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习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1072298534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预习开始于教学的起始阶段,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起到导航的作用,选择最优化的路线,走完知识的全程。有效的预习略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考,因思生疑,促进课堂教学,以学定教,有效的预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结果。
  关键词:有效预习;优化;略化;以学促思;以学定教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阅读教学中,预习策略显得更为重要。在阅读教学中,预习就像学生学习的导航,选择最优化的路线,走完知识的全程。
  一、有效的预习略化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教的是我们的母语——汉语,学生早在学龄前就和它有了频繁的接触,我们所说的“一切从零开始”的教育理念,显然在语文教学中是不适用的。语文的教学又离不开语言文字,字音、字形、字义的学习,机械又不可不教,倘若抛开学生的已有水平,从零开始教,课堂容易繁琐又无趣,效率低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展开教学。课前预习,能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以至判断出教师哪些简单教,哪些详细讲,一改过去的繁琐课堂,略化四十分钟的教学。
  学生在课前就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知识,在课堂上,我们应当给予一定的反馈,给学生一个展示预习成果的平台,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文教学前,我简单地检查了字音、字形、字义,发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就不需要展开,留足时间针对学生难懂的点剖析和拓展。
  二、有效的预习优化课堂教学
  1.促进学生思考,因思生疑
  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预习效果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没有课前有效的预习,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也往往变成了几个优秀生的舞台,而其他的学生就是这台戏的观众,缺失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表面的精彩,却剥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学生在知识和经验上参差不齐,对于问题的思考也会有所不同。课前预习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有目的性的学习和思考,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促进课堂教学,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在“先教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先学”单方面的理解就是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关注学情,以学定教展开教学。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与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时,由于本文写抽象的概念时间,学生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按照传统的方法,我把课文理顺,按照事先设计的去教,层层推进,很是顺利地把课文讲完。可是,表面的热闹掩饰不住内心的茫然。课后学生还不明白所有时间里的事物怎么就不回来了?人怎么还能跑赢时间?反思后才明白这些疑惑,这是学生用心思考的结果,让学生被动接受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如果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他们一定能弄明白的。于是,在另一个班级教的时候,我在预习任务中,增添了: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你心中又产生了怎样的疑惑呢?写一写旁注。学习贵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上课伊始,我就来交流这一预习任务,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基本上能把课文的内容读懂,你一言我一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思考中质疑,在思考中解疑。一次次的思维碰撞后,问题停留在“时间是怎么从我身边溜走的?我们该怎样和时间赛跑?”以此,我再展开教学,学生对此充满期待,听得也认真,我们有针对性地讲解,讲得才轻松。
  有了课前的预习,教师基本掌握了学生对课堂的期待,重点落在学生理解的难点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走进学生心里,把学生内在的向上发展的欲望激发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如,独立思考、动手拭错、自我纠正等)完全交给孩子,把学生扔到知识的海洋中让他自己去吸纳、去搏斗,促进生本课堂的产生。课堂归还了学生,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都得到了有效的体现,真正达到了以学定教。
  三、有效的预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预习是学习的一种能力,是课内学习的辅助,更是课外阅读的主角。其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学、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路标”,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为学生的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参谋”和“顾问”,教师在预习任务的安排上,也应该更多地偏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行为,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预习任务的设计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欲望,层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就感。
  预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效的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导航,指引课堂教学又优化课堂教学,教得简单,学得轻松,提高四十分钟的效率。
  参考文献:
  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三合镇苍南小学)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学前保育专业要求学生就业后具备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便为其今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保育专业;职业素养;方法  随着学前教育的升温,各地中职学校也逐渐开设了学前教育保育专业。作为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其今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基础。为此,作为语
摘 要:阅读教学中,因阅读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文本解读的多元性,教师应该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要满足、尊重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个体差异,运用灵活而机智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显现。从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差异性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叙述:备课策略:因需要而预设——体现差异。上课策略:因生成而精彩——满足差异;作业策略:自主选择,增添情趣——适应差异。评价策略:激励评价,送去关怀——尊重差异。  关键词:个
摘 要: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能力已成为人才在信息社会中得以生存竞争的基本能力。创意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高质量人才的最重要的内涵。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人才,加快信息教育步伐,是当今教育领域面临的紧迫任务。由此,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怎样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任命。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环境、推行任
摘 要:拓展是新课改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之一,在课标的新理念下,更多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有效拓展应以本为本,开枝散叶。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写作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使学生真正具备独立、自主的阅读技能,加强课堂阅读的训练固然重要,但课外阅读的补
语文,无论是一个词还是一句话,都是人的思维与情感的载体。学习主体一经与其碰撞,就能激起思维或情感的涟漪。教与学本身就应该是生命与生命对话与交流的过程,是血与肉的共同体。而语文丰富的人文性更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
摘 要: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严重的“多教少学”现象,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堪忧。教育家夸美纽斯“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不仅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和中国语文优秀教育传统高度一致,更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实践证明,“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和有效教育(MS-EEPO)的平台互动方式高度统一,二者融为一体,对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少教多学;
摘要:在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之时,对农村学生采用初中数学“‘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奋战在第一线的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责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要素之一是“教师能否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之中”。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就应该做到刺激学生引起其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认知冲突;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因为资质、能力、兴趣、性别及身心发展状况的不同等原因,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发生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初步尝试分层教学,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  关键词:数学;不同;分层;发展  
摘 要: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关键词:阅读;预设;动态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见,预设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有序进行。在上课之前,我认真解读教材。《少年闰土》是鲁迅对三十年前一段往事的回忆。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本课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
摘 要:“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几项必备技能,也是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听”才能够获取基本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积累;通过有效的“说”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与认知,相互交流之间也能够提升自身的认识;通过有效的“读”能够更快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对于初中生而言,“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有效的“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技能,同时对于学生“听说读”的学习效果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