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上流梦

来源 :凤凰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园假日、游艇浪漫、周末派对、下午茶生活,再加上英式的管家和纯正的法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上流生活梦想,而这些符号几乎是所有人对上流生活的共识。
  显然,中产阶级是怀有这般梦想的中坚力量。处于社会结构中层的他们是最接近上流生活的群体,也是最有希望一朝发达,迈入上流生活的群体。这一阶层里涌动着对上流生活的欲望。
  
  从“向前”到“向上”
  
  向前看,向前进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痕迹的。如今正“中产”的人们都不会忘记,在社会财富匮乏,社会结构扁平的年代里,人们的目光只有平视的视野,于是,“向前”便成了深具鼓动性的口号,更是人们聊以自慰,不工正视窘迫现实的方式。
  上世纪80年代起,体制和制度的改革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增加,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也得到改变。社会结构开始由铁板一块的无差异结构向垂直分布结构过渡。有人一夜暴富成了百万富翁,也有人下岗再就业,还有人在默默地辛苦工作,成为什会结构的“中层”,中产阶级进入社会的视野。
  但人们从未放弃跻身上流的渴望,社会像注射了激素一样,涌动着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欲望。有钱人买股票,没钱人买彩票,中产阶级股票彩票一起买,只为向上,努力向上。
  
  能上流,谁中产?
  
  除了“中产阶级”这个名称之外,对社会结构的中层群体还可以这样描述:社会精英、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成功人士……凡此总总,中产一度成为社会的榜样,做白领,做中产成为无数大学生走出校园时的梦想。
  但中产阶层显然不满足于自己的现实。什会学博士王复认为,不少中产阶级觉得自己体面的身份看上去冠冕堂皇,实际上很具有欺骗性。处于社会结构的中间实际上是—种上不去,下不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要承受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压力。他们认为中产阶级决不是榜样,更不是终极目标。曾服务于西门子等外企,目前正筹办自己网络公司的李英杰也用“三明治”来形容中产所承受的来自上下左右的压力和本身的无奈。
  这其实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能跻身上流的话,有谁愿意中产;
  
