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夫妇的N个幸福方程式

来源 :凤凰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u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子与公主的冰上幸福事
  交叉点
  
  


  一个是西方骄傲的冰上王子,一个是东方美丽的冰上蝴蝶,文化的差异并不能阻止他们相爱,反而使他们感情笃厚,共同徜徉在跨国情缘的幸福里。
  [丹尼斯·潘采夫]俄罗斯圣彼得堡人,1992年冬奥会双人滑项目的冠军得主,人称“骄傲的冰王子”。
  [陈露]中国著名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1995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项目冠军,人称“冰上蝴蝶”。
  陈露(朋友在劝她找个外国老公时):“怎么会呢;我有规定,第一不找老外,第二不找同行。”
  丹尼斯(在陈露决定回国发展自己的事业时,抚着她的长发,柔声说):“露,我答应你,跟你回中国去。我今生跟定你了!”
  2001年,陈露以吉林省运动员的身份回国参加九运会训练。丹尼斯决定陪同前往,但陈露怕父母一时难以接受,节外生枝,影响比赛,就对谁都没透露半点风声,把丹尼斯锁进“保险柜”。丹尼斯没有任何怨言,一年多的时间里,两人只能靠眼神沟通,极少亲热地交谈。对此,陈露打趣地说:“我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谁也骗不了谁,因为眼睛就告诉了一切!”
  后来,丹尼斯终于和陈露的父母见了面,由于语言不通,他们的交流并不多。直到有一次,陈露跟父母聊天,三个人乐得哈哈大笑,一旁的丹尼斯也跟着放声大笑。陈妈妈就很奇怪:“丹尼斯懂汉语吗?他怎么也笑啊?”陈露转过头问丹尼斯笑什么;丹尼斯做了—个孩童式的鬼脸:“你们笑是因为高兴,见你们高兴我也高兴,所以就笑了。”这个有趣的回答让两个老人心里热乎乎的,从此对这个外国女婿刮目相看。
  陈露回国发展以后,为了让丹尼斯顺利教课,她一有空就教他学“头、手、脚”等词。一次,不等陈露教,丹尼斯就流利地复述出了那些身体部位的名词,陈露吃惊不小:“你都会了啊?”没想到丹尼斯把双手一探,耸耸肩:“亲爱的,请问‘脚’是什么意思?”原来他只是记住了发音。陈露又好气又好笑,心头却涌出一股暖流。
  丹尼斯还是个持家好手。一次是去超市购物,陈露看中了一个降价的3块钱大面包,丹尼斯却指着橱窗内一种小面包说:“这种小的3个加在一起比那个大面包更大,也才3块钱呢!”这一举动让陈露开心不已,更加坚定了对这段跨国婚姻的信念。
  
  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
  姚 超
  
  


