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模式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357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职业学校;中职生德育;教育模式;多重身份;捆绑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21—01
  职业学校的生源群体,复杂的职教环境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中职生进行德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特殊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 以多重身份进行德育教育
  1.以亲人的身份关怀爱护学生。在我们的职业学校,有一些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学生,诸如单亲、孤儿等。正是这种不健全的家庭,使得这些学生很少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爱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性格怪异,叛逆心强,最后因为学习差而选择职业学校。在这种状况下,职校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此类学生,职校的老师有必要站在亲人的立场来关怀爱护他们,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感受到有亲人的疼爱是非常幸福和快乐的,这才是德育教育的良方。
  2.以朋友的身份体贴帮助学生。中职生在进校之前大都不自信,他们常被人瞧不起,没有可信赖的朋友交往。到了职业学校,他们认识到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之间没有心理上的隔阂,交往就容易得多了。所以对刚进入职校的学生来说,我们要和他们做好朋友。用心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过去和内心的真实想法,以朋友的身份关心和帮助他们,让他们觉得老师值得交往,愿意和老师真心交谈,我们也能真正了解他们,为以后的教育打好基础。
  3.以老师的身份说服教育学生。当然,作为老师在当好前两种角色后,再以老师的身份来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但是尽管你对学生的相关情况都了解,可如果采用的方法不当,也会适得其反。至于采取怎样的方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德无定法,管无定法,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会一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老师,无时无刻不给学生无声的影响。职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都存在问题,自卑感强,逆反心理强,不良嗜好多等,做这些教育工作都是给老师的严峻考验。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树立自信,再坚持正面引导,运用赏识教育,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二、 以“捆绑式”的帮扶进行德育教育
  1.学校领导与班级捆绑。为了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实行学校领导“包班责任制”,也就是将某几个班和某个领导“捆绑”在一起。校领导与班级的“捆绑”,要求领导与自己所负责的几个班的班主任及时沟通交流。班级之间的德育评比就是对学校各位领导德育工作的考核。所以,各领导要随时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指导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开展相应地帮扶教育工作。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用领导之间的这种德育工作竞争来督促班级、教师之间的工作,最终达到领导、班级和老师、学生之间融为一体,学生有问题及时发现,有困难及时解决,避免了以往的因宏观管理而出现的“包脓养疮”的现象。
  2.学校老师与学生捆绑。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的职业学校,学生数量较少为职校老师和学生实行“捆绑式”的帮扶教育创造了条件,将为数不多的在校学生全部平均分配到每个老师的名下,每人大约是5~10名左右。每个老师必须全方位关注自己帮扶的学生,除了德育工作外,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安全都在帮扶之列,帮扶的方法以谈话为主,每周至少一次,老师找学生谈话的时间地点是随机的。谈话的内容主要以行为养成教育为主,既要做到“病”前预防,又要做到“病”后治疗,学校政教处及值周组等部门对学生的考核就是对应的老师帮扶教育业绩的考核。老师与学生的“捆绑”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老师基本上要做到每周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一次,这样既可以使老师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有关情况,也让家长能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做到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学校德育工作无处不在,“德”就是人生的方向,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德育,而我们的学生正是需要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时候。所以,德育牵涉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稳定。做好德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编辑:马中华
其他文献
<正> 长期以来,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或者是其它专业性质的图书馆都是给读者提供无偿服务,只是近年来伴随着我国&#39;开放搞活&#39;政策的执行,图书馆界才真正
《改变,从阅读开始》选编了十九位智者的讲话。这是一批活跃在上个世纪中国文化舞台上的大人物,他们学贯中西,出入佛老,担当着延续中国文化的历史重任。在这些智者面前,我是心甘情愿执弟子礼的。在断断续续选编这些文章的日子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慷慨激昂、潇洒飘逸的生命气象。  这些讲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集中解读,有儒家、佛教、道家等不同角度,但他们实质上说的是同一个话题,那就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他们中的大多
<正> 《高校图书馆工作》杂志,于89年第1期刊登了拙作《中文期刊的计算机管理》一文后,收到全国各地许多单位的来信,对用分类号+杂志代号+年代号组成完整索刊号,表示赞同,认
道德是生命的发扬,道德是心灵的归宿,道德是我们行走在人间的正路。中国以儒教立国几千年,理应是道德高尚的民族,可惜今天放眼神州,身为炎黄子孙,能不感慨叹息呢?现在,在中专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想方法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高考中加强了三种能力的考查:语言辨析和运用能力、文学作品和科技文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随着这三种能力要求的提高,中学生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的培养越发显得重要。    一、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对客观现实不是消极的反映者而是积极的活动者。人的心理反映是在实践活动任务的要求下产生的,而人对外界的反
1913年,瑞典皇家学院把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发银髯的泰戈尔。诗人拿了这笔奖金,于20年代买了一个农庄,办了一所国际大学。中国诗人徐志摩,别了康桥(剑桥大学),游学至印度,由泰戈尔执袖亲陪,视察了这片把大自然当成绝妙奇书,让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圣地。两位诗人,都身穿印度宽袖长袍,联袂摄襟而行,正巧老师和学生在森林里上课呢。山泉淙淙,蜜蜂嗡嗡,花蝴蝶在孩子们书上翩翩争娇。远处,是睁着好奇眼睛
<正> 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谈到艺术,人们给它冠以种种堂皇的解释。但普遍认为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
〔关键词〕 历史教学;设疑艺术;导入;教学   重点;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1—0093—01     疑能引思,疑能激趣。我国清代学者陈宪章就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设疑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巧妙设疑,不但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
人们对情报工作的价值及在图书馆如何开展情报服务工作,讨论颇多。但是几乎没有涉及科技人员究竟是怎样具体地开展各自的情报工作的。这篇文章恰到好处地回答了这方面的一些
在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中,数学教师面临一片新天地。怎样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只有清楚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素养这三者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出创新人才。  数学知识是人类知识的一种成果,包括人对周围物“数”与“形”方面的经验和“有秩序的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当前,人们把数学知识分为明确认识(如数学事实、数学原理等)和默会知识(如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这是比较科学的。数学能力是个体顺利进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