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2ej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使学生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 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教学时通过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使学生领悟到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使人变聪明的特效药”,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数学能使人更聪明”的观念,加深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解,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对教学内容适当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下列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1. 情境激趣法
  为了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要在课余时间付出更多的劳动代价,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学习数学知识。
  2. 语言激趣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者每句风趣幽默的话语、精妙诙谐的比喻、神奇合理的联想都会使学生惊奇、兴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和蔼的教态、亲切的口吻,并配上神采奕奕的神情,学生的情绪就会立即转入轻松、和谐的状态之中。
  3. 情感激趣法
  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具有感染与迁移的功能,具有扩散与泛化的规律。所以,教师除了要优化课堂外,还要学会以情育人、以情动人,以情感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喜欢数学,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数学的老师,教者要抛掉老师严肃的一面,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经常和他们一起谈心、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问题,从而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情谊,这样可以获得学生信任和爱戴。
  (2)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直接经历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三、 变换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专题讲座,数学学习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开展数学实习作业等来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上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的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教师应注意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
  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神圣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学中,教师只有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魅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先猜后证”的数学思想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 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研究的热门话题, 成为中考与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先猜后证”就是先猜想而后证明的简称。数学中的猜想不是胡猜、乱猜、瞎猜, 而是以直觉为先导, 以类比、归纳、联想为方法, 以对比为手段, 以逻辑为根据, 以观察、实验为向导, 以思维为核心的合情推理。  本文拟就数学规律的先猜后证; 证题思维途径的猜想, 数学归纳法中的先猜后证谈点认识,
心率是评定体育课程运动负荷的等级指标。该文采用文献资料、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法,分别对郑州市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体育游戏班50名学生、郑州市外国语学校武术课50名学生、
摘要:通过个案研究,探讨自闭症儿童学习会话的一些教育方法,希望能够为特殊教育、家长、教师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自闭症;会话能力;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会话能力是在他人说话的条件下孩子会表达一个与之相关但又有所不同的语言。自闭症儿童由于因精神和心理功能异常而导致会话能力低下,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探讨自闭症儿童学习会话的一些教育方法,希望能够为特殊教育、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三岁以下的婴幼儿乃至儿童不能回忆他们的生活,最近的发展研究发现:1岁幼儿有信息表征能力以及3岁儿童已经有长时记忆的能力等。这些证据对先前的观点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人们认识到婴幼儿也完全有能力记住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1.婴幼儿是否有事件记忆。事件记忆就是对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件的记忆。对于婴幼儿是否能记住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件,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的研究者都认为年幼儿童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而创新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在中学历史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本人认为,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这是一条基本的途径。具体落实到教学,我的做法是:     一、 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且
“高考状元的素质不一定比农村娃高”,近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的一席话,引起了诸多关注。  他表示,素质要全面考量,“不能一谈到素质就是说唱歌好跳舞好,农村的孩子在比较弱势的群体中成长起来,他们能吃苦耐劳,尊重别人,知道感恩,这是比会背一些诗歌,多解一道数学题更高的素质。”  周校长想要强调的根本,并不在于高考状元与农村娃的素质高下,而是吃苦耐劳、感恩的品质与懂诗歌、会解题之间,孰重孰轻。简单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