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_save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力量的发挥却还远不能尽如人意。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语文课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远。据调查了解,笔者发现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尚有诸多误区,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
  误区一:语文课堂——“问题全解决了”。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
  误区二:作文——套用模式,写非所想。邹静之在《女儿的作业》一文中指出:“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过扶老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那类故事。”有调查表明,某班对某一作文题目,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格式都一样,都是在遇到某情况后,先作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几句口号。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套题,程式化,抹杀学生真实感受的现象仍很严重。
  误区三:语文作业——“熟能生巧”。调查发现,有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训,给不堪重负的小学生留下了没完没了的作业。除了如邹静之女儿所作的如对“灰溜溜”的解释,对按照“刻画描摹的非常逼真”来写出的唯一正确的成语“惟妙惟肖”一类的刻板和无谓的作业外,仅仅是小学阶段要掌握的那2500个汉字就足够让他们手忙脚乱了。一个汉字一定要写上几十遍吗?这是一项极为枯燥的作业,小学生因此就足以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了,再加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条文,段落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说严重点,这甚至对孩子们是一种摧残。
  反思:读了上面的文章,我不由得对传统的语文教学产生了新的想法。作者所说的误区在日常教学中的的确确存在着,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关于误区一: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做教师的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例如我几年前曾经在一个课例上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位语文教师在教一节关于“鱼”的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起来问“老师,鱼怎样辩认公母呢?”教师先是一愣,但接着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细节,她说:“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想到,但我想鱼的公母对研究鱼是重要的。这个问题留作我们以后去做专门研究。这位同学善于思考,能提出问题,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咱们接下去继续讨论……”在这种教师设计的开放而又民主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我们还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局限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
  关于误区二:我认为要走出这一误区,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表达来自于生活的真实感受,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二是加强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联系,讲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深入的学习、认识、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课文中的情景或事件。
  关于误区三:对作业问题我进行了认真反思,我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汉字有汉字的特点,也一定有其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学习汉字需要重复、再现,以达到记忆,但是怎样掌握合适的量,再现的方式怎样把握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的小学教师在广泛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一个合理的练习量和练习间隔,想方设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再现并运用。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想通过某一次课外作业就使学生终身不忘是不现实的。如果我们教师人人进行这种研究,那么在正确的量化范围内再剔除掉那些无谓的作业负担,减负就会按照教育规律真正落到实处。过分强调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限制是否合理也是一个需要商榷的问题。其次,我们教师还要研究作业与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的关系,要尽量使作业既能激发学生思维,保持学习兴趣,又不会过分加重学生负担。我认为这里不但有作业量的因素,也有作业方式的因素。如何才能做到轻负高质,这是需要老师们精心研究的一个大问题。我愿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探索。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不与写作相结合,它就成了一个空壳;写作游离了阅读,它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着力让学生畅游语文王国,兴致勃勃地阅读,同时抓好阅读练笔,快快乐乐地表达。  1 仿照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进行练笔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精彩句段比比皆是,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善于利用其模仿力强的优势,引导学生仿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点,语文教学对于充实知识,提高能力乃至完善人格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注重学生学习趣味性的培养,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小学生活泼好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填鸭式硬灌,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趣味性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完善语文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下面
期刊
1 大小数四则应用题  大小数这部分知识可分为这样三部分:大小数的概念;大小数的关系;大小数应用题。“大小数的概念”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以下几层:  第一层:认识“同样多”。“同样多”是研究大小数之间关系的桥梁,只有在深入理解“同样多”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理解大小数之间的关系。马老师对“同样多”概念的渗透,在教学第一册教材认识数“2”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当学生知道2朵花是由左边的1朵花和右边的1朵花这
期刊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可是现实语文教学中实际的效果却是令我们这些在一线前沿的语文教师汗颜。先不说课堂上具体的表现,单是一次提起《水浒传》,孩子们对里面的人物居然一无所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看到孩子们的如此表现之后,恐怕更多的都是在想,我们老师究竟在做什么?当然,这些不全是老师的责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却也有不可
期刊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计算机和多媒体资源,借新课标实施的契机,做好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优势,克服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不足,真正从数学教学规律自身特点出发,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被动学习方法,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1 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实例分析  下面以《勾股定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改的深入,多媒体教学正逐步走进课堂,并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1 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  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多媒体教学能够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将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朗读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1 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1.1 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①把字读得正确,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②把句子读得流利,即不复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参加社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1.1 化归思想: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应当指出,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
期刊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成为幼儿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二期课改把幼儿的所有活动都纳入了教育的范畴,幼儿参与的成分越来越多,主题墙面环境在内容上不像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期刊
【摘 要】 中学美术课堂的优化问题,一直以来倍受教师们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我们认为可以从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来优化美术课堂,也就是从愉快的课堂、上好欣赏课和鼓励性的评价,并紧紧抓住生活中的美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从而优化中学美术课堂。  【关键词】 激发兴趣 优化 美术课堂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