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WU3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问题,探讨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揭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使用的问题。在新课标的纲领下,对操作主体教师提出建议,以更好地落实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实现“导学平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达到师生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导学式 教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与新课改的理念相吻合,加上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从国外引入并对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大的趋势。
  一、导学式教学法及其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以“导”行“教”,以“导”助“学”,通过“教”、“导”、“学”的相互配合,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好知识,应用好知识。
  首先,教师有针对性地教是实施导学式教学法的前提。导学式教学法并不否认教的作用,相反,它需要有针对性地教体现为教的主体要充分备好教材和学生,也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有针对性地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材;二是针对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来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过程,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
  其次,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是实施导学式教学法的目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个性,但教学是一个针对全体学生的过程,因此教学要激发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导学式教学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此过程的关键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第三,灵活地把教与学联系在一起的引导是实施导学式教学法的关键。将教与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需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导学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导,在这里“导”被定义为连接教与学的桥梁,它体现为一种策略,导的前提是教,导的目的是学。
  二、导学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的必要性
  (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教育的主体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由于每个学生在生活背景、知识积累、思维活动方式以及兴趣爱好上各有差异,他们对数学的反应和需要也各有异同,对数学的认识、自信心的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形成等,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都应该禀赋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同时也要负担起培养学生多元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促进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任务。
  (二)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就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小学生往往由最初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内容或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感兴趣,这一分水岭大约在三年级的时候。
  就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而言,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对班集体、对作业和对评分的态度四个方面。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小学生慢慢形成具有统一目标和共同舆论的班集体,从中年级起,逐步形成自己对学习和对集体的责任感。
  导学式教学能够让在实践活动中的儿童主动的认识外界事物并对实践活动做出反映,不断获得反馈并矫正自我形象和言行,增强他们学习行为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形成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和能力,以达到在中学阶段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成长。
  (三)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学科知识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新課改后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来看,其内容有调整也有扩充,从过去传统的反映数学确定性,到现在逐渐能够接受反映数学不确定性的统计与可能性,方向、方位、估算、统计决策、最优化。在教学目标上,从过去的“双基”和思想教育到现在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并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数学的意识、提出数学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按照导学式教学法与现行的小学数学新课标相吻合的原则,将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图形与几何以及综合与实践四大部分,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导学式教学法的运用。
  (一)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应用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教师问题情境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让学生在教师逐步的引导下,一步步的体验成功的喜悦,自己独立思考并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讨论的习惯,一步步的解决数学问题。
  (二)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学习领域的应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要求,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可以具体区分为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测量、图形变换及相互位置关系、有关空间与图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测量四个方面。
  (三)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运用
  在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情况可以用“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来形容,就教学内容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很多小学生对有大量字符的题目有畏难情绪,他们往往不去思考,一看到很长串的题目直接选择了放弃。故而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掌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步骤。具体来看,统计与概率在小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可能性。使学生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四)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运用
  结合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教学的特点,要求教师在使用导学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教师“教”的实践性,发挥小学生“学”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的内容应该丰富,如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学生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表现出来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合作精神、责任心等等内容;评价的方法应该多样化,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应以定性描述为主。
  
  参考文献
  [1] 张亚杰.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9(33).
  [2] 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其他文献
做人民教师,要学会两条腿走路,既能教书也会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是教书的终极目标。所以当老师要学会做班主任工作,做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管理班集体,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
德国教育名家第斯多惠曾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强调:“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代伟人爱因斯坦也认为:“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由此可见,在创新教育中,善于激励学生是教育的灵魂。那么,怎样去激励学生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行:    一、以情感激励为出发点    人类之所以比普通动物高级,正因为人类有着独特的思维和复杂的情感。精神粮食是人类发展的支
摘要:课文教学生活化,是指面对中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综合性学习活动,为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提供了良好范例,语文训练要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明白易懂,有利于启发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抓住生活中的契机穿插语文训练,既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关注语文、训练语文的习惯,也能使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迅速提高,真可谓一箭双雕。课堂上也要再现生活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业;布置;批改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简言之,它具有以下功能:巩固与延伸的功能,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的功能,反馈与矫正以及交流的功能。  可是,不少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和处理作业的过程中,常常不
有一首儿童们自己编的童谣:小嘛小二郎,不怕早早上学堂,就怕作业多啊,多得山高心发慌!可是到头来还是做不来啊,做啊做不来!究其原因:作业量偏大.使学生反感;作业内容机械重复、单调、缺乏趣味性;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阅与反馈方式的简单、对不完成学生作业的惩罚性作业处理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等。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策略:  一、数学作业内容要创新  (一)作业设计
【摘要】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名族的瑰宝。它负载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审美的意向,传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这些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有待于我们去开采、去锤炼。从中发掘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并以此来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不断地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理解诗意;领会意境;情感体验;丰厚底蕴    《语文课程标注》强调: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重新审视了学校的管理发展之路,引发了对新课程下学校管理的一些思考:学校发展的本质是学校中“人”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其生命质量的提升,人生幸福的丰盈。教师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不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的创新,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创新。让教师树立专业自尊,促进自身成长及实现生命的价值和获得成功的愉悦、人生的幸福是我们学校对教师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郑毓信教授在《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中也指出:“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要善于提问,因为提问是启发性的主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是联系师生思维“同频共振”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对于如何巧妙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激趣提
[摘 要]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是一节纯正的数学课,数学味很浓,课上全是抽象的数学化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透彻而为后面的通分做准备。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在五年级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下笔者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享一下教学反思。  [关键词]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学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准确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使学生学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找出两
[内容摘要]: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现在数学课堂教学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却忽略了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小学,本文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外学习能力,分别从精心设计课外学习提纲;成立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检验课外学习的效果;激励评价促进课外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外 学习能力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    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