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和妻子经普椿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8356341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9月20日,著名共产党人廖承志的妻子经普椿去世了。多年陪伴在母亲身边的女儿廖茗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曾写道:“作为经常的陪伴者,我本应该最为悲伤,可令人费解的是,我却十分平静。这是因为,我把母亲的离去,视为她与在天之灵的父亲在离别14年的重新相聚。”女儿的话或许是对廖承志与经普椿夫妻恩爱的最好注解,作为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先生惟一的儿子,廖承志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和妻子的婚恋也如他的人生一样绚丽多彩,给后人留下了一曲动人婉转的恩爱佳话。
  
  一
  
  与众多恋人的第一次见面有所不同,廖承志与经普椿的相识相恋极富戏剧性,且经普椿第一次见到廖承志就被“骗”了,不过这种“骗”是善意的,是出于革命工作的需要。
  经普椿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的掌上明珠。五四运动时期,时任浙江省第一师范校长兼浙江省教育委员会会长的经亨颐,高举文化革命的大旗与北京形成了南北呼应之势,一举成为东南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大革命时期,经亨颐又是与廖仲恺、陈树人齐名的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巧合的是,他和廖仲恺的夫人、国民党左派杰出代表何香凝在30年代时又都住在上海康脑脱路(今康定路)的光裕坊,何香凝家住在8号楼,经亨颐家住在7号楼。何香凝已是五十往上,体弱多病,又是独自一人生活,经亨颐便嘱咐女儿经常去看望何香凝,帮忙料理料理家务,或是跑跑腿买买日用品。
  这天,经普椿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何香凝家,出人意料的是,她发现廖伯母家里多了一位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小伙子和何香凝热烈地交谈着,逗得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廖伯母不时开怀大笑。见到经普椿,何香凝笑着指了指小伙子,说道:“这是我的侄子,他来看看我,马上就要走。”既然是廖伯母的侄子,而且马上就要走了。经普椿便礼貌地冲小伙子点了点头,并没有多问什么。其实,这位小伙子正是何香凝的亲生儿子、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全国海员总工会中共党团书记的廖承志!
  原来,30年代的上海正值白色恐怖盛行的时期,大批中共党员被捕,相应地也就产生了许多叛徒,全国总工会系统的党团组织内自然也有叛徒。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出于保密的需要,也出于保护母亲不受牵连的需要,廖承志极少回家,偶尔回去,也不忘嘱咐母亲不要对外说出他们的母子关系。所以,当经普椿见到廖承志时,何香凝才没有告诉经普椿实情。
  从那天之后,一连几个月,廖承志便再也没有回过家,然而,何香凝再见到儿子的时候却是他已被公共租界工部局拘捕之后。1933年3月28日晚上,何香凝刚躺下不久,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佣人刚把门打开,就见两个荷枪实弹的法国巡捕冲了进来,两人当中夹着的则是戴着手铐的廖承志。原来,由于叛徒的出卖,廖承志在当天赶往山西路王福弄9号全国海员工人会议的路上被正在工部局的巡捕拘捕了,一同被捕的还有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书记罗登贤、秘书余文化。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廖承志故意表示自己愿意带路抓“领导人”,巧妙地使自己出现在了母亲面前,好让母亲将自己被工部局拘捕的消息散布出去。
  何香凝当时就明白了儿子的用意,利用两个巡捕四处乱找的空当,让佣人去请经亨颐上来。同样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的经普椿便随父亲一起来到了何香凝家。经普椿见廖伯母这里一下子多了两个荷枪实弹的法国巡捕,吓了一跳,而更让他吃惊的是,当中手被铐着的人看上去有点面熟,仔细一想,居然是廖伯母的侄子!还没等经普椿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巡捕就带着廖承志失望地离开了。待人走远了,何香凝才对经亨颐说道:“对不起,经先生,我一直没告诉过你,那就是我儿子‘肥仔’(廖承志的乳名),名承志。他今夜回来,意在说明他已被捕,我们得设法将消息传递出去。”接着,何香凝便和经亨颐商量起了对策。一旁的经普椿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廖伯母见到那个小伙子会那样的开心了。
  在宋庆龄、柳亚子、经亨颐等7位国民党著名人士的联名担保下,加上何香凝四处奔走、据理力争,廖承志于4月1日获得了自由。廖承志获释后,为了防止儿子再落入国民党特务之手,何香凝便将他关在家里,不准出门。这样一来,廖承志与经普椿在一起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看着眼前的这位姑娘,知书达礼、聪颖活泼,廖承志渐渐地对她产生了好感;而经普椿也发现廖承志性格开朗,风趣幽默,多才多艺,能写会画,也不禁倾心于他。两颗年轻的心碰撞了!