  一个是体坛健将,一个是舞台小生,两条本不搭边的直线,因为越剧团长的“点鸳鸯谱”而拥有了交叉点:恋爱、结婚、转战意大利,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国家的乒乓球事业又回到北京……20年的风雨人生塑造了蔡振华的铁汉柔情,在他看来,幸福的生活是没有定义的,幸福与否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于你是否去珍惜。
  [蔡振华]国家乒羽管理中心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世界乒乓球冠军。
  [黄 胜]蔡振华任劳任怨的“贤内助”,上世纪90年代北京越剧团的当家“小生”。
  蔡振华:“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胖,但长的秀气,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她最吸引我的是她的性格,直爽、大气、不拘小节,有点像男孩子,甚至有点“没心没肺”。这几年我才慢慢品出来,娶个不贪财的老婆,其实是最幸福的事。她的这种性格是难得的大智慧。”
  黄胜:“我不会讲大道理,说自己是如何支持丈夫的事业 的,我只是尽了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天下做妻子、母亲的都这样,像海员、士兵的妻子更辛苦,而且默默无闻。我也苦,但得到了回报,比起那些两地分居的妻子,我已经够幸福了。
  在意大利执教期间,蔡振华的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发作了,手术后,每天都要做注射治疗。举目无亲的黄胜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他的责任。第一次拿针,黄胜手脚颤抖,迟迟不敢下手,磨蹭了一个多小时,针也没打成。蔡振华不断地安慰妻子说:“没事,你扎吧!”黄胜咬着牙,一狠心把针扎了进去,蔡振华痛苦地叫了一声,黄胜赶紧把针拔出来,再扎进去,一直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针扎完。后来,为了熟练掌握扎针技术,黄胜开始在自己胳膊上练习。一段时间过后,她能从容自如地扎针了,成了蔡振华的“私人医生”。
  妻子33岁生日的时候,蔡振华请黄胜和几个朋友到外面吃饭。席间,蔡振华亲手把33朵娇艳的红玫瑰送给妻子:“祝贺你,今天是你33岁的生日。这么多年来,我从没为你过过生日,真是对不起。”黄胜被这意外的惊喜惊呆了,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自从生下儿子后,黄胜就没有出去工作,在家相夫教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她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把儿子照顾得身体健康、活泼可爱,为蔡振华建立了一个巩固的后方,让他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蔡振华在家的时间很少,跟儿子比较生疏,要是他在家里待上两个星期,儿子就会感到很惊奇:“爸爸,你怎么还不走;”遇上星期天和节假日,儿子会可怜兮兮地对他说:“爸爸,带我和妈妈出去玩好吗?”但每次蔡振华都没空,从小到大,蔡振华只带着他逛过两次动物园和“海底世界”。
  虽然聚少离多,蔡振华对蔡意的教育依然很严厉。现在儿子17岁了,在上技术学校,虽然还有点怕他,但如今两个男人已能够平等沟通了,儿子很愿意跟他讨论意见和想法。
  蔡意的篮球和排球打得很棒,很有体育天赋,但蔡振华不打算让儿子继续走自己的路,他希望儿子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成长。在他看来,体育竞技是相当残酷的,要经历无数挫折,这样的辛苦和残酷,何必让孩子再经历?
  
  爱的空中梦想家
  宛 然
  
  


  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互帮互助,生活精致而优越。唐伟胜性格内敛、传统保守,王芳性格外向、富有闯劲,两人相差很大,却珠联璧合。
  [唐伟胜]南方航空公司飞行员。
  [王 芳]玫琳凯CEO,原在南方航空公司就职。
  唐伟胜:“她比我更有梦想,很有闯劲,是个不安分的女人。”
  王芳:“他做事情很认真,是个很负责任的、很传统的好男人。我们是强强联手,共同经营幸福的家庭!”
  两个人在一起难免有摩擦的时候。长期单调干燥的高空生活,使得唐伟胜的脾气比较暴躁。而王芳刚开始创业时,每天都很忙,无暇顾及家庭和孩子,这逐渐引起了唐伟胜的不满。他开始反对王芳出去工作甚至大发脾气,而王芳的处理方法是一声不吭回房间睡觉。“当时大家都不是很成熟,所以常常冷战。生活是一个磨合的过程,既然你选择了他,就应该去理解他适应他。后来我反省自己,那时确实是为了赚钱而忘记了自己要的什么了,一个女人的事业再辉煌又怎么样呢,家都经营不好,何来幸福?”
  真正让这对夫妻的关系得到改善的是那一次手术。
  一次,唐伟胜感觉心脏不舒服就去做检查,结果医生要求马上做扫描手术。在手术台上,唐伟胜的心脏停止跳动了一分钟,经过医生的极力抢救,才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那是王芳第一次见到丈夫流眼泪。那一刻,他们才真正意识到,生命只是一瞬间的事,夫妻之间还有什么摩擦还有什么不能原谅的事呢?
  王芳相信,一个优秀的女人可以影响一个家庭好几代,她应该主动去经营这个美丽的家,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她开始赞美丈 夫,甚至挑战他激励他,情人节的时候主动向他要礼物,支持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唐伟胜喜欢电器、摄像机等等一些只有男人才喜欢的玩意。
  由于工作的关系,王芳的儿子亮亮的日常生活一直由奶奶和保姆照顾,但思想引导和学习方面王芳一点都不敢马虎。一有空闲,她会专门安排时间陪儿子读书、聊天、逛书店,让儿子意识到这个时间是专门为他安排的。
  王芳也揍过自己的儿子。一次,王芳带他去坐地铁,结果小家伙跟脱了缰的野马似的冲进地铁的警戒线,好奇地探头探脑,把妈妈的话当成耳边风。眼看列车要进站了,王芳吓出一身冷汗,一把拉回儿子揍了他几下。“虽然现在不提倡打孩子,但有时候还是要给他点颜色看看。小家伙太调皮了,有些原则性的话强调了三四遍还记不住。”
  不过,夫妻俩还是以赞美教育为主,鼓励儿子发展自己的兴趣。亮亮的梦想是长大之后成为一名卡通画家。对此,王芳常常和8岁的儿子互相勉励:“乞丐之所以出来乞讨,是因为他不够努力没有养活自己的本事,而他的父母也没有做好,因为父母没有给他鼓励。现在我们一家人都有自己的目标,那就要积极向上,互相鼓励,一起追求!”
  
