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改作文的探索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12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改,新的观念,新的起色。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也在语文教改的大环境中大力推行“自主、互动、合作、探索”的新观念、新途径、新方法。通过探索与研究,笔者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改作文”这一课题有了一些收获和思考。
  
  一、明确目的,抓住根本
  
  笔者认为,教师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推进作文评改质量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会学生真正能写作文、会写作文。当然,会写作文就要会修改作文,会修改作文才能写好作文。最终,教师要让学生能写、会写、写好作文。
  
  二、制定计划,稳扎稳打
  
  为了便于探索与研究,笔者制定了本班学生互改作文的计划:
  
  1、给出学生互改作文的原则
  ①示范带动,逐步铺开;②轮流滚动,循序渐进;③回避本人,认真负责;④次次换人,个个会改;⑤学生只写评语,改问题,不判分;⑥教师把关判分,指导、督促、监阅。
  
  2、给出互改基本标准
  ①书写规范,书面整洁;②文体恰当,合乎体式;③标点准确,符号正确;⑧文从字顺,清晰自然;⑤字数达标,富有个性;⑥评改者须写50字以下评语,中肯、公正,以鼓励为主。
  
  3、给三个学年安排进程(以60人为基数)
  (1)高一学年:第一期:上半期,教师示范“下水”,学生观摩、学习;下半期,教师培养5名学生骨干,每人改10-12人的作文,学生自念佳作,教师与学生共评。第二期:上半期,教师培养10人(共15人),每人改4人,学生评念,教师点拨;下半期,教师培养10人(共25人),每人改2-3本,学生评念,教师点拨。
  (2)第一期:上半期,教师培养15人(共40人),每人改1-2本,学生评念,教师点拨;下半期,教师培养15人(共55人),每人改1-2本,学生评念,教师点拨。第二期:上半期,教师培养5人(共60人),每人改1本,学生评念,教师点拨;下半期,同桌互改,学生互改,深入评改,教师点拨。
  (3)高三学年:第一期:上半期,任意互改,学生改、评、荐,教师指导;下半期,全体自改,学生改、评、荐,教师指导。第二期:上半期,互改、自改,学生改、评、荐,教师指导;下半期,独立自主写作和评改,教师指导。
  我把本计划方案与学生商讨、确定,公诸于众,按计划实施,学生与教师做到胸中有数,互相监督,共勉共进。
  
  三、利用激励,提高兴趣
  
  要实现让学生互改作文的目的,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快乐与成功,如此,学生互改作文才有兴趣和动力。激励是一种较好的策略,我主要采取四个办法:1、大胆肯定,充分信任。2、用好“耳提面命”的现场指导,对一些功底差的学生个别指导,重点帮扶。3、把全班互改得精彩的“作品”编成集子,相互传阅,相互交流学习,促其共进。4、组织参加各种作文比赛,开展办手抄报活动等,锻炼和检验互改后学生的成果,体会到付出总有回报、学习是快乐的作文教学目标。
  
  四、牵引互动,求取实效
  
  笔者在所教班级实施学生互改作文的探索与研究以来,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评改和自立自强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取得了喜人的实效。本人2007年所带高三(11)班学生(58人)参加省语文会考,在全校12个班85个获A等的良好成绩中,本班有14人获A等,优良率达85.7%,合格率达100%。在2007年高考中所带班级语文学科平均分为109.75分,超省10多个百分点;及格率为98.3%,超省20多个百分点。指导学生参加2004-2007年全国、省、地、市各种作文大赛有40多人获一、二、三等奖。大多数学生会改会写作文,颇具个性,作文进步很大。
  
  五、学生互改作文,教师提高改评作文效率
  
  在未进行学生互改作文前,教师改评一个班(按60人/班)作文需花2个星期以上,实施学生互改作文后,教师改评作文仅需1-3天;以前教师疲于改评作文,无更多的精力投入深层次研究和作文教学的挖掘;现在教师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做更多更深的作文教学研究,这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身体健康都是大有好处的。
其他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了便于学生开展课内或课后的学习活动,每一课的后面都设置了“活动与探究”的栏目,意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协作精神,给改革后的初中历史教学创造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没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平台。本文试结合教学中的实践,就如何科学创造性地使用好课后的“活动与探究”,略谈认识。    一、以“活动与探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如
随着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种种挑战与机遇并存,时代发展对人的意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意志力现状令人担忧:抗挫力低,自杀率上升,心理疾病患者增加,暴力行为普遍化、低龄化……   2003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
历史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教学研究的内容必须以培养和发展能力为基础,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了解社会,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思考历史和^生价值,从而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但事与愿违,有的学生片面地认为开卷考试了,就可照搬照抄,还谈何学法?个别为师者也认为只要讲清知识点,学生能抄了就是“OK”。殊不知,这种主观单纯、因循守旧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两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意义重大,世人皆知。就本节教学,本人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定都南京的不利之处      1、为时过早   我们常说的“太平天国”,也只能算是农民运动,是太平军建号的一种名称。其含义就像清末时的“张楚”和明末时的“大顺”一样,仅是一种政权的代号而已,根本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汉字有浓厚兴趣,主动识字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的习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使用各类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的习惯。而这种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过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切地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三个方面就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出了具体做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营造氛围激发情感自主互动      语文课堂的动态平台的基本目标是: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提供优质有效的教学,特别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要积极主动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谓是各项语文活动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感悟:写作的生命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是写作的生命。因此写作不能照搬生活的原样,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把生活原样变成写作素材,这样就要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生动而深刻地感悟人生,积累情愫。   人的感悟是有差异的。面对同一个场景。有的同学灵感顿生,有
随着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中学政治课要彻底改变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提高教学实效,必须进行观念的革新,教法的创新。真正跟上时代,贴近社会,走进学生心中。在当前形势下,我觉得政治教师有必要确立几个新观念,以更好地推进政治课的教改。      一、新的教材观      教材是教学的依托,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有效载体。传统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以本为
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形式僵化,空洞说教。否则非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让学生感到枯燥、厌烦。德育的形式应该是形象生动,具体可感的,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文教学具有强烈的德育教育功育,作文者正如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感情色彩斑斓。蕴藏丰富的美感元素,如诗歌的情感美、散文的意境美、小说的形象美、人格美无不动人以情。它是生活的反映,具有生动形象性。在各呈异
傲雪凌霜、暗香疏影,被誉为傲骨奇干的梅花,向来以洁白孤高的化身,出现在文人的诗作中。陆游、毛泽东的词作《卜算子·咏梅》虽然两首词对梅花的自然属性“独于早春盛开,不与群芳争艳”都有客观真实的写照,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心胸气度不同,审美理想不同,结果诗篇的意境也迥然不同,但两者都各具情韵、各具风采,两相对读,情深韵远,下面就对这两首《卜算子·咏梅》分别略作赏析。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