  这天下午,阳光明媚,经普椿照例来到了廖伯母家帮忙料理家务。她正忙着的时候,廖承志走上前笑着对她说:“阿普,过来,我有事和你说。”一听是廖承志叫自己,经普椿便停下了手中的活,还没等她答应,廖承志就拉着她走到了自己的房间,神秘地说道:“我要为你画幅像。”听说是要为自己画像,经普椿的脸上泛起了红晕,顺从地端坐在了沙发上,而廖承志则一边在早已准备好的画架上忙活着,一边和她聊起了天。
  “好了,阿普,过来看看。”廖承志突然中断了聊天,经普椿一看时间,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都过去了,没想到一向好动的自己,居然能静坐这么长时间。经普椿走上前去,与廖承志并肩站在了画架前。一个16岁的少女,第一次有人为自己画像,又第一次与自己倾慕的男性靠得这么近,经普椿的心“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一股幸福的暖流席卷全身。“像吗?送给你!”廖承志轻声地说着。“像!谢谢你!”经普椿点了点头,声音很轻柔。
  “是我谢谢你才是啊!送给你做个纪念。谢谢你经常来照顾我母亲!”廖承志顿了顿,侧脸望着经普椿深情地说道,“阿普,我真的好喜欢你!”没想到心上人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向自己表白,经普椿羞涩地低下了头……
  廖承志和经普椿交往不到4个月,8月的一天,廖承志就接到了要他赶赴中央苏区的通知,望着年迈的母亲,想着前不久陪经亨颐回了浙江上虞老家的经普椿,廖承志是何等地希望能继续留在上海呀,但为了革命事业,廖承志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母亲和恋人。临走时,他给自己的心上人“阿普”写了一封信,信中,廖承志向爱人深情地诉说道:“如果你真正爱我,请再等我两年!”接到信后的经普椿火速往上海赶,想在爱人出发前再见他一面。然而,经普椿没能如愿,从此便开始了痴心的等待,而这一等就是4年。
  
  二
  
  1937年秋天,经普椿收到了潘汉年捎来的廖承志亲笔信,姑娘的心颤抖了,整整4年了,这是爱人写给自己的第一封信。多少次,她对着爱人为自己精心绘制的画像望眼欲穿,不知流了多少泪,担了多少心……其实,廖承志自打离开上海后,就一直给经普椿写信或发电报,只是因为经普椿的哥哥反对妹妹和廖承志恋爱,将他的信全部扣压了。廖承志在信中说自己很快就要去香港,希望她也能去香港。为了见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姑娘读完信就去找了廖伯母。
  何香凝也收到了儿子的来信,正准备去香港。看完廖承志给经普椿写的信,何香凝笑了笑:“你来 得真巧啊,再晚一点,我就已经上船了,我已买好明天去香港的船票了。”“啊!”经普椿一听这话,有点着急了,她没有船票,难道自己竟要错过这次与恋人想聚的机会?!何香凝一眼就看穿了姑娘的心思,爽快地说:“不需要了,你就以我的护士身份上船吧!”
  第二天晚上,经普椿搀扶着何香凝登上了“五洲皇后”号客轮,经普椿就睡在何香凝床前的地板上,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赶赴香港的旅途。经普椿的愿望实现了,他们这对分别了4年的沪上恋人在香港相逢了。比何香凝和经普椿晚到香港一个月的廖承志动情地望着杳无音讯的恋人,故意生气地说道:“阿普,你大小姐的架子好大呀!我给你写信拍电报,你却一封也没有回!”
