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西部的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原名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是一家“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专家办学校”的全寄宿制新型学校。经过18年的办学探索,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从一所民办学校转型成为海淀区首家国际学校。如何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高走得远,取决于我们的思想力与行动力。追问与沉思,将成为我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
追问之一:挽住谁的手?
发展中,我校挽住了两只浑厚有力的大手:在国内,挽住北京十一学校;在美国,挽住费尔蒙特。
2010年,学校与国内一流名校——十一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十一学校向我校全面开放其先进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及考核评价体系;开放优质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资源,以观摩听课、教学研讨等形式分批分层对我校的教师进行培训;选派执行校长、10余名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到我校长期工作。两校联合招聘,解决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两校联合招生,共建初一、高一实验班。
近一年来,有十一学校领跑,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迅速跟进。目前,学校招生质量与数量、内部管理、外部声誉等方面都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与费尔蒙特学校合作,为我校的中国学生直通美国一流大学建立了便捷通道。费尔蒙特学校是美国著名的私立菁英学校,作为通过美国WASC、PSA双认证的学校,费尔蒙特学校拥有严格的教学标准,约90%的高中毕业生被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录取,其余很多则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耶鲁大学等著名美国学府。
费尔蒙特学校向学校提供所引进课程的评价方法,并派出资深教师参与教师培训、评课、检查学生作业及学生考评;开放自己学校的图书馆和网上课程,使学生能得到最好的美式教育指导;同时,还会派遣最好的升学顾问帮助学生做出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使其能顺利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
携手费尔蒙特,实施中美双文凭项目,为中国籍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留学机会,为海归子女在海淀区就读国际高中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学生提供了双重机会,他们既可学习中文、融入中国文化氛围,又可以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为通道,走向美国知名大学学习。
追问之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早在18年前,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成立伊始,创办者张杰庭就制定了校训“做豪迈的中国人”。在坚持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铿锵有力的7个字,以特色化的形式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18年来,学校坚持不懈地上好特色化的德育课程,在小学一至六年级开设了“做人课”,教育学生“做豪迈的中国人”。学校坚持认为,“豪迈的中国人”有四个支点:一是培育“大爱”,爱家、爱校、爱民族、爱祖国;二是培育“大智”,才智过人,有渊博的知识和聪明的智慧;三是涵养“大气”,有堂堂正正、坦坦荡荡、信得过、靠得住的人格魅力,有宽厚博大的胸怀,有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的雅量;四是担当“大任”,勇于承担,敢于面对,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气量与胸怀。
“做人课”的实施,催发我们编写了我国民办学校第一个校本德育教材,由此实现了“做人教育”课程化。此书图文并茂,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内容涉及个人修养、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大自然,涉及传统道德思想和现代观念意识。孩子们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历史典故以及现代新闻,得到了思想的启蒙,心灵的净化,境界的升华。
学校还开展了“百位名人进校园”活动。当代名人现身说法,和孩子们谈人生、谈理想、谈爱国,每一位名人都成了一部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活教科书。漂流长江的杨欣走来了,摄影记者解海龙走来了,走来的还有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女作家毕淑敏、书法家庞中华……
培养“豪迈的中国人”,就要在学校内部抓规范、抓质量、抓内涵发展。规范是保证,质量是生命,内涵是可持续发展的通行证。抓规范,最关键的就是抓教育教学常规的落实。为此,学校成立了教育教学督导组,在检查督导中既做到全天候无遗漏,也力求不同时期有不同重点。抓质量,主要是抓课堂变革,就是要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就是要再造教学流程。为此,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一手抓学案导学,一手抓课例研究。抓内涵发展,最主要的是抓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改善评价制度、改善生活待遇等方面的工作,我们要让那些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骨干教师在这里有稳定感、荣誉感。
培养“豪迈的中国人”,就要戴着望远镜看发展、戴着显微镜看优点。看发展、看优点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是基于人性向上、人性向善的人性判断。为此,我们把教育定位于个性化耕耘的农业,而不是规模化加工的工业。我们把学校定位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理想的发展”。老师们把对“全体学生的关注”转化为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先见树木再见森林,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在这里很重要。青年教师王老师用行动告诉学生:教师的劳动,不仅仅是为了那些爱学习和成绩好的学生;老师们的教育生涯,也不仅仅是因为有几个出类拔萃的学生而绚丽多彩。在教师耳濡目染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知道了:自己的学习和奋斗,不单单为了自己、为了家长、为了老师,也是为了社会赋予的责任。因为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我们每月都评选“月度人物”,我们经常通过“非正式评价”,把老师和学生的照片彰显在最惹人注目的场合。
“豪迈的中国人”只能由“豪迈的中国人”来培养。为此,我们需要激发自己的教师心存豪迈。针对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特点,我们的第一职责是培养教师德才兼备的专业素质。学校希望老师们在这里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希望老师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以自己的品德与学识赢得认可和尊重。果真如此,便是学校的豪迈,教师的豪迈。
追问之三:国际教育,是招牌还是内功?
