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培养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ac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学习需要自我反思,学生数学学得好不好,方法对不对,怎样提高效率,常常是通过反思来实现的。小学生自我反思意识是他们重要的素养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預设,给学生留足反思的时空;课中指导,让学生学会反思的方法;课后延伸,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关键词] 自我反思意识;培养策略;小学生
  数学学习需要自我反思,学生数学学得好不好,方法对不对,怎样提高效率,常常是通过反思来实现的。小学生自我反思意识是他们重要的素养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引导反思,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反思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一、课前预设,给学生留足反思的时空。
  课前备课时,教师要预设反思的环节,给学生留足反思的时空,引发学生充分而广泛的主体反思。课始可预设学生反思:新旧知识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探究时可预设学生反思:你是怎么做的?能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练习时可预设学生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错误?教师还可就知识的重难点、容易混淆之处,安排判断、纠错、辨析等反思性训练;小结时预设让学生就所学内容、学习过程、思想方法等进行回顾和思考……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充分预设,让学生及时反思,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
  二、课中指导,让学生学会反思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反思的主体,反思方法是反思能力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精心设置反思问题情境,有意创造反思机会,将反思意识和能力培养渗透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
  1.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反思。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再创造”。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反思,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再创造。
  如教学“梯形面积”,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交流反馈,得出面积计算公式后,我不忙让学生练习,“请大家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推导出公式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回顾与重新审视,在寻找“相同的地方”中提炼出转化的策略,这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
  2.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反思。反思学习也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营造探求反思的交流氛围。一方面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实现智慧共享,以形成更深刻的个体认识和体验。
  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例一:盆花按一蓝一红的规律摆放,问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用符号、文字表示,用除法计算以及根据奇数偶数判断等多种方法后,我重点引导学生反思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不仅体验到符号化的思想方法,分享了他人的思维方法、学习成果,在对比评价中优化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实现智慧共享,也从中体味到反思的价值。
  3.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反思。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促进主体反思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积极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评价氛围,保护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和发展的过程。
  如在每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可以让学生评价反思: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遗憾吗?……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新开辟的“评价与反思”活动栏目,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对自己的学习作出主动、客观、有积极意义的评价,在充分而广泛的评价反思中形成更深刻的体验,不断提升主体反思的效果。
  三、课后延伸,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在课外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习惯,撰写数学日记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数学日记,学生可以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反思,也可以对自己或同学在课上的表现、学习效果、合作意识等加以评价,写出自己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体验和感悟以及学习过程的得失。它为师生之间互相了解、相互交流搭建新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进一步了解学生,学生更可以通过教师的反馈评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以进一步肯定优点,改进不足,提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意识。
  如在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后,我班有一个男同学在数学日记中写道:“我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居然把除以2忘记了,还有把另一道题中的‘0.9’写成‘0.7’,怪不得人家叫我‘粗心王’,我以后一定要看清题目,认真检查,争取摘掉‘粗心王’的帽子……”
  作为教师,当你看到学生这样认真反思时,你能不感到欣慰吗?学生已经把错误的原因和学习失败的教训完全暴露在我们面前,还需要我们再去喋喋不休进行空洞的说教吗?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 黄灿宁 《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3] 沈 超 《浅谈小学生数学反思意识养成的途径》
  [4] 萧恩颖 《略论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材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中涉及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尤其在苏教版中此单元内容更为突出。作为教师应秉着教材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探究多条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 高年级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很明确地提到:“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四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学语文的研究性教学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冲击,我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现将这些拿出来,与诸位探讨。  一、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无目标、无计划。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没有精心准备综合性学习内容,甚至仅仅只是依托教材有限的资源来简单地展开综合性学习课程,以致于一堂综合性学习课到底要实现怎样的目标都不知道,如何让学生在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老师是在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这个行为过程却没有力量。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包括“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希望从学生那里直接提取标准答案,直接得到概念性的表达,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經历的“困惑、质疑、反思”等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被圈在一个个狭窄的问题里,小心谨慎地满足教师对标准答案的需要,因此,他们丰富的、朴素的发现和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摘要】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而英语阅读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影响日益突出,因此,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能力;方法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阅读理解都是英语科目的必考题型,也是学生失分较多比较棘手的题型。阅读理解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语
【摘要】对小学生的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途径和方法进行思想教育:一、对“个性倔强的学生”要注意培养沉着、稳重、坚持到底的精神。二、对“个性活泼好动的淘气学生”,要注重培养刻苦精神,养成做事认真、善始善终的习惯。三、对“慢性子的学生”要注意培养敏锐的反应和办事果断的作风。四、对“个性‘别’的学生”要有宽容的气度,尊重他的人格,不断进行思想沟通,培养
目前如何做好乡镇文化服务中心领导工作是一个急待解决的紧迫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广出良策,努力实践,开拓进取。笔者谈一下自己多年在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体验。  一、必须对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现状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使乡镇文化事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工作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不少地方的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文化服务中心出现了严
我看了新教材《思想品德》的内容后,深深地被其内容所吸引: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一改以往那种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摘要】有丰富的生活,才有丰富的形象思维,才使抽象思维有了扎实的基础,生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随之丰满。这些丰满的感情也会流露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本文将从生活解开学生写作的困惑。  【关键词】生活;学会观察;倾吐;创新   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应该去寻找它(指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语文课程
【摘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数学,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操作训练,培养运用能力等策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转变思想,把握老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把新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