  上流之路修远兮
  
  中产的界定从来都是一个模糊的命题,但收入一直是界定中产的一个核心标准。
  中产阶级最为庞大的美国曾划定年收入在3万美金至10万美金之间的群体为中产,按照这个界定,超过85%的美国人都是中产。
  国内的中产阶级曾被界定在年收入10,后来又有人划分为8万。莫衷一是之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调查结论:“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国内中产阶级的社会比重只有5.0%,年收入50万也成为中产阶级的封顶标记,是跻身上流的最低门槛。当然,除了收入之外,职业、生活状态、社会影响力也是中产走向上流的参照指标。
  或许从社会结构来说,十产阶级只需一步就可迈入上流,但从收入等现实的指标考量,人多数中产的上流之路却是漫漫兮。
其他文献
和大多数在大陆工作的香港人一样,陈吟挥天天“两点一线”:早上从香港驱车到深圳沙头角的黄金大厦处理公司事务,晚上匆匆赶回香港和家人吃晚饭。但这个看似平凡的女人去和丈夫林世荣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全世界最豪华洗手间”和“全世界最昂贵的坐厕”。  2005年,陈吟挥让香港歌后陈慧琳坐上了价值六千万港币的金钻马车开巡回个唱,极尽奢华和富贵,让世人对“金至尊”这个珠宝集团刮目相看。想象中,作为这样一
期刊
如今的广州西关有一条窄小的马路,名叫十三行。清朝年间,这一带曾是盛极一时的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十三行的商人群体曾经被西方人认为是18——19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堪称“富可敌国”。而“十三行四大家族”之潘家更是富甲一方。而今由广州荔湾区编志办主任胡文中讲述那一段辉煌的家族史,百年羊城大富之家之兴衰瞬间跃然而出,让人无限唏嘘。  清代共出现过三个商业群体,分别是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和广东的行商。
期刊
20年前,全总话剧团有一个以调皮捣蛋闻名的三兄弟组合,老大逄小威,老二葛优,老三李洋,那时候的葛优未必想到自己会成为电影明星,但那时候的逄小威却期待着有一天能拿起相机为中国的电影艺术家们拍摄肖像。  20年过去了,葛优成了著名影星,逄小威成了国内著名的摄影家,葛优在戏里,逄小威在戏外。但在逄小威的镜头下,记录的却是中国电影百年影人的全景式画卷。  2005年底,逄小威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纪念百年电影
期刊
去年网民选出的最受欢迎博客中,有三个是菜博。看来在博客的世界里更能体现芸芸众生的“食色性”。  不过,说到让人耳目一新的菜博,无人能出其右的是胖星儿的“相对美女私房菜”。看看博士的宣言:边做菜边谈爱!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教人如何做菜的博客。不过,如果再把宣言两个词组的动词对调一下,相信点击率会更高,当然这是外话。  胖星儿去年夏天受朋友影响开始写起了自己的博客,原本只是在中国博客网写着一个静悄悄的
期刊
大学像一个记忆的魔盒,装满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回顾自己的大学,也曾书生意气,也曾忧国忧民……年华老去,大学却被永远打上青春的印记!    大学同城 菁菁年代    和国外的大学不问,中国的人学是喜欢扎堆的。辨识中国的大学很简单——地域是一个显著的标志,如清华北大所在的北京,复旦交大所在的上海,以及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所在的广州。这三地也是中国大学分布最密集的地方。  我们也可以通通过另一种方式
期刊
汉堡    很显然,处于社会中层的中产阶级就是汉堡中间夹的那点肥肉。看上去挺肥,挺富足,挺让人羡慕的。但说到底,再好也都要夹在面包片中间,上上下下下、左左右右地包裹着,透不过气,出不了头,各方面的压力都要承受,各方面的事情都要考虑。活得不容易呀。  ——上海台资企业资料工程师 王丹    中药柜子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中产阶级像中药铺里放中药的,那种有很多抽屉的柜子。乱七八糟,又分门别类地装载
期刊
王子与公主的冰上幸福事  交叉点      一个是西方骄傲的冰上王子,一个是东方美丽的冰上蝴蝶,文化的差异并不能阻止他们相爱,反而使他们感情笃厚,共同徜徉在跨国情缘的幸福里。  [丹尼斯·潘采夫]俄罗斯圣彼得堡人,1992年冬奥会双人滑项目的冠军得主,人称“骄傲的冰王子”。  [陈露]中国著名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1995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项目冠军,人称“冰上蝴蝶”。  陈露(朋友在劝她找
期刊
五一“黄金周”至今已经历七年之痒。7天的长假既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对休闲的渴望,也成为不少人头疼的事情。有人从几个月前就开始谋划黄金周做什么,也有人到了黄金周就蒙头大睡,把黄金周变成“黄金睡”。其实不妨翻开历史,看看前人的假日休闲,体味那个时代的摩登风尚。 现代假日制度是工业革命后工时制度确立的附属品,在中国更是近代的产物。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尽管从未成文规定,但几乎一年二十四节气和春节、中秋、上
期刊
法国著名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曾经说过:“假如我死后百年,还能在书林中挑选,你猜我将选什么?……在未来的书林中,我既不选小说,也不选类似小说的史籍。朋友,我将毫不迟疑地只取一本时装杂志,看看我身后一世纪的妇女服饰,它能显示给我们的未来的人类文明,比一切哲学家、小说家、预言家和学者们能告诉我的都多。”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服饰史,就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    一批人——锦衣褴褛中张
期刊
朝九晚五曾是一个符号,中产的符号,白领的符号,优雅生活的符号。但如今再没人以朝九晚五为荣,朝九晚五之间职场压力,晚五朝九之间生活重负让中产阶级疲惫不堪,折射着光环背后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中产阶级,其背后的焦虑与担忧却是更深层次的。高收入的同时意味着高付出,身陷囹圄的白领们清楚地知道歌词中“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内涵。超负荷的脑力劳动、无止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