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黄金周”

来源 :凤凰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ly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一“黄金周”至今已经历七年之痒。7天的长假既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对休闲的渴望,也成为不少人头疼的事情。有人从几个月前就开始谋划黄金周做什么,也有人到了黄金周就蒙头大睡,把黄金周变成“黄金睡”。其实不妨翻开历史,看看前人的假日休闲,体味那个时代的摩登风尚。 现代假日制度是工业革命后工时制度确立的附属品,在中国更是近代的产物。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尽管从未成文规定,但几乎一年二十四节气和春节、中秋、上元等节日,百官都会放假,百姓也尽可轻松玩乐。到了近代,受西方文化和风尚影响,西方的假日开始“东渐”,放假逐步制度化,独特的假日文化开始形成。
  
  文人雅集 曲水流觞兰亭“叙”
  


  
  文人雅集、沙龙聚会、购物时尚,从古至今的休假方式对我们今天的黄金周是有借鉴意义的。
  在古代,每年的三月初三为上巳日。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时间大概比今天的五一黄金周早一个月左右,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这一天人们要聚集到水边组织修禊仪式,在水边嬉戏游乐,以消灾除凶,祈求平安。
  如此黄金佳日,文人们自然不会错过。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邀集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人到绍兴城外的兰亭修禊,组织“曲水流觞”活动。曲水流觞有点类似于现在击鼓传花式的即兴娱乐:淌水的小溪中有许多“港湾”式的小曲,从上游漂下的觞停在谁面前的“港湾”中,谁就得使出自己的绝活,或者表演事前约定的节目。曲水流觞比我们现代人的游戏多了一点自然,少了一点人为控制,谁出节目,完全由水中漂着的觞来决定。
  王羲之等文人雅士们约定的活动是即兴作诗,觞到就做诗,诗不成就得罚酒。当时参与修楔的42人中,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等11人各赋诗二首。郗昙、王丰之、华茂、庚友等15人各成诗一首。9岁的王献之等16人诗句不成,各罚酒三觞以助兴。后来,王羲之将已成之诗汇编成集,并应众人之邀,乘着酒兴在集子之前写了一篇324个字的序文,举世闻名的《兰亭序》就此诞生。兰亭集会成为书家佳话,兰亭也成为中国书法的圣地。
  在魏晋时代,不羁的魏晋风度盛行,假日郊游也是时尚之举。不少著名的诗人、文人如谢灵运同时也是著名的旅行家。而这样一次兰亭的度假活动有点像我们今天假日休闲中的远足,而“曲水流觞”的创意即便放在今天仍不过时,吟诗作对的风雅更为聚会增添了几分文化的风度。
  
  沙龙聚会 思南路上的法国假日
  
  上海的思南路至今仍是充满法兰西风情的。梧桐树后隐藏着的性感,而又优雅的阳光就如法式的浪漫,从容而又隽永。在上世纪30年代,西式的假日休闲方式开始入侵上海时,这里连同周边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拉斐德路(今复兴中路)一起迅速成了以沙龙聚会为代表的法式假日休闲方式的试验田。
  当时上海最出名的两个沙龙都位于这一区域。一个是《孽海花》的作者曾朴父子在位于思南路(时称马斯南路)的家里创办的法文沙龙;另一个是位于拉斐德路上一幢法式洋房里的“中法联谊会”。其中前者因几乎集结了当时上海滩上最潇洒倜傥的一批文人而闻名上海。
  当时的上海,放假已成制度。每逢周末假日,便会有一批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来到位于思南路81号的曾家,参加曾氏父子举办的法文沙龙。他们中有翻译家徐蔚南、李青崖、美学家张若谷,还有当年上海滩一代风流才子邵洵美、郁达夫、诗人徐志摩、田汉等人。他们拥有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和共同关心的话题。在这里,上海话和英文是被排斥的,只有艰深而又带点神秘的法文才是标准化的通行语言。
  郁达夫曾记录过这个法文沙龙的场面:“我们有时躺着,有时坐起,一面谈,一面也抽烟,吃水果,喝酽茶。从法国浪漫主义各作家谈起……” 就在这个法文沙龙里,他们把法文“Chanson”(歌曲,歌谣)翻译成了好听好看的名字“香颂”,他们在这里开创了优美的法语译文,翻译了无数法国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自由的法文沙龙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曾家客厅里灯光常常亮到深夜,遇到长假更是天天如此。
  几十年后,李欧梵在他的《上海摩登》里记录了这段往事,引发时下无数时尚人士的效仿。每到黄金周,在上海一些网络论坛上便可以看到“征人举办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沙龙”的帖子,但这大多是像英语角一样锻炼口语的聚会活动,少了作为一种时尚假日休闲和假日社交方式的舒适感受。
  
