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凤凰大染匠:草木染就的蓝白时光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20032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老电影《芙蓉镇》中,刘晓庆扮演的胡玉音着一身蓝印碎花布出场,当时就惊艳了观众的眼球。如今,在凤凰古城的一条小巷中,依然深藏着一间传承了六代人的草木染老染坊——曾几何时,文化名人沈从文、黄永玉等人专门为染坊主人而来。此番湘西之行中,作者专程前往,探访这位大染匠,并有幸见识了其精湛的染制技艺。然而,在面对现代化大潮的冲击时,他眼里透露出了无奈与落寞……

  1寻:古镇深巷藏染坊
  我疑声地问到:“这便是我们要寻访的传奇染匠刘大炮?还没找就闯进了视线,这也太容易了吧!”
  高昂的门票让本就处于淡季的凤凰古城显得有些冷清。为数不多的游客守在古城门口,趁着门卫打盹的片刻,趁机拿着“长枪短炮”溜了进去,瞬间上演了一出“攻城记”,等门卫回过神来,古城已经“沦陷”,游客早已消失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之中。我们也跟在人群中,慌不择路地闯入了一条名为“文星街”的小巷。走在小巷里,虽然商业味很浓,但看见红灯笼、听到打银声、闻到姜糖味,还是对古城产生了几分好感。尤其是在琳琅满目的商铺中,看到一面蓝白黑三色相间的布幌子在风中摇曳,上面还用草书飘逸地写着“刘大炮老染坊”六个大字。我疑声地问到:“这便是我们要寻访的传奇染匠刘大炮?还没找就闯进了视线,这也太容易了吧!”走近时,定睛一看,下面一行小楷写着“丙戌,黄永玉题”。
  我们就这样偶遇了湘西最惊艳的蓝印花布大染匠——刘大炮。据说,他家是凤凰的染布世家,染布技艺到刘大炮这一代尤为惊艳,以至于引得沈从文、黄永玉等从凤凰出走的文化名人纷纷特地重返凤凰进行拜访,还分别赠其字画。可如今,老染坊门前却门可罗雀,人气远不如熊希林故居,甚至远逊于随处可见的姜糖铺。偶尔有游客看到老染坊的布幌子后会举起相机留影,却鲜有人发现这染坊上的几个字是黄永玉亲笔所题。
  走进老染坊,堂屋没有手艺作坊模样,却似读书人家的中堂。正中摆放着一把躺椅,躺椅后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画,上面画了一位老者,双手扶膝而坐,眼睛怒目圆睁如金刚,蓝色的双手染蓝了衣脚。摄影师笑言这是儿童画,但当看到画两边题写的对联后就立马安静了——对联上写到“大炮在此,百无禁忌”,落款又是“黄永玉”!
(左右页图)凤凰古城,因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极富情感的描写,被外界所熟知。有多少人知道,在凤凰古城的深巷中,竟深藏着一间传承了6代人的草木染老染坊。

  2匠:大炮在此,百无禁忌
  摄影师看到眼前的景象后惊呼到:“怪不得那画上手是蓝色的,原来是被这池水染的!”
