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策略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av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前激发兴趣策略
  我们深深明白: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它不同于以往的教育,不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那仅有的40分钟里,而是把学习的内容拓展到了课前、延伸到了课后,这样给了孩子们很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那么怎样让孩子们“乐于探究”“敢于探究”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学习的动力”,每次课前的准备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要经常引导孩子们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对这次活动主题进行相应的资料搜集、课前体验、准备素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注意开发可以“借用”的多媒体方面的资源。这么做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课前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可以去体会、去感受,为课堂上的学习提供前提基础。
  如:教学《我爱爸爸妈妈》一文,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拿来,从中筛选代表不同年龄段的三张输入电脑中,以猜一猜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变化。这样,由于照片取材于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创设能唤起学生认知、情感、兴趣的情境,能使教学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再如:第一册《爱惜学习用品》,为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学习用品对王平的夸奖”和“请你告诉他”栏目进行比较,以拟人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学习用品你选谁做你的小主人?为什么?由于有了画面形象的提示,学生便能带着极高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就是这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刺激—疑惑—探究—思考等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情境的渲染,展开思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利于新课的导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中指导探究策略
  长期以来,学校传统教学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语言、板书、挂图等教学媒体。有一些教学的难点、重点以及抽象的东西,一直无法形象的表达出来,很难在学生中间形成深刻的印象。当今信息化的社会,电教媒体已经进入了课堂,它具有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演示特点,可以使许多难以用语言、文字等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表达的内容,得到形象化的演示。而现行的《品德与生活》教材本身就给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等带来巨大变革,具有画面丰富、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弹性栏目开放性强等特点,如果能将这些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恰当的结合起来,无疑将可以将教材内容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更会使学生活动主体在学习情感和学习精神面貌上发生变化。
  “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教育内容,有效扩充了学生想要探究的认知空间,变单一教师讲授为教师和媒体共同对学生的引导。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除了教师亲切的语言以外,还有有趣的文字、夺目的图片、奇异的声音、丰富的动画等多种信号对学生形成刺激,如:学习二年级《可爱的祖国》一课,可以从课外找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利用FLASH把它们融为一体做成课件,可以让学生上课时通过鼠标点击“小眼睛看大中国,感受祖国伟大”,查看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资料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通过游览祖国各地有代表性的景观图、祖国名人图片、截取的视频资料,进而使学生在了解祖国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为自己是中国人觉得自豪。人人参与,个个有收获,在这样的欣赏,讲述和倾听中,孩子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智慧与行为尽情张扬,我也较好地突破了活动的重点、难点,实现了主题目标。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生动地再现图片和文字,使课件成为学生的学件。再如:学习《爱惜粮食》一课,可以按粮食生产过程做成课件,并配上背景音乐和解说。当声形融合的粮食生产过程呈现于学生面前时,带领他们进入完全不同的认知空间去探究,深深地感染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中受到启发,克服学生感官上的局限性,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课堂活动体验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能感受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为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而展开教学的。活动是课程的呈现形式,是课程实施的“灵魂” 。孩子们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深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时就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⒈创设活动情境,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恰好《品德与生活》也正是这样,课堂上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有的是实地采访调查,有的是快乐的教学游戏,有的是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有的是生动形象的情景表演。种种的活动都能为老师提供许多教育的机会。当然,对于这么多丰富的素材,老师的任务就是如何让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那么,课堂活动情境的创设就很重要了。教师要清楚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有所舍取,可以通过播放配音,展示画面、模拟鼓掌等效果声音,渲染情境,完善课堂小节,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⒉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实”起来
  “品德与生活”课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的儿童,孩子们正是在实际生活中发展的人。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时就应该注意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脱离社会实际来进行。只有来自于学生生活中的东西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乐于接受,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这也是每个老师都必须认识到的。
  例如我们一位老师在上《春天来了》这课时,先利用孩子们生活中都熟悉的时间日历引导学生找到“立春”,进而带领学生走进“春姑娘”的世界,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在哪里找到了“春姑娘”,在这节课的最后,殷老师也设计了一个“我眼中的春天”的活动,让孩子们利用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拍下自己生活中春天美景,又组织同学把自己的作品进行张贴。孩子们兴趣浓厚,非常地高兴。这样的教学联系了生活实际,孩子们的接受都非常自然!
  ⒊结合教材,提高教学实效
   另外,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活动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的深入而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从而提高活动实效。所以,我们在安排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中,灵活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时能取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如在进行上《亲亲大自然》这一主题探究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段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你在秋天里发现了什么?随时写一写你发现的东西,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秋天的图片,或者动手画一画,或者鼓励学生动手拍一拍等一系列的活动,老师也可以选择拍录一些有代表性的景观图上课时用。让孩子们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都能感受到秋天的美,了解到关于秋天的知识,使孩子们的认知更加系统化。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相信,“品德与生活”课程带给我们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我们要懂得将挑战变为机遇,将机遇变为现实,而倡导和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在这门新课程的旋转舞台上,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让心灵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田,让课改理念如鲜活的甜水滋润你我,让我们共同呵护成长思想的土壤!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基层教练员的主要任务是选好材,打好基础,为上级输送好人才。马X、杨XX从参加训练到现在三年的训练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鼓舞,通过总结分析也从中吸取了不
近几年来,湖南省沅江市老科协、计生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优生优育"国策,突出抓"优育",合力做了几件有意义的事。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合力打造"德、智、体"
了解我院急诊ICU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增强安全感,接受并适应突然改变的角色,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有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明确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新课改的主体旋律,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人们已经逐渐转变观念,从“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
听读有声读物是幼儿易于接受的阅读方式;阅读注音版的少儿读物,能使孩子早日步入阅读的大门;亲子共同听读、阅读,并举行多种形式的赛读,从小在孩子的心田里点播下阅读的种子,随着种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留置输液质量。方法将2013-01—03住院患儿73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9例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6例运用鱼骨图进行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
目的探讨整合式心理治疗对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组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增加整合式心理治疗,比较其与单纯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改善
1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尿频、尿痛、尿道口溢脓7天。7天前不洁性接触后出现尿频、尿痛、尿道口溢黄白色脓,以晨间为重。未予治疗,尿痛加剧,后尿道口外下方出现一小孔,内有黄白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在预设“动手实践”活动时,对活动预期的过程性目标并不明确。  那么,如何把握和运用好“动手实践”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呢?  一、在动手实践中“经历”,丰富直观表象经验  在心理学中,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小学生的
1临床资料41例均为2004年7月~2006年12月本院门诊女性患者,未在妊娠期,观察前行胸部X线、肝功能、血常规检查无异常。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年龄23—46岁,平均30.2岁;病程2月~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