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金币券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长期的内忧外患,清政府改革步履蹒跚腐朽依旧;甲午兵败后戊戌变法又没有成功,促使革命思想势如潮涌。1905年8月各革命组织结合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推孙中山先生为总理,创立“中华民国”并以原兴中会的“青天白日旗”为会旗。武昌起义前,孙先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各国奔波筹措革命经费及争取外国政府奥援。
  革命建国 经费先行
  1911年春,中山先生赴美,获得侨社重要团体洪门致公堂的支持,在6月成立“洪门筹饷局”,委任李公侠为会计,由孙先生及公侠署名发行“中华民国金币”券,面额分为“壹拾员”、“壹百员”、“壹仟员”三种。孙先生亲自参与设计,正面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图案,右侧为“中华革命党本部总理孙文”,左侧为“中华革命军筹饷局会计李公侠发”,下方印有“中华民国成立之日,此票作为国宝通用交纳课税,并随时如数向国库交换实银”;背面图案为青天白日旗与英文的国名THE CHUNG HWA REPUBLIC及签名。
  “中华民国金币”券是孙先生为募集革命运动经费在海外发行的诸多筹饷债券中,设计印刷最精美的一种。金币券的设计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思路。设计时采用美洲侨胞所熟悉的美钞狭长形比例票型,与国内习用的宽幅票不同,大约是十元券2.4:1、百元券2.2:1、千元券2.1:1。在颜色上,一面是标准美钞背面的墨绿色印刷;另一面票框的印刷色调类似当时美钞金币券(GOLD CERTIFICATES)代表黄金的橘色,青天白日旗及阿拉伯数字面额则为深蓝色,面额印在红色票号的位置。这撷取两种美钞背面基本色调的巧思既符合华侨熟悉的美金,也完整地表现了同盟会旗。国内习惯性以墨绿色印刷有署名者为正面,国外则以有英文的双色印刷面为正面。同时为日后兑现核对方便,印有存根联,骑缝处有中文大写数字的墨书并盖上红色印章。中文编号上加冠字,10元券为“中”,100元为“华”(亦有“中”字者),1000元为“民”。以传统中国纸钞如户部官票等的核对与防伪方式,自骑缝处裁切分为两联。
  根据钱币学家王允庭先生的考证(见《关于中华民国金币券实物的研究》,《钱币博览》2009年第4期):金币券的票码有4位数与5位数两种,其中10元券两种皆有,100元及1000元只有4位数。由已发现的票号估计,10元券4位数印制数量自然不足1万张、5位数约1.8万至2万张;100元则在3000张左右,1000元券最少,可能在1800至2000张上下。金币券上并非都见有水印,分布位置也各不相同。目前所见有SRA、DALTON、NMASR、CD DALT或单词的前后字母如N、C。“可见,印制金币券的纸张是带有浮水印的,只是分布较散,因此印制完裁切后的金币券形成各不相同的浮水印。”
  一团热诚 只为救国
  孙中山先生在起草的《革命军筹饷约章》中规定:“第一款:凡认任军饷至美金五元以上者,发回中华民国金币票双倍之数收执,民国成立之日,作民国宝通用,交纳税课,兑换实银。第二款:认任军饷至百圆以上者,除照第一款办法之外,另行每百元记功一次,每千元记大功一次,民国成立之日,照为国立功之例,与军士一体论功行赏。”由此《约章》及票面字句可知:一、金币券非政府或金融机构发行,是既无抵押也无期限的民间团体所发行之债券,并不能当作通货来流通使用。它的发行完全仰赖广大海外侨胞爱乡爱国的热忱来认购,有些慷慨好义的侨胞甚至于视认购金币券为捐赠,购买后当场撕毁以示支持革命是不计风险与报酬的。二、“发回中华民国金币票双倍之数收执”,表示金币券发售价格是面额的一半,兑现还本时按票面金额支付,这种没有规定利率而折价出售的是典型的贴现债券。三、被华侨称为“孙文银纸”之金币券有如不具保证偿还能力的收据。
  孙先生筹得之革命捐款中固然有大额者,惟多数来自华侨们胼手胝足的血汗钱及留学生省吃俭用的生活费,募款之艰辛可想而知。中山先生在武昌起义后束装回国,报纸盛传他身怀巨款来主持革命建国大业,抵上海后各界相询,先生答曰:身无分文,只有革命精神。侨胞的支持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一团热诚,只为救国”、“不图丝粟之利,不慕尺寸之位”。
  券兑黄金 麟角仅存
  民国建立后设置革命债务调查委员会,在1936年至1938年间进行未兑票券的登记及兑付,大部分的金币券都得到兑换。金币券发行时以美元作价,当时的20元金币含纯金0.9677盎司,以面额半价认购时,相当于十元券要付出相当0.25盎司、百元券2.5盎司、千元券24盎司的黄金。由于缺乏当时金币券发行、登记及回收等的原始文献,深入探讨有其困难。推想在债务调查委员会兑现时,持十元券而留下当纪念者众,百元券的则少,千元券此时价值等于黄金30余盎司,留置的可能性不高。无论是未经认购而无编号的,或登记后未销毁的,其存世如凤毛麟角。
  发行时间短且数量有限,沧海桑田,这见证孙先生革命活动的历史文物,目前所见以10元券为多,100元面额者稀少;1000元券存世仅知数枚,目前由官方收藏的有上海博物馆及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各一枚无票号的千元券。2009年左右,台湾出现一批据称是来自宋子文管家的金币券百余张,其中除十元券、百元券各数十张外,还有千元券数张。金币券千元券由私人收藏者屈指可数,可谓辛亥革命币钞中的大珍。
  链接:李公侠
  金币券上签名者之一的李公侠,又名是男,字奕豪,祖籍广东台山冲萋镇,1886年生于美国旧金山。1906年在香港加入同盟会,1909年与旅美同志在旧金山成立“少年学社”办《美洲少年报》。1910年孙中山改组少年学社为旧金山中国同盟会,李是男任会长;《美洲少年报》更名为《少年中国晨报》,为美洲同盟会机关报。1911年孙中山成立洪门筹饷局时,担任会计。民国建立后,仍在美国从事党务并主持办报事务,1921年应邀回国任广州总统府机要科秘书,1931年任广州中山纪念堂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1934年任国民党中央革命债务调查委员会委员兼秘书。1937年病逝于广州。
其他文献
