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强调德性涵养要依靠“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中国心理学家潘菽也曾说过:“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自我教育法利用学生自身内部的矛盾斗争,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 所以我们说:自我教育才是形成个人品德的根本动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适当地引导孩子们“自我教育”,则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就多次有过这样的经历.
“老师,他偷抄!”
“老师,他抄我的作业!”
“老师,小虎昨天回家没有写作业,早上来就抄同桌的!”
抄!抄!抄!经常听到这个令我头痛的字眼. 由于孩子们比较小,天性爱玩的他们总是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成一种任务、一种负担. 他们总觉得只要作业本上有字了,老师能够批就行了,根本不把写作业当成自己的一种学习的手段和方法. 而且,我校地处农村,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不少,孩子们缺少家长的督促和帮助,所以总不乏有的孩子怕动手怕动脑,找到“范本”抄抄了事. 甚至在考试的时候也做“长颈鹿”,东张西望,企图不劳而获. 长此以往,不仅学习成绩不长进,连学习习惯、班级学风也会受到影响,该怎么办呢?
我必须让孩子们明白这种“不劳而获”不仅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而且是一种无用的行为,我要设法让他们“自我教育”.
这节是班会课,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我的理想”. 别看是四年级的小朋友,人小,志向可都大着呢!什么“教师、医生”之类的理想对他们来说自然不在话下,将来要做科学家、军事家、宇航员的也比比皆是,而且,有的孩子由于平时知识积累比较丰富,说起理想来还一套一套的,仿佛他已经成为了一名比杨利伟还杨利伟的“超级宇航员”了.
趁着大家的热乎劲儿,我开始了我的“战术”:“同学们,老师有点奇怪,有一种理想,你们一个也没说到,获得这种理想,不用动脑筋,可以不劳而获,舒舒服服. ”“啊!是什么理想呀?”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有点向往,又有点不相信.
有的孩子嚷道:“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对!没有不劳而获!没有不劳而获!”
我窃喜:“小鱼儿终于要上钩了. ”等孩子们静下来,我故意神秘地说:“不,有一种事儿绝对可以不劳而获. ”
“什么?什么?”孩子们迫不及待了.
我慢条斯理地说:“你们谁长大了做‘小偷’?‘小偷’可以不劳而获!”
“啊!小偷!”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不做小偷,小偷不是理想,是坏事. ”
“小偷是坏蛋. ”
“小偷也不是不劳而获,他也要‘偷’啊. ”
“做小偷,会被警察抓. ”
“老师骗人!我们长大了可不做小偷. ”
“做小偷可耻!”
听着孩子们的声声批评,我的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不用我多说,他们谁都知道,做小偷可不是光彩照人的事儿. 我得继续跟进:“好!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做小偷是一件可耻的事儿,可是我们班最近出现了几个笨小偷. 他呀,别的不偷,专偷别人的‘知识’. ”“偷知识!”孩子们面面相觑.
我早料到会如此. “是呀!有时,他拿别人写好的作业本往自己的面前一放,开始偷知识;有时,他东张西望,斜着眼睛偷别人的知识. ”
听到这里,有的学生终于明白我的用意,开始煽风助燃:“对!对!对!某某上次偷抄我的作业. ”“某某作业不写,是抄某某的. ”“就是,某某也喜欢做这样的小偷. ”孩子们七嘴八舌,那些被点名确实抄过作业的孩子脸红了.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小偷不是理想,偷抄别人的行为也是一种偷窃的行为,也是可耻的. 而且这种小偷,是世界上最笨的小偷,因为他将什么也偷不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知识要靠自己的勤奋学习才能获得. ”
“偷到作业,但是偷不到别人脑袋里的方法. ”
“偷抄的作业,不是自己的. ”
“光抄到本子上,不写到脑子里,没有用. ”
“这样傻的小偷,我可不会做. ”
“小偷什么都可以偷,就是知识偷不到. ”
“知识,神偷也无奈!”
好个“神偷也无奈”,瞧!他们说的话儿,比我说的还在理儿,还有说服力呢!