  假日购物 从香港到上海的时尚
  
  中国的百货业是从香港起步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百货公司中的先施、永安和大新的总部和第一家店都设在香港。在上世纪初的10余年里,香港一度成为南中国的购物中心。当时的节假日一到,不少广东一带的人便坐船到香港逛商场,买了东西再返回广东。如果当天时间来不及,就在香港住上一晚,第二天接着采购。这大概是今日“香港自由行”假日购物旅游的雏形了。
  几年之后,香港的购物时尚开始向上海转移。时称大马路的南京路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有以先施、永安、大新、新新四大百货为代表的多家百货公司开业。为了竞争客源,各大公司纷纷想尽绝招。新新公司在上海第一家安装了空调;第一家有日光灯的是永安百货,而大新公司是东亚第一家有轮带式自动扶梯的;先施不仅高档化妆品颇有名气,而且是第一家“不二价”、第一家开发票、第一家聘用女售货员的百货公司。
  百货公司的开办让上海人的假日有了新的去处。在当时,节假日去购物是最了不得的时尚,男人们会穿上最昂贵的西装,女人们也要花上大量时间精心装扮。而百货公司也总是看准假日的购物风尚,一到节假日前夕就会开始大规模的广告战,并推出“彩票”、“礼券”、“摸奖”等购物优惠活动,在报纸、电台上公布中奖名
  单。百货公司不但成了购物的所在,更成了富人们比拼时尚的名利场。
  而对于一些女校学生和大学女生来说,百货公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她们的假日购物路线是去一些洋人开办的小店。法国女郎爱米莉在常熟路上开办的服装小店和一些销售欧洲最新小玩意的商店平日里根本不营业,但一到节假日便会被女生们挤满,欧洲的新款式、新玩意儿总是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假日让我们的生活走向奢侈。短短的假日,却是当下日常生活的浓缩和精粹。就如曲水流觞是魏晋风度的张扬,沙龙聚会是旧上海文人风尚的浓缩,假日购物是消费时代来临前兆的表达一样,“黄金周”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精品生活的浓缩。享受假日就是享受生活。
其他文献
行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渴望。这种天生的渴望推动着人们为更快速、更安全的行走而不断探索交通工具的改进。而交通工具又总是依附于一定的生活方式,体现着特定的生活状态。当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出现,它引起的改变决不可能仅局限于交通的领域,必会对社会生活方式产生全面的变革性影响。同样,当那些古旧的交通工具淡出我们生活时,它所依附的生活方式也正消弭于历史的烟云之中。  一些时代、一些事件和一些地方总是和交通上具有着密
期刊
每一个人的脑海中,散落的记忆碎片,都是一把开启历史的钥匙,一面还原真实的镜子。  四十年前,“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我正随着当兵的父亲住在江苏无锡的一个炮兵军营里;三十年前,我随着转业的父亲离开军营回到湖南老家后不久,“文化大革命”落下了帷幕。而我的童年,正是在军营里度过,并贯穿了“文革”的始终。  “要文斗,不要武斗”是大多数人对文革的记忆。  无锡市的“武斗”情况我知之不详,但1967年我父亲被
期刊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引申,还是“国家”和“家国”之间的词义考量,中国人总会把蕴藏在同一屋檐下的持家智慧提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这一方面说明国人的家庭观念极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家和之道”的重视。  “家”本身是—个抽象的概念,其具体化的形象可以是一个庭院深深的四合院,也可以是巷子深处的老宅子。不管是哪种形象,“居住在同一屋檐下”却是一个“家”的必要条件。屋檐下的家长里短
期刊