  穿过堂屋,老染坊才露出真容:一个40平方米大小的天井出现在我们眼前,天井靠右是一个蓝渍斑斑的大水池,上面虽然覆盖着石棉瓦,却依然有淡淡的腐烂气息不断飘出。我们连呼了几声,都无人应答,瞥见天井最靠里边的一间小门敞开,便探了过去,发现一位老大爷正静静地烤着火看电视,直到进屋后喊了两声,大爷才抬起头,眼睛睁得如铜铃一般地瞪着我们,表情和堂屋里画像上的人一模一样,他便是传说中的老染匠刘大炮了。
  我们表明来意后,老人的手、脚才从八仙桌下的火炉上挪开,抬起手指了指屋内四周墙壁,除了挂满各式各样的蓝印花布外,别无它物。但听说我们要拍摄蓝印花布制作的工艺过程。刘大炮起身,慢吞吞地走到天井里的水池边,用手掀开池子上的石棉瓦,把手伸进蓝色的池水中搅动了片刻,伸出手来看了看颜色,说:“今天不成,明天吧!”摄影师看到眼前的景象后惊呼到:“怪不得那画上手是蓝色的,原来是被这池水染的!”听到摄像师的话后,刘大炮的热情似乎被点燃了,快步走到堂屋的画像前,用蓝色的手指指着画像说:“你说的是这画啊?其实黄老最先给我画的不是这幅!”刘大炮把我们领进卧室,卧室墙壁上也挂着一幅怒目金刚,双手扶膝,正襟危坐的画像。“黄老第一次找我染蓝印花布后,给我画了这幅画,我说画得不像,后来,他又多次找我染蓝印花布。一次见我刚捞完布,双手沾满蓝靛时,黄老让我坐定,画了堂屋里那幅,那次,有几分像了!”刘大炮搬了把凳子,坐在堂屋的自画像前,点了一根烟,开始简述自己家族和草木染的往事,还有自己因蓝印花布和黄永玉结缘的故事。   草木染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皮给纺织品染色,是一种最普通、最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古汉语“缬[xié]”,即在丝织品上染制出图案花样。中国的传统印染有“四缬”:夹缬、蜡缬、绞缬和灰缬。其中,夹缬早已失传,现存的蜡缬、绞缬和灰缬便是现在的蜡染、扎染和印染,也是最常见的三种草木染。凤凰是汉、苗、土三族混居之地,自古以来聚集着各种文化,文化的交融带来了草木染染制技艺的碰撞;湘西山地丰富的植物又为草木染提供了丰富的染料;沱江穿城而过,既给草木染提供了染布必须的水源,又为布匹运输提供了便利。因此,草木染自古以来便在凤凰兴盛,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大炮,本名刘贡鑫,祖上连续五代都是凤凰县城的名染匠。那时,做草木染只是为了讨生活。他12岁那年,邻居黄永玉因为家贫,辍学离家,外出闯荡。那年的刘贡鑫,也同样因家贫辍学,于是子承父业做了染匠。此后,他每天的生活便是山上、染坊、沱江三点一线:在山上采得板蓝根后捣碎做染料,在染坊里给布上色,然后把染上色的布匹挑到沱江边漂洗。14岁那年,同乡沈从文也外出从军,黄永玉开始发表作品,而刘贡鑫已经独挡一面,在沱江边开起一家新染坊。后来,沈从文成了著名作家,黄永玉也成了著名画家,而刘贡鑫依然是染匠,却因为染布技艺高超但脾气大而博得了“刘大炮”的名号,成了凤凰最有名的染匠,以至于人们慢慢只记得“刘大炮”,而忘记了他的真实姓名。虽然没能像同乡沈从文和黄永玉那样名动天下,但刘大炮却得到了染布匠人的最高荣耀。
蓝渍斑斑的大染池仿佛在述说着曾经的辉煌。挂在墙上的蓝印花布也依然是老染匠的心爱之物。

  刘贡鑫和同城的染布匠切磋已无敌手,他也像同乡沈从文和黄永玉一样,从沱江边的码头登船,或沿沱江上溯到贵州、重庆,或顺江而下抵沅水、过洞庭到湖北,游遍了湘西周边各省。他像武侠小说中的侠客收集武林秘笈,收集到了100多款印花布图案和300多张印花布雕版。通过研究收集来的图案,刘大炮慢慢融汇百家,从湘西的染布世家成为全国草木染界“百无禁忌”的顶尖高手。
  3艺:草木本心蓝白间
  草木染三大种类——印染、蜡染和扎染,工艺都大同小异,不同的地方,就是防染剂的差别:蓝印花布是用豆浆和石灰;蜡染是用蜡……
  故事讲完,刘大炮拿出一张纸片,指着上面的电话说:“要演示染蓝印花布的话,得找我儿子刘新建。我岁数大了,已经多年不染蓝印花布了。如今销量不好,儿子也不经常染了,很多工艺要演示的话,还得提前准备。”我们当面拨通了电话,接通后,刘新建不问我们是谁,只问是谁要我们打的电话。当得知是刘大炮后,只说了一声:“成,明天早上9点半!”得知儿子同意后,刘大炮就开始围炉看电视,不再理会我们。
