来表达对两幅画面的感受,你会选择什么标点?(问号和感叹号)  3. 扣住“标点”,寻找线索。  (1) 默读课文,用“”画出表现小作者疑问和感叹的句子。  (2)
一、 情景导入,导读文本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你们见过樟树吗?谁来说说你对樟树的了解?   2. 那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 品悟重点,体会樟树特点  1. 品读第4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外形美。  (1) 这段话共几句话?分别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A: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
一、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指着讲台和课桌上摆放的师生自带的各种水果)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水果朋友。看,它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长着一副副妩媚的面庞。猜一猜李老师平时最爱吃什么水果?我不直接说出水果的名字,但是你们可以向我提问,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提问呢?  生:老师,你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形状啊?  师:它弯弯的。  生:你喜欢的水果是什么颜色?  师:成熟时是黄色的。  生:你喜
很多时候,我都在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可以采用更生动,或者让学生更心动的方式来进行.一课的非常规教学实践让我收获多多.rn一、课前交流“故事”rn是二年级的一篇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