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此一举/教师下台,换来精彩/巧用名句作引导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b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于是有些教师便有意无意地放弃、否定了讲授教学法,有些学校甚至规定教师一节课只能讲几分钟,其余的时间必须留给学生,不然就是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极端的做法。其实,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教学方法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不好,也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讲授法,
陶行知关于学校教育的一个譬喻让人感触颇丰!他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把学校和花园作了比较后指出,学校不是别的,它是个“人园”,和花园有着相似的意义。他指出:理想的教学,应当使“人园”里面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呈现各人本来之美,以构成整体之美。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数学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发展的效果呢?现结合几个课堂教学现象来谈谈。    课堂片断一    在北
学生是具有元认知行为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自己的知识、情感和行为具有认知能力和监控意识,他们有权利也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正常学习行为,并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外界的引导和评价,从而不断反思、调整,逐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拥有自己独立的信念和意识,在学习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学习方式,按照自己的认知速度自觉、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知
好的提问能激活课堂,启迪思维。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语文课堂常用的几种提问技巧。  1. 逆问反激法。逆问反激法就是教师故意提出一个错误的甚至是反面的观点,引发学生质疑、思考,从而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提问技巧。如在讲《祝福》中“柳妈”这一人物形象时,如果直接提问,学生往往会得出片面或浅显的结论,不能挖掘出人物的性格底蕴。教师可采用这样的问法:“柳妈经常嘲笑祥林嫂改嫁,鼓动祥林嫂用血汗钱捐
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比喻,文明的传承、科学的描述也离不开比喻。人类因为创造了无数经典的比喻,使交流简洁传神,使深奥的科学易于被人们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比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采用风趣、形象的比喻,试图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但对于生命科学而言,由于其事实的复杂性和自然科学的严谨性,要求教学过程科学运用比喻。本文讨论科学运用比喻的几个原则。    1. 科学性和
大部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方式是“以背诵记忆史实为主”。因此,历史普遍被学生认为是难学的科目。随着新课程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中历史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概念,而且还要把握历史的基本原理,并以此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指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历史的基本原理、规律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分析历史的方法和“公式”,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历史的背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公布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我市各教育部门以及各级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纷纷积极行动起来,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规划,投资购买设备,安装校园网,编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培训专业师资,开设课程,开展教学研究,开展课外活动。和前几年相比,局面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观。  最近,我们到各县区去,充分感受到各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感受到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热
有效教学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优质教学是教师追求的目标。笔者以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中的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谈谈自己对如何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教材内容主要是按陈叙性知识体系编排的,教师在实施教学前要认真分析本课时教材的上挂下联,学生的知识准备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的
期刊
在促进扶持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规范管理,在政策选择上实行“扶持促进”和“规范管理”双管齐下,这样,广东民办教育才能在前期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民办教育在我省的教育事业中已占有一定的份额,且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6年,全省有民办普通高校28所,独立学院17所,在校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