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组曲《儿童钢琴曲八首》解析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丁善德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他的钢琴组曲《儿童钢琴曲八首》音乐形象鲜明,引人入胜,是一部构思精密、结构严谨、设计巧妙的佳作。曲中八个乐章各自都有独特的个性形象,把儿童的生活、游戏、梦想等情景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本文从曲式结构、旋律、和声、织体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阐明作品的创作手法、艺术特征以及音乐意境。
  关键词:丁善德 儿童钢琴曲 解析
  
  本论文成果所属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申克音乐理论研究,项目编号:JBS09057)
  
  丁善德《儿童钢琴曲八首》创作于1987年,这是一部既具趣味性、又富有一定的思想性的钢琴组曲。作品由《疑问》、《游戏》、《晚上的歌》、《铓锣与象脚鼓》、《担忧》、《马帮来了》、《晨曲》、《花龙舞》八个各具特色又高度统一的乐章组成。整套组曲音乐形象鲜明,引人入胜,各乐章篇幅短小,形象生动,风格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在《儿童钢琴曲八首》中主要以云南民歌这一民间音乐为基调创作而成,具有深刻的民族音调美学内涵,它的旋律与织体都是建筑于云南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优美动听,虽有很强的民族风格,但又不是简单的民俗性作品,反映出作者内心深处对少数民族原始心灵的深刻而又独特的感受。下面是本文分别对八个乐章的简要分析:
  一、《疑问》的篇幅是八个乐章最小的,全曲仅12小节,采用Lento的速度,动机简洁而不简单,右手以 为节奏特点,左手则使用 与右手相互补充,形成三拍子特有的节奏感,全曲始终将此动机不断地循环重复,好似一个接一个,一连串的问题连续地提出,音乐有很强的直观感,乐曲结构短小,节奏统一,通俗易记,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二、《游戏》是一首简洁的带再现三段式,第一段与第三段的织体形式初看是四声部的主调织体,节奏简洁、音乐轻快。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高、低声部都是由附加平行四度声部的旋律组成,而且高、低声部之间又构成了节奏上的模仿关系,犹如一段笙的二重奏,主、复调的综合织体将儿童的游戏描绘得十分生动,充分表达出儿童在玩耍、追逐时的热烈、兴奋场面。中段使用单音旋律与色彩性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互相呼应,在音乐上忽然产生了某种宁静、幻境般的效果,与第一、三段形成了既鲜明而又恰到好处的对比。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只是调式由b羽调转为f羽调,并采用开放性终止,为第三乐章埋下伏笔。
  三、《晚上的歌》的主题甚为简约,仅为三句体乐段,旋律音调十分朴素,仅在五度音程内起伏,运用三声部支声复调和自由复调的手法,这里每个声部都在唱自己的歌,织体上你简我繁、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形成复调音乐特有的审美情趣,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旋法特色。加上悠闲、柔和的柔板速度、从容优雅的节奏特点,更显夜晚的静谧与朦胧……
  第二段则将主题旋律放于左手低音声部,右手高音则配之以连续平行四度的音程作为和声背景,结合浑然一体,带有凝重而庄严之势。随着音区的逐渐移高,力度的逐渐增强,织体的扩展变化,情绪在不断地提升,终于在主调的上方大三度调上再一次再现了主题旋律,并且结束在带有增一度的色彩性和弦上,形成开放性的终止,为后一乐章的引入打下了伏笔。全曲总体的篇幅不大,在音乐上却具备了散文一般的庄重而内在之感,同时还略带诗歌一般的浪漫情怀。
  四、《铓锣与象脚鼓》中吸收了云南民间锣鼓乐的因素,以柱式的附加音和弦的强奏形式作为乐曲的引子,并连续演奏12小节,把流行于云南省的,常用于节日庆祝、民间器乐合奏或为歌舞、傣戏和壮剧伴奏的乐器“铓锣”与“象脚鼓”的音响模仿得惟妙惟肖,一下就将乐曲的标题中的“铓锣”和“象脚鼓”这两件打击乐器的音响展现在人们面前,形象而又直观。音乐铿锵有力、热烈并富有激情。主题旋律进来之后,伴奏依然采用引子中的节奏音型,并直至曲终,未有间歇,一气呵成。主题动机极具儿童性:采用 的节奏型为动机的节奏特点,然后将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模仿、转调,并在果断、干脆的重音反行中结束。全曲创作织体简洁、明快,充满活力。
  五、《担忧》中,作曲家借鉴了“诗歌”创作中的严谨写法,做到句长对称统一、节奏有条不紊:由四个长度相同的乐句组成的主题,音调是民歌风格的,伴奏则选择有个性的音响,由大三度为主的双音平稳地上下行,在节拍、和声的选用上十分考究,下足功夫,使得乐谱看上去有“诗”的外形:简单、工整;音乐却有“歌”的内涵:不是单调呆板的,而是生动流畅的。
  而后以此为核心地呈示与发展,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它:将主题连续同调复奏、上移二度转调演奏还不够,还添加了一个2小节的尾声,而且尾声的旋律也同样来自主题音调;伴奏的节奏则从简到繁,从平静、深邃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逐渐发展为更具动感、不稳定的三连音的伴奏织体,并通过这种节奏型的演变营造出内心的犹豫、彷徨、担忧等不安情绪逐渐升温,直至曲终仍存“余忧未尽”之感。全曲从头到尾统一而精炼,十分精巧。