  第二天,我们在约定的时间抵达染坊时,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正拿着两张镂空黄纸板从楼梯间下来,他便是老染坊草木染第六代传人刘新建。他手上拿的黄纸板便是蓝印花布的印版。雕版是染制蓝印花布工艺中的第一道工序,做雕版时,先用7层牛皮纸叠加在一起涂抹上桐油,待桐油风干后将设计好的花样画在纸板上。然后用刻刀在纸上镂空。“蓝印花布的图片通常都是对称的,你只要画四分之一大的花样,然后其他部分照葫芦画瓢就行了!这么大的雕版只是蓝印花布雕版中的中号,熟练的雕工雕这样的版,最少也得花一周时间。”刘新建拿着一张两尺见方的雕版一边比划着一边说。他今天没打算给我们演示雕版工艺,而是拿了一张父亲上世纪80年代云游时,从湘西三山镇一家倒闭的染坊里收的老版。“做完这次染印,这张雕版就要退休了,因为牛皮纸不耐磨,一张版通常印10张花布就要报废!”刘新建对着清晨的阳光检查了镂空的雕版,在案板上平铺了一层白布后,再把雕版平铺在白纸上,然后从案板下拿出一只桶,用木勺子舀出桶里的白色“面团”倒在雕版上。白色“面团”是防染浆,由细石灰和大豆粉混合而成,其作用是用来填充雕版镂空的部分。只见刘新建用一块木刮板像糊墙一样,把防染浆在雕版上来回刮动,直到防染浆完全把雕版的镂空处填满,整个雕版成为一个平面。这一步叫“刮浆”,刮完浆后,染色的准备工作就完成了,接下来要上演的重头戏便是染色。

  刘新建走到水池边,掀开上面的石棉网,一股腐烂味立马充斥了整个天井。他挽起衣袖在蓝色的池水中搅动了几下,拿出来看了后点了点头。“嗯,可以入染了!”刘大炮不知何时站到刘新建身后说。听到父亲的话,刘新建奔回房间,把案板上刮好浆的雕版掀开。案板白布上的防染浆变成一幅和雕版镂空上一模一样的图案。只不过镂空是阴纹,而白布上是阳纹。刘新建拿着印着白花的白布走过来,父亲也没闲着,他抡起一只木棍在水池里搅动,随着木棍搅动,池中蓝靛开始翻滚,一股更强烈的腐烂味扑面而来。
其他文献
长江全流域每年鱼类的天然捕捞量已经减少到年10万吨左右,资源量已不足以支撑长江流域14多万渔民的基本生活。  长江正在沦为一汪“没有生命的死水”:包括“长江三鲜”在内的多种鱼类几乎绝迹,水生物生存环境正面临土崩瓦解,全流域近14万渔民已无法靠“打渔”支撑最基本的生活;  更令人唏嘘的是,当环境的保护面临经济发展的博弈时,往往都被迫为其让路,哪怕已经被逼到悬崖边上亦只能低头……  “我们赞美长江,你
编者按:  在英国结束学业后,本文作者突发奇想,选择了从西欧到东欧,再沿西伯利亚铁路线回国的漫长旅程。她从伦敦飞往挪威,转乘火车前往瑞典,再乘坐邮轮抵达芬兰,然后换乘火车前往莫斯科,从那里踏上了穿越西伯利亚之旅,最终回到北京。此次旅行历时24天,行程超过1.2万公里,其间分乘陆、海、空交通工具,途中体验了挪威圣坛岩的险峻、芬兰赫尔辛基的裸泳,饱览了西伯利亚颜色层次分明的白桦林,欣赏了世界最深湖泊贝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要求英语教师应适应“互联网 ”助力新时期英语教师素养的提升、使课堂内容丰富、课堂氛围好;学生在词汇、发音、语法方面实现语言基本能力的提升和实现,学生在线上线下真正学到知识,可以采用面授辅导和在线直播或录播相结合的形式。线上学习对中职生英语基础差、兴趣低、自觉性差有一定的弥补,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自觉性;翻转课堂为培养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新思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也进入到教育教学的活动中,为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微课就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式。本文笔者分析了微课在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且提出几点实施建议。  【关键词】微课;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作用;实施  【作者简介】张玮,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  互联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普遍存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将智能终端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效果可以直接和课堂教学的效果相挂钩。