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提问 创设高效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郑毓信教授在《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中也指出:“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要善于提问,因为提问是启发性的主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是联系师生思维“同频共振”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对于如何巧妙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激趣提问,诱发思考,创设和谐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小学生年龄小,在课堂教学中,要准确适度地把握好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创编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星期天,李奶奶的三个孙儿小红、小明、小军都来了,家里可热闹了,李奶奶笑的合不拢嘴,她拿出三块相同的饼,对孙子们说:“我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给小红。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两份给小明。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四份给小军。”话音刚落,小红撅起嘴说:“为什么给我一份却给小军四份呢?奶奶偏心。”我顺势问:“小红说的对吗?李奶奶真的偏心吗?”教室里顿时一片沸腾,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过了大约半分钟,教室里稍静,我接着说:“这样争论不是个办法,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说服小红吗?” 同学们赞同了我的说法,纷纷用手中的学具来求证。有的把三个相同的圆片平均分,然后剪下来叠放在一起比大小,有的把三根同样长的纸条对折后涂色比长短,还有的把手中的三捆小棒(每棒8根)平均分后数一数比多少等等。
  这样,一个情境,一个问题,就把学生带进了探索知识的海洋,刺激了学生参与的欲望,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主动地解决问题,愉快地学习,构建和谐课堂。
  二、适度提问,启发思维,创设互动课堂
  课堂提问要把握“度”。提问应该巧设“坡度”。了解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生思维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的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宽度”。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探究类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究问题,可以激活思维,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
  例如,在上“图形中的规律”——探索摆三角形图形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时,我先安排学生按照书本图例摆一摆,填好表格,然后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
  1、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 )根小棒。
  2、小棒的根数比三角形的个数的( )倍还多( )。
  3、你能用字母表示小棒根数和三角形个数的关系吗?
  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让学生自主整理和掌握了三角形中的规律,而且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中获得新知。
  三、巧妙追问,拓展思维,创设高效课堂
  追问是课堂有效的催化剂。小学数学教师要具有课堂追问意识,更要具有追问的精神。敢于追问和善于追问,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展现。追问技巧的运用,应该对改变这种“问题的问题”有所帮助。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控制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
  今年有幸参加南京的“现代与经典”,零距离聆听了刘德武老师的课,领略了名师的风采,他在教学《认识厘米》时:
  问:“在尺子上,从0到1是多少?”学生很快回答:“尺子上从0到1是1厘米。”
  追问:“在尺子上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吗?”生思考片刻回答说:“不对,因为尺子上还有其它数字,难道就不能表示了吗?”
  继续追问:“还有从几到几也可以表示1厘米?”思考一会儿一个学生举手道:“从1到2、从2到3都是1厘米” ,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争先恐后地回答:“从3到4、从4到5、从5到6……”
  通过追问,促使学生在操作活动时显露内隐的思维活动,从而掌握思维技能。
  再如:刘老师问:“从4到几是1厘米?”生答:“从4到5是1厘米”
  追问:“如果不许说5呢?”学生的思维遇到了障碍,纷纷拿出尺子仔细观察、交流,终于发现“从4到3也是1厘米。”
  学生一般容易顺着思路往后想,而往往忽视了倒着想也可以解决问题,甚至可以使问题解决达至“柳暗花明”的境界。因此,在学生思考欠缺深度时,通过一环扣一环的追问,将问题不仅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使其能知其一,又能知其二,还能指向思维的广度,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引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独特的价值。
  四、学生提问,突显主体,让课堂升华
  课堂,交由学生提问,是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是对传统提问方式的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课堂上,当我正和同学们研究一个知识时,学生往往会举手说:“老师,我有个问题。”这时,我就会停下来让他说,如果说对了,我就会给他表扬;如果说错了,我也会给予他表扬,因为有时他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最容易出错的,而有学生提出来,再由学生自己商讨解决,这一知识就真被学生理解了,这种问中学,学中问的学习氛围,正是激发创造火花的肥沃土壤。
  例如,在教学《笔算减法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提问:“老师,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大家都向他投去惊异的目光,面对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我先让大家猜一猜,当学生意见不一产生矛盾冲突时,我为学生提供三道题,作为新的探索材料,在组织交流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循循善诱,最终达成共识。
   “问是深入的阶梯,是前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孩子的兴趣点,了解孩子的疑惑点,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探寻新知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用教育藝术提炼和组合,精心预设,捕捉生成,创设一个个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探究学习创设思维场,让数学课堂成为孩子爱思考会思考的思维运动场,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新课程,构建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在小学习作指导中,老师们都普遍遇到学生无事可叙、无话可写的情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是生活的有心人,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这也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
放假前问几个孩子:“放假后老师到你家家访,欢迎不欢迎?”几个表现好的孩子都表示很高兴老师去,而平常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则面露为难的表情。看到这些,我跟他们解释了家访的目的在于老师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绝不会告状。他们才都表示欢迎我先去他们家。家访,现在对于我们来讲,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何为家访?顾名思义,家访就是教师主动到学生家里去,就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与
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行知先生的伟大思想犹如春风一般萦绕在我们的校园,在学习探索中,我们生切体会到行知思想的当代价值,也在实践中逐步感受到民治二小行知模式对学生的影响。这种思想化为具体的方法指导着学科教学,也将学科教育的特色引向深入。  一、“问题意识”教学——行知模式下的课堂教学  陶行知先生在论述创造教育的时候,曾生动、形象的做诗《八位好朋友》,这首诗启发儿童多发问。“发明千千万,起
做人民教师,要学会两条腿走路,既能教书也会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是教书的终极目标。所以当老师要学会做班主任工作,做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管理班集体,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
德国教育名家第斯多惠曾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强调:“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代伟人爱因斯坦也认为:“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由此可见,在创新教育中,善于激励学生是教育的灵魂。那么,怎样去激励学生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行:    一、以情感激励为出发点    人类之所以比普通动物高级,正因为人类有着独特的思维和复杂的情感。精神粮食是人类发展的支
摘要:课文教学生活化,是指面对中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综合性学习活动,为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提供了良好范例,语文训练要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明白易懂,有利于启发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抓住生活中的契机穿插语文训练,既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关注语文、训练语文的习惯,也能使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迅速提高,真可谓一箭双雕。课堂上也要再现生活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业;布置;批改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简言之,它具有以下功能:巩固与延伸的功能,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的功能,反馈与矫正以及交流的功能。  可是,不少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和处理作业的过程中,常常不
有一首儿童们自己编的童谣:小嘛小二郎,不怕早早上学堂,就怕作业多啊,多得山高心发慌!可是到头来还是做不来啊,做啊做不来!究其原因:作业量偏大.使学生反感;作业内容机械重复、单调、缺乏趣味性;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阅与反馈方式的简单、对不完成学生作业的惩罚性作业处理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等。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策略:  一、数学作业内容要创新  (一)作业设计
【摘要】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名族的瑰宝。它负载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审美的意向,传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这些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有待于我们去开采、去锤炼。从中发掘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并以此来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不断地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理解诗意;领会意境;情感体验;丰厚底蕴    《语文课程标注》强调: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重新审视了学校的管理发展之路,引发了对新课程下学校管理的一些思考:学校发展的本质是学校中“人”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其生命质量的提升,人生幸福的丰盈。教师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不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的创新,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创新。让教师树立专业自尊,促进自身成长及实现生命的价值和获得成功的愉悦、人生的幸福是我们学校对教师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