  漂洋过海来爱你
  交叉点
  
  


  他们因为《花姑子》而认识,因为《我们的野蛮千金》而喜结良缘,金钟影帝与电眼美女的爱情神话享誉两岸……
  [邱心志]台湾金钟影帝,主演过《花姑子》、《梧桐雨》、《傻阿甘》等。
  [王艺璇]大陆演员,出演过《花姑子》、《原来就是你》、《我的野蛮千金》等。
  结婚前夕,两人比翼飞到巴黎旅游。假期结束时,邱心志要坐飞机回台湾,而王艺璇要赶回上海。在戴高乐机场分别时,王艺璇想到此行的重要目的还没有达成,忍不住生气地说:“邱心志,你都忘做一件事情,你到现在都没有跟我求过婚!”
  邱心志直犯愣:“我们都要结婚了还需要求婚吗?”
  有一次趁拍戏的空挡,邱心志邀请王艺璇到苏州乐园去玩。他故意带王艺璇去玩一些恐怖的活动,借机“英雄护美”。玩过山车时,邱心志叫王艺璇把鞋子脱下来,哪知艺璇一听,警觉起来:“如果太危险,我就不上去了!”邱心志忙拍着胸脯鼓动,还帮王艺璇提鞋子。鉴于这样的好意,艺璇不好拒绝了。果然,那过山车一发动王艺璇就吓得花容失色,紧紧抓住身边的“英雄”不放。邱心志则冷静得像一个骑士,用肩胳膊环护着她……过山车停住后,未等王艺璇的“粉拳”挥来,邱心志就弯下腰把鞋子给她穿上,动作亲切而自然。那一刹那,王艺璇对邱心志有了“家人的感觉”。
  这对有情人很快就终成眷属了。然而结婚不久,全国务大媒体却爆出“邱心志与造型师邱琼慧藕断丝连”的新闻。原来,在没认识王艺璇之前,邱心志在台湾曾和邱琼慧有过交往,每次回台湾,他也会以好朋友的身份去看她,没想却被媒体讥为“脚踩两只船。”面对如此绯闻,王艺璇表现得很大度:“我相信心志,他是个很重情意的人。他把来龙去脉都跟我讲了,我们还打算到台湾举行结婚仪式时,请琼慧当形象设计呢!”
  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趣事很多。有一次,冰箱里剩下了一些饭剩菜,邱心志要倒掉,艺璇大声阻止:“还没坏,浪费啊!看我来烧给你吃!”之后,她把菜混在一起,过了一会竟变出了新花样,而且味道极美。邱心志吃了个精光:“只要你常来,我就不怕吃剩菜剩饭了。”艺璇说:“说话算话啊,我以后就天天给你烧剩菜吃!”邱心志一听,乐滋滋地笑了,其实他是在套话呢,他要的就是那种家的感觉!
  关于“造人计划”,这对小夫妻都盼着能快点有小孩,男孩女孩都无所谓。到时,王艺璇在家带孩子,偶尔领着小宝贝去邱心志拍戏的剧组探班……
  
  半世纪的文人恩爱
  宛 然
  
  