很多教师虽然明白这一点,但仍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事情,所以不会过多地进行干预,导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拿着书在翻看,至于要看出什么内容学生是不知道的。这样的阅读教学没办法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进行高效的阅读教学呢?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起来。本文从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策略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
佛手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药用价值极高,通常用作中药,也可制作成凉果食用,部分地区因其果形奇特、香气浓郁,还培育成盆栽,成为观赏植物。  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师兄弟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的那一回,恐怕是人们最熟悉的情节之一,故事中可以长生不老的“人参果”,也成了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人参果”当然只是幻想的产物,不过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水果,却是被广泛认可的“人参果”原型,那就是佛手。  佛手是香橼
壤塘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大渡河上游。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有丰富的水草资源和森林资源,景色秀丽,引人入胜,有诗赞曰“壤山塘水圣洁地,一片净土悬天来”。海子是散落在高原雪山和草甸之间的珍珠,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又仿佛一块纯净的宝石。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能逃离闹市的喧嚣,寻一片山水,躲进小舍,只需一份与世隔绝的幽静,就能让身心得到最纯粹的净化。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跟随一位资深驴友行走于
凯门鳄在鳄鱼世界中只能算是“小个子”,它们只靠鱼类和鸟类为食,而且生性胆小,我用鱼竿敲打了一下水面,那条鳄鱼立即胆怯地潜入了水底。  食人鱼在发现猎物时,通常会有1~3条鱼组成“先遣部队”进行试探,在确定猎物可口或安全后,后面的大部队才会蜂拥而至。  在亚马孙钓鱼,最令人担心的不是钓不到鱼,而是需要随时保持警惕,以防被鱼“钓”走,一条重达100公斤的巨型鲶鱼,很可能会把你迅速拖下水……  我第一次
雨林中,红毛猩猩灵巧地在树枝间荡来荡去,似乎从来不为生活发愁。入夜,亚洲鼷鹿悄无声息地觅食,而刺尾豪猪由于行动笨拙,常常成为猫头鹰的腹中餐。  婆罗洲的降雨量非常充沛,长年累月的雨水,造就了最壮观的洞穴系统。而这些洞穴,就成了动物们自给自足的微观世界。  能结果的树木零星地分散在雨林各处,因此动物们必须在恰当的时候捷足先登。不过,就算找到了果树,还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谁也无法独占。  在婆罗洲的陆地
在2014年3月的大阪亚洲电影节上,日本导演太田信吾的新片《脆弱》遭到政府封杀,原因是剧情涉及日本最大的贫民窟——釜崎。  在釜崎,如果一个流浪汉拥有某种称呼,那就说明他已经算得上“贵族”,至少代表他在这里待的日子足够长,他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对流浪汉的各种努力救助收效甚微,这大概是因为日本社会以洁癖闻名,人们往往将“野宿者”视作“异类”,表现出排斥和反感。  “叮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