  六、《马帮来了》采用的结构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作曲家结构上分布合理,安排巧妙,一张一弛恰到好处,曲中多处采用了重复、模仿、对比、呼应的手法。开始的引子与第四乐章相似,同样以模仿小鼓类的打击乐的二度叠置的音响、诙谐而充满活力的节奏型作为开端,立刻描写出一幅精灵般舞蹈的富有快速动感的画面。并用此节奏型贯穿于第一部分之中,主题声部简洁明快。在音乐处理上和《铓锣与象脚鼓》略有不同,力度上由mp逐渐发展到mf再进入f,和弦音的数量由两个到三个,音区从高渐低等手法,让我们眼前依稀可见马帮来时,参与者由少渐多、由远渐近,以及表演者那俏皮可爱的表情、活泼热闹的气氛……真乃一幅多姿多彩的水墨画。
  到了第二部分,音乐突然改变了节拍,调性,在节奏和速度上很自然地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右手的旋律声部共两句,主题虽短小,可旋律起伏波动很大,音乐透出一种质朴的美感。而后使用上二度模进式的移调手法复奏同一主题,既简单易记,又不乏色彩对比,促使情绪逐步提升,让人在音乐中仿佛感受到某种 “腾云驾雾”之感。在这短暂的“幻觉”之后紧接着、不间歇地进入了再现部分。再现部分是第一部分的不完全再现,用9小节的长度再现了第一部分的节奏特点,并在渐弱中到达终点,表现了马帮逐渐远去直至消失的情景。
  七、《晨曲》中主题旋律由三句式的乐段构成,旋律细腻、婉约,伴奏则回溯到第二乐章《游戏》的中段相同的音型,听者仿佛可以闻到清晨那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和淡淡的花香……犹似一幅如梦如画般的诗境!
  在第二段中,旋律声部不加任何变化,左手改换为三连音的伴奏织体,使得前后两段既统一又有微差,音乐较前略有升华;紧接着当第三段再一次复奏主题时,使用了转调手法,从d商调转入了f商调,旋律被置放在低音部,上方则配之以四分音符的副旋律加上十六分音符的密集式伴奏音型,形成多层次、多声部的和声写作手法,作曲家用此更好地突出了音响效果和声音的张力,将此曲推向高潮,犹如“梦境成真”之感,然后还补充一个三小节的尾声,重现第一段的节奏特点,首尾呼应,相得益彰。全曲音乐写法相当工整、洗练,对音乐主题因素的挖掘和发展的多种写法中显示了作者不凡的作曲功力。
  八、《花龙舞》是组曲中篇幅最长的乐章,曲式结构采用带再现的三部式,速度欢快活跃。引子一开始是以左右手交替演奏四度和音的手法,模仿击鼓的强奏音响效果,并毫不间歇地“推”出主题音调,采用生机勃勃的Vivace(比快板快,比急板稍慢)速度展示热烈欢腾的晚会气氛。主题由aa’bb’四个乐句构成,以上移三度调的转调方式分别在#F调、A调、c调上重复演奏,而后立即引入三句模仿打击乐的连接部分,方才休止,一气呵成,音乐十分流畅,极富激情。中段虽只有两个乐句,但节奏陡然变得宽广起来,调号也变成了两个升号,左手切分音的伴奏音型很有律动性,双手都采用单音的织体形式,旋律优美动听,不拘于原有的民族曲调,天然地反映了云南民族文化的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天真的儿童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意境。这些无不与第一段形成强烈的对比。
  最后是不完全再现并直接尾声,这里在回顾乐曲开始动机的同时,更多地突出了鼓乐的写作分量,大量的不协和的和声块的交替、并列出现将乐曲的高潮渲染得淋漓尽致,使音乐产生更加热情高涨的激情,并到达一个金壁辉煌、鼓乐大作的效果中结束。全曲的音乐创作极具戏剧性、交响化的特点。
   总而言之,这部组曲是一部构思精密、结构严谨、设计巧妙的佳作。组曲的八个乐章像八个万花筒似的小型音画,犹如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小品,每首作品的乐思连贯、形式独特、色彩丰富、形象生动而又风格各异,象八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创作手法干净简洁,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准确。1、在艺术构思方面,每个乐章既独立成篇,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每首小曲之间存在承接与递进的关系:在时间上(例第三首的“晚上”发展到第七首的“晨”);在篇幅上由短小逐渐扩大。又如各曲之间的音乐情绪虽有起伏跌宕之势,却也有一定的转折规律:每一曲之间的速度变化都为一慢一快的交替;“动”与“静”分明而又有序:第一、三、五、七首在音乐上多为抒发心境的内在情感、第二、四、六、八首则是表现儿童顽皮嬉戏、载歌载舞、诙谐逗趣的外在活动。2、在结构上组曲注重平衡和对称,借鉴西方三部曲式较多,特别是带再现的三部式在大多数乐章中被应用。3、在和声材料方面运用了大量的三度叠置与非三度叠置相结合的音程,三度叠置音程所占比重少之又少,在作品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二度、四、五度叠置的音程和附加音和弦。4、在主题写作的上尽管使用了不少现代技法与不协和音响,但大都以中国民族五声音调作为素材;在主题发展上,大多数乐章并不是对主题旋律做过多的改动和发展,有时甚至不做任何的变化,而是靠和声、复调、织体等手段,来深化和强化其个性特征和思想内涵,发展手法由简而繁,感情也由浅入深。尤其是作品中复调的运用极为精湛,堪称一绝:各乐章中复调段落随处可见,而且手法多样,让人处处都有“以小见大”之感,足显一代宗师高超的技术风范。
  参考文献:
  [1]钱亦平.丁善德钢琴作品分析. 《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演奏》(童道锦,孙明珠编选) .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版