  “你写了吗?我一封也没收到啊!”经普椿的回答令廖承志自己也感到意外,姑娘突然一拍脑门:“肯定是我哥把信给扣了。他和我妈一直不同意我与你来往,说你是共产党,即使没死在战场上,将来也是被通缉的,嫁了你这样的男人,形同守活寡。”“噢,是这样啊。那经伯伯的意见呢?”廖承志自己十分孝顺母亲,从不违背老人的意愿,自然也不希望经普椿与她家人闹得太僵。“父亲一直是支持我的。他说你是革命之后,有志青年,能有你这样的女婿,是经家的光荣。”“太好了!”廖承志情不自禁地将经普椿紧紧地揽在了怀里。
  1938年1月11日,一个令廖承志和经普椿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30岁的廖承志与21岁的经普椿在香港未理森三堡举行了简朴而又热烈的婚礼。亲朋好友们纷纷前来贺喜,就连一向深居简出的宋庆龄也来了,她不仅给新人送来了两缎精美的丝绸衣料,还亲手给经普椿戴上了一条金项链。婚礼上,身着中式长衫的廖承志亲手为苦苦等待自己4年之久的爱人戴上了一枚晶莹的钻戒。这钻戒,经普椿一戴就是50年。
  婚后的廖承志和经普椿感情十分融洽。廖承志忙于抗日工作,顾不上休息,经普椿便经常煲“靓汤”,给他补身子,同时也积极参加香港的抗日救亡活动。廖承志有这样一位“贤内助”,心中自然很是高兴,然而时局却再次让他们这对恩爱夫妻分离了。1942年5月,由于叛徒的出卖,廖承志在广东被中统特务逮捕,随后就押往了江西泰和马家洲集中营。中统特务对廖承志威逼利诱,用尽了伎俩,廖承志除了承认自己人所共知的共产党员身份外,多一个字都不说。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敌人还被廖承志挖了墙角。原来,廖承志用自己的大无畏精神和反复的思想工作,成功地引导了集中营一个姓姚的工作者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3年,姓姚的工作人员拿着廖承志的亲笔信,冒着生命危险跑到广东找到了连贯、乔冠华,表示要奔赴延安参加八路军。随后,他又在广东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辗转到桂林找到了何香凝婆媳俩的住处,他给经普椿带来了藏在竹制伞柄中的信件。经普椿拆开一看,是廖承志在狱中写给周恩来、母亲和自己的信。信中,廖承志讲了自己被关在江西监狱,死不足惜,但绝不做对不起母亲、对不起百姓的事,要经普椿放心。此外,廖承志还特地写了一首《诀普椿》送给妻子:“往事付流水,今为永诀卿。卿出革命门,慎毋自相轻。白发人犹在,莫殉儿女情。应为女中杰,莫图空节名。廖家多烈士,经门多隽英。两代鬼雄魄,长久护双清。”
  经普椿读着丈夫的信,不禁失声痛哭。自从得知廖承志在广东被捕的消息后,因为不知道具体关在哪里,她便和婆婆带着女儿廖蒹、儿子廖恺孙四处寻找,最后辗转来到桂林,准备转赴重庆寻求营救廖承志的办法。不料,国民党当局害怕何香凝找他们要人,硬是不让他们上飞机,婆媳俩只好带着两个孩子住在了桂林城郊的观音山麓。何香凝拒绝了国民党当局所谓的资助,带着经普椿上山过起了自食其力的生活。现在,好不容易得到了丈夫的消息,不料却是诀别书。经普椿怎么不悲从中来!
  幸好国民党当局慑于种种压力,最终没有对廖承志下毒手,但也一直关着不放。直到国民党第11战区副长官兼第40军军长马法五在进攻我晋冀鲁豫解放区时被我军俘虏,国民党当局这才同意以互相交换的方式,于1946年1月22日释放了廖承志。廖承志出狱后,很思念妻子,可又不知道她在什么地方,便在《新华日报》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寻人启事极为简单,却深切地表达了廖承志对经普椿的思念之情:“普:我极念你,在何处?望即告地址,我来看你。”经普椿看到寻人启事后,兼程赶到重庆,劫后余生的廖承志与妻子紧紧地拥在了一起。这一别,又是漫长的4年……
  
  三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犹如暴风雨般波及到了廖承志幸福的一家。廖承志成了造反派冲击的靶子,“廖承志是日本大特务”、“廖承志是双料、三料间谍”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一直贴到了廖承志的家门口。周恩来为了保护廖承志,便以写检查为名,让他住进中南海外事办公室,与外界隔离了起来,只有经普椿获准一周探望一次。
  丈夫有家不能回,7个儿女又都分散在各地,一个好端端的家变成了七零八落,承受着巨大伤痛的经普椿毅然以瘦弱的双肩挑起了重担。她坚持每周去看望廖承志,风雨无阻,每次都要换乘好几趟公共汽车。何香凝因为儿子很长时间都不来看望自己,感到很奇怪,便问经普椿:“肥仔哪里去了?这么久不见她?”经普椿只得搪塞说:“承志工作太忙,无暇回家。”刚开始何香凝还相信,但一个人再忙也不可能一年半载都没时间探望母亲呀,经普椿只好说廖承志去了国外。为了不让婆婆担心,有时她还会喜形于色地赶去告诉婆婆说:“妈妈,肥仔有消息了!有代表团从国外回来,他们在大使馆看到了肥仔!”这话说多了,何香凝虽心存疑虑,但每次也都乐得颤巍巍的,而经普椿的心每次却酸得颤抖抖的……这种夫妻同城却分居两处的生活一过就是整整5年。
  廖承志同样思念着家人,思念着经普椿。回望与妻子聚少离多、天各一方的夫妻恩爱生活,廖承志在1968年1月11日他们结婚30周年纪念这天,饱含深情地写了一首题为《一月十一日》的七律诗:长空万里众星罗,小院南墙花影过。静夜依依寻旧梦,近邻袅袅唱儿歌。每逢此时分离惯,且望他年聚首多。白发相偕愿已足,荒山野岭共销磨。
