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数学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z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千年前,《论语》中就载有孔子对快乐数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就充满乐趣,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的满足。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其智能操作活动的效率明显比在恐惧、焦虑气氛中高很多。所以创造快乐、活跃适宜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愉快教学应是小学数学课堂追求的目标。
  一.师生融洽,快乐和谐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虽然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却靠平时的积累。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哪里有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教师良好的心境能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自由联想,使学生记忆清晰、思维敏捷,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积极的情感回报,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只有在愉快的氛围下,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切实显示“快乐课堂”,显示出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教师的善教之乐和学生的学习之乐。
  二.兴趣导入,快乐倾听
  生动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见其物”的感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这都得益于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环境中去感知、体会。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如讲: “分数的基本性质”,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喜羊羊分月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中秋佳节,喜羊羊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月饼分给伙伴吃,它先把第一块月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沸羊羊一块,沸羊羊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喜羊羊就把第二块月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沸羊羊两块。懒羊羊更贪吃,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这时老师说:“聪明的喜羊羊用什么办法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又分得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因此,学生在快乐中脑思、口说、手动,主动地学习,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使枯燥的数学变得趣味性浓,在潜移默化中获到知识,在快乐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能力。十几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导入对建立“快乐课堂”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之有法,快乐学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作為一名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进入他们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主动地从自己的生活中汲取数学知识。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到稻田地里测一测地的周长和面积,体会一下周长和面积分别是指什么,该怎样来求,联系学生的实际,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田间地头跑一跑,看一看,测量一下,体验周长和面积具体指的是哪些。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长大以后能帮助父母解决问题的一种快乐享受。既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归纳,从而促进自我发展。我在教学手段上,特别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相信这样一条“动起来,更快乐,更精彩”的原则,学生就会“乐学”数学,数学课堂就会成为充满轻松、和谐、激发、鼓励、和顿悟的快乐学习天堂。
  四.艺术评价,快乐接受
  “找到一个孩子的优点,就是找到一个孩子的生长点”。既要善于发现好学生的潜在问题,更要尽可能地寻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更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确立自己的发展优势,评价语言要贯穿整个数学课堂过程中,对追求进步的学生给与鼓励,如:“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对待后进生更应给与赞美和赏识,如:“你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而感到骄傲!” 这样“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打击”、站在孩子整个人生的维度上,让孩子选择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抓住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在学习中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便会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欢乐和喜悦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当然会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前的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课上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学准备的预设更加全深多元、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学;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教与学的反思,使学生会学;合理的评价,使每一名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自身的价值,品尝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想学。
其他文献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的重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智力发展都必须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载体,因此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模式、途径和方法,就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数学课堂参与体验观察思考创造性思维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需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摘要】小学数学相应的概念教学一直都作为具体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与难点,概念教学的引入应当属于概念教学环节中的起始阶段,同时成为具有关键作用的重要环节。充分结合概念教学实际的理论课程,从而能够总结出一部分具有实用性的、有效性的与有特色等方面的相关引入策略,多开展生动有趣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数学活动,回顾相应的具体基础知识,展示形式丰富的典型素材,积极探索新旧理论知识相互间的联系等各具体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