  [2]徐炀.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评析[J]《钢琴艺术》2006年第2期
  
  作者简介:涂致洁,(1972—),女,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强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从以情入情,以智应变,以异导评来协调双主关系,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展现个性课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个性 张扬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个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个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客观上要求人们有强烈的个性意识
只有将多媒体技术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
当前常规作文教学面临挑战,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本文从分析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入手,对提倡仿写的理论依据,仿写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题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激发兴趣并持之以恒.增强学生“想说”的意识,激发他们“说”
和谐校园创建是文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构建和谐校园其最重要的含义是让学生、教师和学校都能在其中得到和谐发展。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管理思想核心是“以和为贵”原则:道家学派讲究“无为而治”;儒家管理思想是“以仁(人)为本”;墨家学说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这些传统管理理念和思想观对现代学校和谐校园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和引导作用,也为学校管理者在创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提供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数学气质
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非常关注并不断探索的课题。而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管理,班主任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搞好班主任工作,对学校的教育工作,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由于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并担任不同年级的班主任,深感小学班主任责任之重大,在悉心抓好工作之余,对如何抓好小学班主任工作也掌握了一些方法,现浅谈于下,以
教学闲暇之余读了于丹的《论语》解读,内心被她所讲的真实和“深刻”所感染,自己深深地思索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深刻的感悟和对人生最为真实的挖掘。今天,结合自己工作的点滴,借助于丹笔下的孔子之道,浅谈我的班级管理工作。   一、我的育人之法   1、习惯养成之法  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保证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严格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严格的要求学生,但谁
当他们入校的那一天起,就成了一名大学生,当他们离校走向社会后,便成了一个职业人。就广义而言,世间所有的大学生,古今中外,无一例外,都走着一条职业人的道路。通过三年的学习,将如何从一名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化的。他们作为未来的职业人,既不同于社会上的白领,也不属于蓝领。而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群,被社会戏称为灰领的职业者具有高尚的品格,高尚理想与追求。努力从事社会公益劳动,走向社会争做一个道
复习课就是把学生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针对不同的科目,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本班学生的实际基础来进行复习。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大量的枯燥无味的练习不感兴趣,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有效整合、合理全面、有序地进行复习非常必要。下面我就谈谈低年级数学课复习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增强兴趣,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