我校的教育,来自18年以来的长期积淀。学校形成了小学EP、初中IP、高中AP为内容的系列化国际英语课程教育体系。经教育部核准,学校拥有承办国内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的资质,拥有AP课程考点资质。EP、IP、AP是以英语为母语,与美国相同年级学生语言同步的英语课程,由以骨干教师为首的中外教师团队采用小班制、纯美语进行授课。全新的国际化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小就如同中文那样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英语。
在高中,学校与美国费尔蒙特学校合作开设了中美高中双文凭项目,专注于向美国高校输送优秀人才。作为2005年后唯一获北京市教委批准的民办校中外合作项目,中美高中双文凭班引进了美国高中必修、选修课程。学生既学习中方高中课程,又学习美方高中课程,成绩合格后可同时取得中美两国高中的毕业证书。因为文凭互认,学生转学到美国可接着上课,不用从头再来。高中课程同时包含了AP课程,它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主持、在高中阶段开设的选修课程,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3000余所大学将AP课程作为其入学参考标准。同时,学生获得的AP课程学分被大学认可,从而有效地缩短了大学学制。
为鼓励我校办好国际化教育,经有关部门批准,我校中美高中双文凭项目6个学科实行了“会考替代”。“会考替代”资质的取得,意味着由我校教师自行命题、自行组织的相应科目的会考,与上级统一组织的会考是等效的。这一资质的取得,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落实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必然产物。由于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所以在实施国际化的过程中,我校一直把英语课程作为重点课程。每年的纯英文圣诞晚会,圣诞节前后的英语节,以及初中实施的英语经典诵读,这些雷打不动的活动课程,在强化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实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交融。
国际教育,就是放眼世界办教育,就是用世界的资源办教育。它在为国内学生与家长打开国际视窗的同时,也为国际友人享受优质的中国教育资源提供了方便。2010年,我校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朴素妍、朴志勋、金高恩分别考入清华和人大;2011年,来自朝鲜的初一学生玄星美,也和年级的其他19名同学一起,获得了奖学金。
教育国际化,是地球村里村民的包容与对话。平等、尊重与博大,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情怀。教育国际化,并不是丧失了我们自己,而是在更大的平台做更好追问、沉思与实践。种花需要知道花性,养草需要知道草性,育人需要通晓人性。无论是否实施教育的国际化,我们都需要发现人性中积极的因子,并把它培植成精神的脊梁。■
□编辑 朱桂英
追问之一:挽住谁的手?
发展中,我校挽住了两只浑厚有力的大手:在国内,挽住北京十一学校;在美国,挽住费尔蒙特。
2010年,学校与国内一流名校——十一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十一学校向我校全面开放其先进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及考核评价体系;开放优质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资源,以观摩听课、教学研讨等形式分批分层对我校的教师进行培训;选派执行校长、10余名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到我校长期工作。两校联合招聘,解决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两校联合招生,共建初一、高一实验班。
近一年来,有十一学校领跑,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迅速跟进。目前,学校招生质量与数量、内部管理、外部声誉等方面都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与费尔蒙特学校合作,为我校的中国学生直通美国一流大学建立了便捷通道。费尔蒙特学校是美国著名的私立菁英学校,作为通过美国WASC、PSA双认证的学校,费尔蒙特学校拥有严格的教学标准,约90%的高中毕业生被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录取,其余很多则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耶鲁大学等著名美国学府。
费尔蒙特学校向学校提供所引进课程的评价方法,并派出资深教师参与教师培训、评课、检查学生作业及学生考评;开放自己学校的图书馆和网上课程,使学生能得到最好的美式教育指导;同时,还会派遣最好的升学顾问帮助学生做出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使其能顺利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
携手费尔蒙特,实施中美双文凭项目,为中国籍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留学机会,为海归子女在海淀区就读国际高中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学生提供了双重机会,他们既可学习中文、融入中国文化氛围,又可以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为通道,走向美国知名大学学习。
追问之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早在18年前,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成立伊始,创办者张杰庭就制定了校训“做豪迈的中国人”。在坚持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铿锵有力的7个字,以特色化的形式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18年来,学校坚持不懈地上好特色化的德育课程,在小学一至六年级开设了“做人课”,教育学生“做豪迈的中国人”。学校坚持认为,“豪迈的中国人”有四个支点:一是培育“大爱”,爱家、爱校、爱民族、爱祖国;二是培育“大智”,才智过人,有渊博的知识和聪明的智慧;三是涵养“大气”,有堂堂正正、坦坦荡荡、信得过、靠得住的人格魅力,有宽厚博大的胸怀,有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的雅量;四是担当“大任”,勇于承担,敢于面对,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气量与胸怀。
