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节,深挖文本,归宗溯源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me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特级教师马骉在他的报告《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中讲到他第一次在台州开课的情景。当时听课学校并不知晓开课内容,刻意安排一班差生让他上课。上课开始,马骉问:同学们喜欢语文课吗?对马老师上课有什么要求?学生的回答却是:不喜欢语文课;喜欢上课本上没有的课文;喜欢老师上课有趣、开心。一向上课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第一位的马骉犯傻了,但很快镇定下来,临时把打算在温州上的课拿来。结果众望所归,一堂课在学生的满怀期待中开始了,课上得很成功。
  马骉老师在长春的授课也是如此开始,从感谢学生的歌声开始,从走近学生开始,从认知生物知识开始,彰显着他的大度与和善,智慧与朴实,高度与平凡。让文本发挥着作用,让思想碰撞着火花。
  这一次开课他也问了相同的问题,也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究竟老师会上什么课呢?这样的猜想显然触动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这样一开始在老师和学生间就达成了一种情感的交流——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老师的好感。马骉老师丰富的课堂经验与智慧在此就很好地显现出来了,他过渡得很漂亮,选了一个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方面——故事《河豚子》。马骉老师有这样的本领:一是讲故事的生动性;二是与学生交流的幽默性。《河豚子》是一个充满悲劇色彩的故事,其中也不乏悬念,马骉老师抓住了这一点,他利用猜读的方法,把这个故事前一半的内容告诉了学生(投影在多媒体屏幕上,并很有感情地朗读),后半故事让学生自己想象。马老师尽量让每位学生讲述自己想象的后续内容,并做一些精彩有趣的评语,之后亮出《河豚子》的后半部分内容,再之后逐渐进入教学重点:感受亲情的力量。
  我发现马老师的故事猜读教学与美国的整体阅读教学法很相似。美国整体阅读教学常按以下步骤展开阅读教学:1.学生根据题目和文章开头提出假设,猜测内容和情节。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验证假设成立与否,猜测是否准确。3.深入阅读理解,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直到读完整个故事,体会情节的合理性。有一点,马老师在开头介绍河豚有关知识时应点一下,文中的河豚子,应是河豚鱼子,文中下文已明确写着“河豚的子,还依然煮着”。河豚鱼子有剧毒,东方旅游网曾报道“南汇芦潮港一户居民因误食河豚鱼子,导致三人死亡的惨剧”。为什么一个父亲明知道其子有毒还依然让孩子们去吃呢?为什么孩子们偏要等着父亲一起来吃呢?活下去很难,求死难道也这么难吗?这一切的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的思想激起一个又一个探知的浪花,而思想的深度也开始由表象转向深入,人文性得到了巨大的体现。
  一堂好课,不在于秀而在于实,一篇好文章的解读在于真正的教育意义,从这点上来说,马老师的课真正做到了:巧设情节,深挖文本,归宗溯源。
  (作者单位 吉林省蛟河市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大家曾熟知这样一个事实:有一只主人养在笼子里许多年的小鸟,当主人把它放飞时,它虽长着丰满的羽毛,却再也飞不起来了,成了一只陆地鸟。  以往我们是否也充当过这样的主人角色呢?为了给学生最大的关怀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呢?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了。  我认为我们不能只奉信教育家、学者的观点不放手,而应是大力提倡质疑问难,提倡争辩,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任凭学生思维的睿智迸溅出创新的火花。同学
攜程亲子园虐童事件、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一连串不断曝光的幼儿园虐童事件让众人谈幼儿园色变。幼儿园管理失当造成的慌乱四处蔓延。与此同时,学前教育机构的供需存在矛盾,师资力量严重缺乏造成的幼师之荒也在不断加剧。  刚性的入园需求与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这些极端个案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如何缓解幼师之荒?如何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破解,真正实现“幼有
6月1日,2013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毕业的印度博士萨尔卡(Mainak Sarkar,38岁) 在明尼苏达州开枪打死妻子哈斯提(Ashley Hasti)后,一路驱车2000多英里赶到洛杉矶的校园,又开枪打死了39岁的工程学教授克鲁格(William Klug),随后饮弹身亡。萨尔卡曾是克鲁格主持的计算生物力学研究团队的成员。萨尔卡曾声称克鲁格盗取了他开发的软件程序,但警方称这一指
一、教材解读  《威尼斯的小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领略威尼斯水城的奇异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学习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阅读这篇课文,我们要抓住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民族风情特点。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10个生字,能理解读写“威尼斯”“操纵自如…‘祷告”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它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结果轻过程,重书面轻操作,重分数轻智能。同样,我们物理课的教学效果好还是差,学校仅以学生考试的卷面分数为唯一的评定标准。导向着教师一味“教出学生高分数,我就是合格的好老师”的思想,为挤出时间教学和复习,本该由学生动
摘 要:邓一光在《深圳在北纬22°27′~22°52′》中描写了现代人的一种“变形”过程,这种变形不仅是对“人的异化”的揭露与反思,更是试图找到一条“精神突围”之路。“变形”之下的身体,是一种“返魅”,是对被围困的社会与个体的精神还原。“马”和“蝴蝶”最终喻示着现代都市人“主体精神”的回归。  关键词:邓一光 变形 异化 身体 返魅  《深圳在北纬22°27′~22°52′》这部短篇小说,是邓一光
《找规律》重点是在“找”,其次才是规律。找是学生观察能力高低的体现,是学生将生活化场景模型化、数学化的过程,更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内化感知过程。它的着力点不是知识,它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是对学生持久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着重让学生体会“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间隔物体多1个”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能抓住“两端物体相同”这一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性。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照搬照抄教参及相关资料就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实际能力的分析,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
摘 要: 文以补天顽石成书、空空道人抄录传世、通灵宝玉与金锁篆文、第八回甲戌本标题诗等四大情节为例,从文献载体“刻石、镂金、竹简、木版、帛素、纸张”角度对文本中的重要情节、重要提示加以缕述,从而揭示出曹雪芹通过“载体点睛法”为读者进行“导读”的文化倾向,为严格区分八十回本《红楼梦》与程高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提供了新的依据,对佚稿中人物命运走向和结局轮廓的勾勒起到了参考作用。  關键词:《红楼梦》
摘 要:本文将依据《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文本,选取典型人物香菱,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从悲剧情节、悲剧性格两个方面,分析香菱“平生遭际实堪伤”的人物悲剧性,寻找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作品的契合点,为不同文化地域的读者提供共享的红学读解空间。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悲剧理论 香菱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学》中系统地阐发了西方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思想,其中悲剧理论对后世悲剧创作和欣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