  在刘斯奋眼里,叶红和自己的母亲十分相似,少女时代都是埋头读书,不怎么做家务,出嫁后开始持家,牺牲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成为男人的贤内助。而叶红在人前从不掩饰自己对丈夫的爱和崇拜,她用所有的业余时间相夫教子承担全部家务,用汗水换来了丈夫一部部专著的出版,一次次的获奖,以及一个又一个人生台阶的升腾。
  [刘斯奋]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
  [叶 红]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毕业,高级工程师。
  刘斯奋:“我幸福,因为我老婆崇拜我。”
  叶红:“刘斯雷是用明代家具,穿中山装,吃西餐的人。”
  刘斯奋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家务活都压在叶红身上,当时她很不服气:两人都是大学生,凭什么都是我干家务啊?后来看到刘斯奋的很多作品发表了,而且创作欲望很强,叶红就不得不转变心态。再后来,她几乎成了个“家庭服务员”,把照顾丈夫和孩子当成自己的事业。
  叶红是学医的,难免有些洁癖,比如吃油条前要把油条蒸一下,吃饼干用筷子夹等等。刚开始刘斯奋觉得很不可思议,后来慢慢受到她的影响,接受她的健康理念。对此,刘斯奋这么形容:“两个人刚开始相处,就像两只刺猬,在婚姻笼子里刺来刺去,头破血流。慢慢地,人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互相习惯了。”
  刘斯奋的长子刘一行是在海南出生的,天生有白化病,他们夫妇俩就对他特别用心。平时,叶红负责儿子的饮食起居,刘斯奋负责孩子的早期教育。刘一行喜欢画画,刘斯奋以图配文,教他古诗,效果特别好。到了刘一行上学的年纪,当时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刘斯奋就在家里开辟临时课室,亲自授课。他特别关注孩子的兴趣,将他往自己感兴趣、有天分的方向培养。就这样过了三年,刘斯奋有个朋友做小学校长,愿意接收刘一行,刘一行才真正开始求学生涯。
  大儿子的人生道路一向是刘斯奋最忧心的事,他希望这个与众不同的儿子能够在社会里自食其力的同时,还有一个健康人的心态。他会用各种办法鼓励儿子创作和发表作品,培养儿子的自信心。后来刘一行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并很快被同龄人公认为具有文学和绘画天赋的“高手”。如今的他是出版社的美术编辑,在业余时间致力于国画和卡通画的创作。更让刘斯奋夫妇激动不已的是,在不久之前,刘一行带回了一个漂亮女孩,原来他们已经谈了很多年的恋爱,准备结婚了!
  二儿子刘再行与大儿子完全不一样,他从小对文艺没有什么兴趣,喜欢摆弄东西,看起来更像妈妈。作为长辈,刘斯奋总会在儿子需要的时候向他传授家学,让儿子少走弯路。“我父亲当年把家学告诉我,为我省下了几十年的摸索时间,如今我再传给我儿子,同样可以给他较高的起点。”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初,苏联海军曾发生一起重大空难,造成强大的太平洋舰队16名高级将领命丧黄泉。这是苏军历史上最大一次空难,直到苏联解体,太平洋舰队也未能恢复元气。  1981年2月7日16时,一架客机在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附近的普希金军用机场接到塔台指令开始起飞。不知为何,客机仅滑行几百米的距离就匆匆起飞。但它刚上升到50米高度时,突然失去控制,一头栽向机场跑道,机上30吨航空煤油迅速燃烧,随后发生
期刊
行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渴望。这种天生的渴望推动着人们为更快速、更安全的行走而不断探索交通工具的改进。而交通工具又总是依附于一定的生活方式,体现着特定的生活状态。当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出现,它引起的改变决不可能仅局限于交通的领域,必会对社会生活方式产生全面的变革性影响。同样,当那些古旧的交通工具淡出我们生活时,它所依附的生活方式也正消弭于历史的烟云之中。  一些时代、一些事件和一些地方总是和交通上具有着密
期刊
每一个人的脑海中,散落的记忆碎片,都是一把开启历史的钥匙,一面还原真实的镜子。  四十年前,“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我正随着当兵的父亲住在江苏无锡的一个炮兵军营里;三十年前,我随着转业的父亲离开军营回到湖南老家后不久,“文化大革命”落下了帷幕。而我的童年,正是在军营里度过,并贯穿了“文革”的始终。  “要文斗,不要武斗”是大多数人对文革的记忆。  无锡市的“武斗”情况我知之不详,但1967年我父亲被
