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追求实效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找准病因——课堂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进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非常普遍。我认为,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包括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等,这是制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面。另一个是课堂实施的低效运作,教师掌握不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造成预设与生成的冲突。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表现之二:生成过多,一切以学生为重,课堂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诊断病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课题。
  对症下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曾说过,“质量与效率是筑起小学数学课堂的生命线”。由此可见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不是表面热闹非凡,过后空洞无所获的“华丽课堂”。那么如何实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即教师的教是否有效,学生的学是否有效,教师能不能在课堂中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中掌握好所学的知识。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不打无准备的仗”——熟读教材,合理应用
  
  新教材的编写内容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一时间,鼓励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去把握教材意图。事实上,要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刻、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解读、探讨、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正如教育专家所倡导的对教材要“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巧妙部署,冲锋陷阵”——合理组织数学教学活动
  
  1.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把握较准,而对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等认识模糊,尤其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制约着教学的有效开展。只有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才能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的定位切合实际。所以,我们应主动走到学生中去进行一些非教学性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用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2.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起情境的创设,都会联想到“生活情境”“童话情境”等,似乎离开了现实生活和童话故事,就不称其为情境,操作中低年级的情境快成看图说话了,中高年级的情境快成社会实践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真实、有效、有意义的课堂情境的设置。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所以,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引入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1】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一课时,我创设了拍手游戏的情境。课的开始,我带着学生一起做了个拍手游戏: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拍完之后,问学生在刚才的拍手活动中用到了哪些方向的词,学生回答后再问:“除了刚才这些,你还听说过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教师小结从而揭示课题。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有时直接从数学旧知引入亦未尝不可,或许还可收到开门见山、简捷明了的效果,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例2】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统计》一课时,课的开始我采用了谈话的形式。谁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习统计这一课时是用什么办法帮助大象统计出来了哪几种客人,每种客人有多少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我们曾经用这种方法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有些问题用这种方法就不好解决。例如,要统计1小时里面从我们学校门前的马路上开过去了多少辆客车、多少辆轿车、多少辆卡车,还能把这些车都叫过来排排队、数一数吗?(不能)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样统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这样先回顾学过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再举例说明只用这种方法难以解决新的问题,既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又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要学习的收集数据的新方法所适用的对象,收到了简捷明了的效果。这一案例证明,只有当学生已有的经验被唤醒,并把所学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会发生有效的学习。
  3.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学质量。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常常取决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课堂结构愈合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愈协调,课堂教学就会进入最优境界。因此,优化教学结构要求:一是优化智能结构,即具体、明晰、可测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包括认知的容量、思想教育的要点和技能训练的重点);二是优化时间结构,即在明确教学的主攻方向,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等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三是优化认知结构,即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并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四是优化信息结构,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信息传递迅速,反馈及时,师生活动积极,配合默契;五是优化训练结构,即规定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步骤,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4.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我认为可以从几方面来落实:①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给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②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它们连成“知识链”;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们连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③渗透数学历史文化,提高数学素养。
  5.精心设计、巧妙捕捉,让预设与生成呈现精彩。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前,我们应该在全面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活动,并为课堂动态生成预留一定的空间。课堂教学中应理智地认识生成资源、机智地筛选生成资源、巧妙地运用这份宝贵的资源。
  
  三、“鼓舞士气,稳定军心”——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以及复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拥有积极而亢奋的情绪。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追求实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包括以上这些内容,还与教师自身驾驭课堂的素质,课堂上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各种教学手段的恰当使用等等分不开。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探究、合作、对话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文化永远是必要的。“实效的课堂”也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其他文献
摘要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应根据《课标》的要求,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实施“实践活动化教学”策略。在实践活动中,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自觉体验,感受领悟,自我塑造,自我完善,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关键词 小学品德 实践活动 有效性  课标提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他
一、把握评价内容,涵盖三维目标“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与反思”栏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展开,评价内容显得更具开放性
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其他诸多领域。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知识,能养成一种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各方面问题的能力。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许多数学知识或许会因为长
“替换与假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一个重点例题,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遇到有同学不理解解题方法的现象,这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原认知不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会出现各种数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一种生活情境,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上的帮助。  这类习题的重点是假设,学生在已经学会替换的基础上,进行假设习题的学习与练习,就会经常出现利用替换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本学期在学校举办的“一课多上”活动中,笔者曾连续三次执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深刻地领会了这句话的内涵,下面是三次“长
新课改的实施鼓舞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精彩生动的媒体课件占据了数学课堂。渐渐地,数学书成了学生课桌上的摆设,抑或成为一本练习本。
摘要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激情法教学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逐步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  关键词 体育 课堂教学 激情法教学  何为激情法教学?在体育课里的解释就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手段,辅助以丰富多彩、新颖实用的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孩子学习到基本的体育技能。激情能给人带来什么?激情满怀的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充满着青春和活力;激情满怀的人,会拥抱生命中的
应用题在教学中是一个难题,是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正确地遵循应用题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
摘要 对话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的重要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围绕文本进行对话、实现视野交融的有效手段。文章通过对对话角色的分析,厘清各自在对话中承担的职责;通过创设情境与确定话题构建对话的交融策略,提升对话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对话教学 视野融合 情境创设  修订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再度强调了语文教学中对话的重要地位: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什么是对话?在王尚文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数学知识。数学正向一切领域发展和渗透,数学的应用日益被社会广泛重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把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