“做人课”的实施,催发我们编写了我国民办学校第一个校本德育教材,由此实现了“做人教育”课程化。此书图文并茂,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内容涉及个人修养、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大自然,涉及传统道德思想和现代观念意识。孩子们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历史典故以及现代新闻,得到了思想的启蒙,心灵的净化,境界的升华。
学校还开展了“百位名人进校园”活动。当代名人现身说法,和孩子们谈人生、谈理想、谈爱国,每一位名人都成了一部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活教科书。漂流长江的杨欣走来了,摄影记者解海龙走来了,走来的还有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女作家毕淑敏、书法家庞中华……
培养“豪迈的中国人”,就要在学校内部抓规范、抓质量、抓内涵发展。规范是保证,质量是生命,内涵是可持续发展的通行证。抓规范,最关键的就是抓教育教学常规的落实。为此,学校成立了教育教学督导组,在检查督导中既做到全天候无遗漏,也力求不同时期有不同重点。抓质量,主要是抓课堂变革,就是要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就是要再造教学流程。为此,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一手抓学案导学,一手抓课例研究。抓内涵发展,最主要的是抓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改善评价制度、改善生活待遇等方面的工作,我们要让那些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骨干教师在这里有稳定感、荣誉感。
培养“豪迈的中国人”,就要戴着望远镜看发展、戴着显微镜看优点。看发展、看优点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是基于人性向上、人性向善的人性判断。为此,我们把教育定位于个性化耕耘的农业,而不是规模化加工的工业。我们把学校定位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理想的发展”。老师们把对“全体学生的关注”转化为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先见树木再见森林,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在这里很重要。青年教师王老师用行动告诉学生:教师的劳动,不仅仅是为了那些爱学习和成绩好的学生;老师们的教育生涯,也不仅仅是因为有几个出类拔萃的学生而绚丽多彩。在教师耳濡目染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知道了:自己的学习和奋斗,不单单为了自己、为了家长、为了老师,也是为了社会赋予的责任。因为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我们每月都评选“月度人物”,我们经常通过“非正式评价”,把老师和学生的照片彰显在最惹人注目的场合。
“豪迈的中国人”只能由“豪迈的中国人”来培养。为此,我们需要激发自己的教师心存豪迈。针对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特点,我们的第一职责是培养教师德才兼备的专业素质。学校希望老师们在这里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希望老师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以自己的品德与学识赢得认可和尊重。果真如此,便是学校的豪迈,教师的豪迈。
追问之三:国际教育,是招牌还是内功?
我校的教育,来自18年以来的长期积淀。学校形成了小学EP、初中IP、高中AP为内容的系列化国际英语课程教育体系。经教育部核准,学校拥有承办国内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的资质,拥有AP课程考点资质。EP、IP、AP是以英语为母语,与美国相同年级学生语言同步的英语课程,由以骨干教师为首的中外教师团队采用小班制、纯美语进行授课。全新的国际化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小就如同中文那样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英语。
在高中,学校与美国费尔蒙特学校合作开设了中美高中双文凭项目,专注于向美国高校输送优秀人才。作为2005年后唯一获北京市教委批准的民办校中外合作项目,中美高中双文凭班引进了美国高中必修、选修课程。学生既学习中方高中课程,又学习美方高中课程,成绩合格后可同时取得中美两国高中的毕业证书。因为文凭互认,学生转学到美国可接着上课,不用从头再来。高中课程同时包含了AP课程,它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主持、在高中阶段开设的选修课程,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3000余所大学将AP课程作为其入学参考标准。同时,学生获得的AP课程学分被大学认可,从而有效地缩短了大学学制。
为鼓励我校办好国际化教育,经有关部门批准,我校中美高中双文凭项目6个学科实行了“会考替代”。“会考替代”资质的取得,意味着由我校教师自行命题、自行组织的相应科目的会考,与上级统一组织的会考是等效的。这一资质的取得,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落实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必然产物。由于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所以在实施国际化的过程中,我校一直把英语课程作为重点课程。每年的纯英文圣诞晚会,圣诞节前后的英语节,以及初中实施的英语经典诵读,这些雷打不动的活动课程,在强化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实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交融。
国际教育,就是放眼世界办教育,就是用世界的资源办教育。它在为国内学生与家长打开国际视窗的同时,也为国际友人享受优质的中国教育资源提供了方便。2010年,我校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朴素妍、朴志勋、金高恩分别考入清华和人大;2011年,来自朝鲜的初一学生玄星美,也和年级的其他19名同学一起,获得了奖学金。
教育国际化,是地球村里村民的包容与对话。平等、尊重与博大,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情怀。教育国际化,并不是丧失了我们自己,而是在更大的平台做更好追问、沉思与实践。种花需要知道花性,养草需要知道草性,育人需要通晓人性。无论是否实施教育的国际化,我们都需要发现人性中积极的因子,并把它培植成精神的脊梁。■
□编辑 朱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