和大多数在大陆工作的香港人一样,陈吟挥天天“两点一线”:早上从香港驱车到深圳沙头角的黄金大厦处理公司事务,晚上匆匆赶回香港和家人吃晚饭。但这个看似平凡的女人去和丈夫林世荣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全世界最豪华洗手间”和“全世界最昂贵的坐厕”。  2005年,陈吟挥让香港歌后陈慧琳坐上了价值六千万港币的金钻马车开巡回个唱,极尽奢华和富贵,让世人对“金至尊”这个珠宝集团刮目相看。想象中,作为这样一
期刊
如今的广州西关有一条窄小的马路,名叫十三行。清朝年间,这一带曾是盛极一时的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十三行的商人群体曾经被西方人认为是18——19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堪称“富可敌国”。而“十三行四大家族”之潘家更是富甲一方。而今由广州荔湾区编志办主任胡文中讲述那一段辉煌的家族史,百年羊城大富之家之兴衰瞬间跃然而出,让人无限唏嘘。  清代共出现过三个商业群体,分别是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和广东的行商。
期刊
20年前,全总话剧团有一个以调皮捣蛋闻名的三兄弟组合,老大逄小威,老二葛优,老三李洋,那时候的葛优未必想到自己会成为电影明星,但那时候的逄小威却期待着有一天能拿起相机为中国的电影艺术家们拍摄肖像。  20年过去了,葛优成了著名影星,逄小威成了国内著名的摄影家,葛优在戏里,逄小威在戏外。但在逄小威的镜头下,记录的却是中国电影百年影人的全景式画卷。  2005年底,逄小威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纪念百年电影
期刊
去年网民选出的最受欢迎博客中,有三个是菜博。看来在博客的世界里更能体现芸芸众生的“食色性”。  不过,说到让人耳目一新的菜博,无人能出其右的是胖星儿的“相对美女私房菜”。看看博士的宣言:边做菜边谈爱!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教人如何做菜的博客。不过,如果再把宣言两个词组的动词对调一下,相信点击率会更高,当然这是外话。  胖星儿去年夏天受朋友影响开始写起了自己的博客,原本只是在中国博客网写着一个静悄悄的
期刊
大学像一个记忆的魔盒,装满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回顾自己的大学,也曾书生意气,也曾忧国忧民……年华老去,大学却被永远打上青春的印记!    大学同城 菁菁年代    和国外的大学不问,中国的人学是喜欢扎堆的。辨识中国的大学很简单——地域是一个显著的标志,如清华北大所在的北京,复旦交大所在的上海,以及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所在的广州。这三地也是中国大学分布最密集的地方。  我们也可以通通过另一种方式
期刊
汉堡    很显然,处于社会中层的中产阶级就是汉堡中间夹的那点肥肉。看上去挺肥,挺富足,挺让人羡慕的。但说到底,再好也都要夹在面包片中间,上上下下下、左左右右地包裹着,透不过气,出不了头,各方面的压力都要承受,各方面的事情都要考虑。活得不容易呀。  ——上海台资企业资料工程师 王丹    中药柜子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中产阶级像中药铺里放中药的,那种有很多抽屉的柜子。乱七八糟,又分门别类地装载
期刊
王子与公主的冰上幸福事  交叉点      一个是西方骄傲的冰上王子,一个是东方美丽的冰上蝴蝶,文化的差异并不能阻止他们相爱,反而使他们感情笃厚,共同徜徉在跨国情缘的幸福里。  [丹尼斯·潘采夫]俄罗斯圣彼得堡人,1992年冬奥会双人滑项目的冠军得主,人称“骄傲的冰王子”。  [陈露]中国著名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1995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项目冠军,人称“冰上蝴蝶”。  陈露(朋友在劝她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