  1972年,在周恩来的努力下,廖承志恢复了工作,担任了外交部顾问,不久又主持国务院侨办的工作。为了把“文革”耽误的时间弥补回来,廖承志工作起来没日没夜,终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三根血管堵塞了两根,剩下的一根也只通20%。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廖承志还坚持陪同邓小平访问日本,将中日友好关系推进了新阶段。为了争取有个健康的身体更好地工作,廖承志不顾经普椿反对,于1980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手术难度很大,要从腿部抽出一截血管,分成三段,接到心脏上。虽然手术很成功,但医生依然不无忧虑地警告说心脏大概只能支持三年左右,并让经普椿注意控制廖承志的饮食和休息。经普椿对医生的话“奉若圣旨”,便对廖承志严加管控了起来。香烟是一根也不让抽,吃饭则每餐都是两荤一素或者两素一荤,用餐时她还坐在廖承志的正对面,严格控制他吃脂肪多的荤菜。廖承志从小就爱吃肥肉,要他戒烟并不难,可要他戒肉真就有点难为他了,实在憋不住了,廖承志就会来点小“滑头”。有一次宴请外宾,廖承志突然指着门口说:“阿普,你看谁来了?”经普椿回头朝门口望去的时候,廖承志迅速地往嘴里塞了一大块鸭肉。经普椿发现自己上当了,便面带愠色地盯着廖承志,盯得廖承志只好笑着说:“吃的是白葱。”
  慢慢地,廖承志就博得了个“妻管严”的名声。有一次,廖承志陪同邓小平接见廖承志的外甥女、“飞虎将军”陈纳德的夫人陈香梅时,邓小平突然乐呵呵地对陈香梅说:“你的舅舅是妻管严呢。”当然,玩笑归玩笑,所有人都知道,经普椿管廖承志管得严,恰是因为爱他爱得深,是为他的健康着想。在经普椿的精心调养下,廖承志的体重明显下降了,可令经普椿感到无能为力的是让丈夫多注意休息。
  廖承志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更是拼了命地工作,每天都在10个小时以上,常常清晨出门,半夜回家,而且没有星期天。廖承志自己不注意休息,却十分关心妻子的休息。经普椿患有失眠症,需要借助药物才能入睡。只要自己有空,廖承志就会在妻子吃完药后坐在床前,静静地看着妻子,轻轻地哄着,慢慢地拍着,看着经普椿慢慢进入梦乡。一天深夜,经普椿夜厕跌倒在卫生间,廖承志听见声响,急忙赶去,不顾自己70多岁的重病之躯,拼尽全身力气,扶起经普椿,小心翼翼地半背着,一步一喘地将她背回到了床上……
  1983年6月10日清晨5时,廖承志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永远地离开了与他甘苦与共、患难同当的亲爱的妻子。享年75岁。经普椿肝胆欲裂,万分悲痛。45年的恩爱,近半个世纪的坎坷,一幕幕往事成了经普椿刻骨铭心的回忆,陪伴她度过了14个春秋。
其他文献
关于倾听: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一次班主任培训中探讨到如何倾听孩子时,我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一名成绩不错的女生,面带忧郁之色地告诉我,她最近过得很不好,起因在于她有一个最好
蔡正仁先生很忙,刚风尘仆仆从北京回来,紧接着就投入了演出前的排练之中。前不久,笔者趁他一天排戏刚结束的时候采访了他。 Mr. Cai Zhengren was busy, just came back fro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观察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MSCT)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方法(TDE)检查34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价值。结果MSCT显示冠状动脉损伤12例,累及冠状动脉16支,其中左冠状动脉扩张9支(26%),狭窄、钙化和狭窄合并钙化各1支,右冠状动脉扩张4支(12%)。TDE显示冠状动脉扩张10例,其中左
1984年度的“国际微波理论与技术会议”和“微波与毫米波单片电路会议”于5月29日至6月1日在美国旧金山市同时举行。其间正值IEEE成立100周年纪念,所以盛况空前。正式与会者
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总是先从正面入手进行思考,这也是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但有时在用顺向思维方式来寻求解题途径比较困难时,应改变思维方向,从问题的反面入手进行思考,
2003年10月3日16时12分,沂水县一食品厂输料管起火。沂水县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2辆水罐车、8名消防官兵前去扑救。经过勘察,着火地点位于玉米料仓顶30米处。消防官兵
“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成功者的励志事迹向来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总是从这些不同寻常的故事中领略到追求的快乐和人生的真
据《Semiconductor International》杂志1982年第2期报道,日本电气公司计划于明年(1983年)在美国建立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According to “Semiconductor Interna
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在宏观经济发展良好的背景下,去年我国消费品市场也继续保持了稳定、较快、上升增长的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
本文采用有限元二维数值分析方法揭示了微波凹槽栅结构 GaAs FET’s在工作状态下的内部物理图象,如载流子浓度分布、电位分布、电场分布以及速度分布等,并由此计算了一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