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手实践”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在预设“动手实践”活动时,对活动预期的过程性目标并不明确。
  那么,如何把握和运用好“动手实践”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呢?
  一、在动手实践中“经历”,丰富直观表象经验
  在心理学中,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小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和表象的支撑,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形成表象、获得感知,再借助表象和其他经验去理解、记忆、运用,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表象是促进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的桥梁,这个桥梁的搭建依靠学生充分“经历”有关的动手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搭配》中,先用1和2这两个数可以搭配成二个不同的两位数,在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中形成有顺序搭配的表象。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用1、2、3这三个数可以搭配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刚才的动手实践过程,并用数字卡片动手摆一摆,一边摆,一边记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这是唤醒刚刚建立起的表象经验,从而理解知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发现怎样有顺序搭配的规律: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和交换位置法。这表明二年级学生通过经历“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能逐步从部分的表象向完整的表象、概括的表象发展,最终按照有序搭配的规律进行排列,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在动手实践中“探究”,形成数学思考经验
  经历动手实践过程,积累丰富的表象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的学习,是个很好的学习开端,但这仅仅是基础层次的“经历”式体验。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动手实践中的“动手”理解为动一动、摆一摆、做一做等操作活动,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过程中内在的思维“动手”活动。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探究中建构起相应的数学对象或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形成数学思考的方法和经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引导总结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化归。紧接着提出问题,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经过小组讨论转化方案,在随后的汇报中大部分学生模仿课本采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案。但有两个组仍然采用分割法:一组从一个顶点向对边中点引一条线段,将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而底只有原来底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除以2乘高。另一组则沿着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将三角形分割成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来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底相等,但高只有原来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这种以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为出发点,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不断尝试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另外两种推导方法,形成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思考经验。
  三、在动手实践中“应用”,积累解决问题经验
  数学课程呈现内容的素材贴近学生现实,包括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因此,通过动手实践把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积累应用方面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一课,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要上好这节课一定要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现场调查以及测量,向体育老师(或上网搜索)了解或收集有关知识及数据。上课时,教师通过精心创设运动会比赛情境,引发学生提出“起跑线为什么不同?”“怎样确定起跑线?”“确定跑线有什么诀窍?”……学生的疑问和思维聚焦在“如何确定起跑线”这个核心问题上。在随后教学中,经过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圆的周长”知识计算出:其一,跑道差=外圈跑道长-内圈跑道=7.85米。其二,跑道差=外圈圆周长-内圈圆周长=7.85米。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计算结果,第1~8道的跑道差,提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不计算,你能用推导的方法解决问题吗?”最后学生顺利地推导出:跑道差=π×(道宽×2)。
  这是一节数学的“综合与实践”课教学,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灵活有效地运用“动手实践”这一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跨越认知的鸿沟。在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领学生经历“动手实践”带给自己疑问、思考和收获。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针对皮肤疣的特征,采用^32磷局部注射及^32磷局部敷贴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32磷胶体局部注射和^32磷敷贴治疗扁平疣、寻常疣、跖疣及尖锐湿疣四种皮肤疣。结
问题导学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调控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问题导学教学的关键。本文介绍了生物学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和途径。
作为一名基层教练员的主要任务是选好材,打好基础,为上级输送好人才。马X、杨XX从参加训练到现在三年的训练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鼓舞,通过总结分析也从中吸取了不
近几年来,湖南省沅江市老科协、计生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优生优育"国策,突出抓"优育",合力做了几件有意义的事。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合力打造"德、智、体"
了解我院急诊ICU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增强安全感,接受并适应突然改变的角色,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有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明确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新课改的主体旋律,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人们已经逐渐转变观念,从“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
听读有声读物是幼儿易于接受的阅读方式;阅读注音版的少儿读物,能使孩子早日步入阅读的大门;亲子共同听读、阅读,并举行多种形式的赛读,从小在孩子的心田里点播下阅读的种子,随着种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留置输液质量。方法将2013-01—03住院患儿73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9例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6例运用鱼骨图进行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
目的探讨整合式心理治疗对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组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增加整合式心理治疗,比较其与单纯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改善
1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尿频、尿痛、尿道口溢脓7天。7天前不洁性接触后出现尿频、尿痛、尿道口溢黄白色脓,以晨间为重。未予治疗,尿痛加剧,后尿道口外下方出现一小孔,内有黄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