期刊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引申,还是“国家”和“家国”之间的词义考量,中国人总会把蕴藏在同一屋檐下的持家智慧提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这一方面说明国人的家庭观念极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家和之道”的重视。  “家”本身是—个抽象的概念,其具体化的形象可以是一个庭院深深的四合院,也可以是巷子深处的老宅子。不管是哪种形象,“居住在同一屋檐下”却是一个“家”的必要条件。屋檐下的家长里短
期刊
和大多数在大陆工作的香港人一样,陈吟挥天天“两点一线”:早上从香港驱车到深圳沙头角的黄金大厦处理公司事务,晚上匆匆赶回香港和家人吃晚饭。但这个看似平凡的女人去和丈夫林世荣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全世界最豪华洗手间”和“全世界最昂贵的坐厕”。  2005年,陈吟挥让香港歌后陈慧琳坐上了价值六千万港币的金钻马车开巡回个唱,极尽奢华和富贵,让世人对“金至尊”这个珠宝集团刮目相看。想象中,作为这样一
期刊
如今的广州西关有一条窄小的马路,名叫十三行。清朝年间,这一带曾是盛极一时的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十三行的商人群体曾经被西方人认为是18——19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堪称“富可敌国”。而“十三行四大家族”之潘家更是富甲一方。而今由广州荔湾区编志办主任胡文中讲述那一段辉煌的家族史,百年羊城大富之家之兴衰瞬间跃然而出,让人无限唏嘘。  清代共出现过三个商业群体,分别是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和广东的行商。
期刊
20年前,全总话剧团有一个以调皮捣蛋闻名的三兄弟组合,老大逄小威,老二葛优,老三李洋,那时候的葛优未必想到自己会成为电影明星,但那时候的逄小威却期待着有一天能拿起相机为中国的电影艺术家们拍摄肖像。  20年过去了,葛优成了著名影星,逄小威成了国内著名的摄影家,葛优在戏里,逄小威在戏外。但在逄小威的镜头下,记录的却是中国电影百年影人的全景式画卷。  2005年底,逄小威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纪念百年电影
期刊
去年网民选出的最受欢迎博客中,有三个是菜博。看来在博客的世界里更能体现芸芸众生的“食色性”。  不过,说到让人耳目一新的菜博,无人能出其右的是胖星儿的“相对美女私房菜”。看看博士的宣言:边做菜边谈爱!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教人如何做菜的博客。不过,如果再把宣言两个词组的动词对调一下,相信点击率会更高,当然这是外话。  胖星儿去年夏天受朋友影响开始写起了自己的博客,原本只是在中国博客网写着一个静悄悄的
期刊
大学像一个记忆的魔盒,装满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回顾自己的大学,也曾书生意气,也曾忧国忧民……年华老去,大学却被永远打上青春的印记!    大学同城 菁菁年代    和国外的大学不问,中国的人学是喜欢扎堆的。辨识中国的大学很简单——地域是一个显著的标志,如清华北大所在的北京,复旦交大所在的上海,以及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所在的广州。这三地也是中国大学分布最密集的地方。  我们也可以通通过另一种方式
期刊
汉堡    很显然,处于社会中层的中产阶级就是汉堡中间夹的那点肥肉。看上去挺肥,挺富足,挺让人羡慕的。但说到底,再好也都要夹在面包片中间,上上下下下、左左右右地包裹着,透不过气,出不了头,各方面的压力都要承受,各方面的事情都要考虑。活得不容易呀。  ——上海台资企业资料工程师 王丹    中药柜子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中产阶级像中药铺里放中药的,那种有很多抽屉的柜子。乱七八糟,又分门别类地装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