让孩子教育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就像唐朝杜牧在《留诲曹师等诗》中说的那样“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通过这样的自我教育,孩子们能从心理上真正接受教育内容,自觉地吸收它们,他们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就能得到逐步提高,各种良好的行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而存在,进而转化为一种品质受益终生.
“老师,他偷抄!”
“老师,他抄我的作业!”
“老师,小虎昨天回家没有写作业,早上来就抄同桌的!”
抄!抄!抄!经常听到这个令我头痛的字眼. 由于孩子们比较小,天性爱玩的他们总是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成一种任务、一种负担. 他们总觉得只要作业本上有字了,老师能够批就行了,根本不把写作业当成自己的一种学习的手段和方法. 而且,我校地处农村,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不少,孩子们缺少家长的督促和帮助,所以总不乏有的孩子怕动手怕动脑,找到“范本”抄抄了事. 甚至在考试的时候也做“长颈鹿”,东张西望,企图不劳而获. 长此以往,不仅学习成绩不长进,连学习习惯、班级学风也会受到影响,该怎么办呢?
我必须让孩子们明白这种“不劳而获”不仅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而且是一种无用的行为,我要设法让他们“自我教育”.
这节是班会课,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我的理想”. 别看是四年级的小朋友,人小,志向可都大着呢!什么“教师、医生”之类的理想对他们来说自然不在话下,将来要做科学家、军事家、宇航员的也比比皆是,而且,有的孩子由于平时知识积累比较丰富,说起理想来还一套一套的,仿佛他已经成为了一名比杨利伟还杨利伟的“超级宇航员”了.
趁着大家的热乎劲儿,我开始了我的“战术”:“同学们,老师有点奇怪,有一种理想,你们一个也没说到,获得这种理想,不用动脑筋,可以不劳而获,舒舒服服. ”“啊!是什么理想呀?”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有点向往,又有点不相信.
有的孩子嚷道:“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对!没有不劳而获!没有不劳而获!”
我窃喜:“小鱼儿终于要上钩了. ”等孩子们静下来,我故意神秘地说:“不,有一种事儿绝对可以不劳而获. ”
“什么?什么?”孩子们迫不及待了.
我慢条斯理地说:“你们谁长大了做‘小偷’?‘小偷’可以不劳而获!”
“啊!小偷!”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不做小偷,小偷不是理想,是坏事. ”
“小偷是坏蛋. ”
“小偷也不是不劳而获,他也要‘偷’啊. ”
“做小偷,会被警察抓. ”
“老师骗人!我们长大了可不做小偷. ”
“做小偷可耻!”
听着孩子们的声声批评,我的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不用我多说,他们谁都知道,做小偷可不是光彩照人的事儿. 我得继续跟进:“好!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做小偷是一件可耻的事儿,可是我们班最近出现了几个笨小偷. 他呀,别的不偷,专偷别人的‘知识’. ”“偷知识!”孩子们面面相觑.
我早料到会如此. “是呀!有时,他拿别人写好的作业本往自己的面前一放,开始偷知识;有时,他东张西望,斜着眼睛偷别人的知识. ”
听到这里,有的学生终于明白我的用意,开始煽风助燃:“对!对!对!某某上次偷抄我的作业. ”“某某作业不写,是抄某某的. ”“就是,某某也喜欢做这样的小偷. ”孩子们七嘴八舌,那些被点名确实抄过作业的孩子脸红了.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小偷不是理想,偷抄别人的行为也是一种偷窃的行为,也是可耻的. 而且这种小偷,是世界上最笨的小偷,因为他将什么也偷不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知识要靠自己的勤奋学习才能获得. ”
“偷到作业,但是偷不到别人脑袋里的方法. ”
“偷抄的作业,不是自己的. ”
“光抄到本子上,不写到脑子里,没有用. ”
“这样傻的小偷,我可不会做. ”
“小偷什么都可以偷,就是知识偷不到. ”
“知识,神偷也无奈!”
好个“神偷也无奈”,瞧!他们说的话儿,比我说的还在理儿,还有说服力呢!
让孩子教育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就像唐朝杜牧在《留诲曹师等诗》中说的那样“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通过这样的自我教育,孩子们能从心理上真正接受教育内容,自觉地吸收它们,他们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就能得到逐步提高,各种良好的行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而存在,进而转化为一种品质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