最初想做“王维”这个题目,是源于对时下“文人画”缺失的忧患。很多打着“文人画”甚至“新文人画”旗号的所谓“文人画家”,其实与“文人”两个字毫无关系。职业画家很多,文人却寥寥无几,更何况会画画的文人。  其实这事说起来倒是挺“复古”的,唐代以前,中国社会中本就没有文人画家,如雷贯耳如吴道子,也仅仅是职业画家,地位根本无法与文人相提并论,后世更有称其为“画匠”者。吴道子虽为“画圣”,但在宋以后日趋主流
期刊
聚奇遗珍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您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其
期刊
自隋唐以降,封建社会以考试取仕的科举制度在各方面日趋完善,实由一级一级往上考。其最为高级且极壮观的是: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即殿试也叫廷试。其制始于唐武则天时,殿试后将进士分为五甲之制始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5年)。分为三甲及一甲只限三人又始于元顺帝时,明清因袭之。明清定制,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通称为榜眼探花。二甲均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
期刊
乾隆,满文的字义是“得到上天的扶佑”。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确是受到上天特别眷顾的天子。他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几乎贯穿整个18世纪。在位60年间(1736年至1795年),文治武功俱臻高峰,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最有福、亲见七代、享有“五福五代堂”,可谓洪福齐天的皇帝。  乾隆皇帝天资聪颖,好古敏求,自幼学习满、汉、藏、蒙多元文化,且得天独厚坐拥丰富的皇室收藏,培养出
期刊
王维生平所作的绘画,寺壁多于绢纸。大概是由于会昌灭法的缘故,其绘画在大中年间(847年至859年)就已经很少了,正如唐代诗人张祜所言:“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稀”。因此,市场上流通的王维之作就非常少。  在唐代的艺术品市场上,王维作品的价值并不是很高。这是因为唐代绘画接受的动力主要来自皇室及寺观。自唐以后,文人在绘画接受中的地位才日渐上升。  宋代时期,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步繁荣以及文人群体的强大,王维
期刊
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为名,因祖上为衡山人,故自号衡山。图中这件文徵明《行书诗帖及致彭年信札》引首题“衡山墨妙”即为此。他是明代集大成的书画家,为享誉艺坛的“明四家”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如此才华横溢之人,科举之路却并不顺畅,他曾九次参加乡试,皆以失败告终。1523年,已54岁高龄的文徵明经工部尚书李充嗣举荐,终于进京为官,被朝廷委以翰林院待诏一职,后因不得志辞职归乡。三年的翰林院待诏
期刊
黄胄笔下,践行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理念,无论人物、走兽、禽鸟、花卉、水族等,皆于天然生趣中,凸显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深厚扎实的创作功力。水族作品中,最常见者莫过于鱼了。“鱼”与“余”谐音,象征着富足美好。唐宋时,达官显贵皆身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之寓意,可见鱼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鱼藻之科  关于画鱼,黄胄认为:“宋元人画鱼,其游动情态离纸
期刊
宋三彩指宋、金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增多,人们逐渐对金代的三彩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三彩器属于低温釉,这种工艺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时期就已经烧造成功。经过东汉、北朝、隋代的发展,到唐代时,烧造工艺达到了顶峰,创烧出世所瞩目的“唐三彩”。在造型、装饰、色彩和烧造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开创了陶瓷工艺的新时代。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对宋、辽、金、元三彩及国外的波
期刊
“大定通宝”为金代钱币,铸行于金朝第五代皇帝完颜雍在位期间(1161年至1189年)。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始铸。《金史·食货志》载:“大定十八年,代州立监铸钱,所铸斑驳黑涩,不可用。更令丁部郎中张大节、吏部员外郎麻硅监铸。其钱文曰‘大定通宝’,字文、肉好,又胜正隆之制。”可见,金朝政府对大定通宝的铸行要求很严格,竟出现了“又胜正隆之制”的情况。《金史·食货志》又载:“大定二十九年(118
期刊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将古徽州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魂牵梦绕。徽州汉时称为新安郡,唐代称歙州,直至宋代才有“徽州”这个地名。“徽”字古意有美好之意,《辞海》中有:“孔传:徽,美也。”  明清时期徽商势力兴起,发迹后他们便返乡大兴土木,据《歙县志》载:“商人致富后,重返故里,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由此,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徽派建筑文化。同时,“无宅不雕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