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石上的徽州百态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将古徽州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魂牵梦绕。徽州汉时称为新安郡,唐代称歙州,直至宋代才有“徽州”这个地名。“徽”字古意有美好之意,《辞海》中有:“孔传:徽,美也。”
  明清时期徽商势力兴起,发迹后他们便返乡大兴土木,据《歙县志》载:“商人致富后,重返故里,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由此,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徽派建筑文化。同时,“无宅不雕花”的习俗也铸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艺术,亦称“徽州三绝”。清代钱泳所著《履园丛话》称“雕工随处有之,宁国、徽州最盛亦最巧。”
  砖雕为“徽州三绝”之一,是在徽州盛产的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广泛用于徽派建筑的门楼、门罩、屋檐、屋瓴、照壁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美轮美奂,所谓“门罩迷藻悦,照壁变雕墙”正是徽州砖雕艺术的真实写照。本文选取安徽博物院馆藏明清及民国时期徽州砖雕的部分精品之作,与读者共赏。
  含蓄之美
  明代徽州砖雕,多为简单的动植物组合,布局较为疏朗,造型奇特粗犷,题材简明,古朴典雅;以浅、高浮雕为主,层次较少,表现手法较为含蓄,意韵浑厚,富有装饰趣味。
  繁复之技
  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徽商实力的日益增强,徽州砖雕一改明代古朴、简约的风格,趋于缜密、繁复,人物故事题材逐渐增多,造型精巧,布局紧凑,精于透雕、镂空雕,层次多者达7到9层,用刀技巧变化多端,形象逼真,引人入胜。
  入仕之愿
  《礼记·中庸》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光耀门楣、彰显祖业是传统孝道对子孙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也是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在传统社会里,商贾处于四民之末,徽商自惭于自身地位卑下,求学入仕成为其改变身份、提高社会地位、光宗耀祖的最佳途径,因此徽州先民对于读书、入仕异常看重。据《婺源乡土志》载:“虽十家村落,亦有讽诵之声”,这种渴望科举得中的心理也反映到徽州砖雕的装饰中。
  望子之心
  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婚后没有孩子,断绝香火,让父母忧心,是对祖宗最大的不孝,所以繁衍子嗣、传宗接代也是孝道的重要内容之一。徽州先民常用多子的动、植物诸如老鼠、南瓜、葫芦、葡萄等的组合暗喻子嗣昌盛。鼠的繁殖力很强,位居十二生肖之首,称之为“子”。《汉书·律历志》载:”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万物者也。”而葡萄、石榴、莲等都是多子之植物,徽州先民希望凭借这些多子之物表达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其他文献
家国天下  构殿于园之南,御以听政。晨曦初丽,夏晷方长,召对咨询,频移画漏,与诸臣相接见之时为多。  ……  昼接臣僚,宵披章奏,校文于墀,观射于圃,燕闲斋肃,动作有恒,则法皇考之勤劳也。春秋佳日,景物芳鲜,禽奏和声,花凝湛露,偶召诸王大臣从容游赏,济以舟楫,饷以果蔬,一体宣情,抒写畅洽,仰观俯察,游泳适宜,万象毕呈,心神怡旷,此则法皇考之亲贤礼下,对时育物也。  ……  庶几世跻春台,人游乐国,
期刊
最初想做“王维”这个题目,是源于对时下“文人画”缺失的忧患。很多打着“文人画”甚至“新文人画”旗号的所谓“文人画家”,其实与“文人”两个字毫无关系。职业画家很多,文人却寥寥无几,更何况会画画的文人。  其实这事说起来倒是挺“复古”的,唐代以前,中国社会中本就没有文人画家,如雷贯耳如吴道子,也仅仅是职业画家,地位根本无法与文人相提并论,后世更有称其为“画匠”者。吴道子虽为“画圣”,但在宋以后日趋主流
期刊
聚奇遗珍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您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其
期刊
自隋唐以降,封建社会以考试取仕的科举制度在各方面日趋完善,实由一级一级往上考。其最为高级且极壮观的是: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即殿试也叫廷试。其制始于唐武则天时,殿试后将进士分为五甲之制始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5年)。分为三甲及一甲只限三人又始于元顺帝时,明清因袭之。明清定制,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通称为榜眼探花。二甲均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
期刊
乾隆,满文的字义是“得到上天的扶佑”。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确是受到上天特别眷顾的天子。他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几乎贯穿整个18世纪。在位60年间(1736年至1795年),文治武功俱臻高峰,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最有福、亲见七代、享有“五福五代堂”,可谓洪福齐天的皇帝。  乾隆皇帝天资聪颖,好古敏求,自幼学习满、汉、藏、蒙多元文化,且得天独厚坐拥丰富的皇室收藏,培养出
期刊
王维生平所作的绘画,寺壁多于绢纸。大概是由于会昌灭法的缘故,其绘画在大中年间(847年至859年)就已经很少了,正如唐代诗人张祜所言:“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稀”。因此,市场上流通的王维之作就非常少。  在唐代的艺术品市场上,王维作品的价值并不是很高。这是因为唐代绘画接受的动力主要来自皇室及寺观。自唐以后,文人在绘画接受中的地位才日渐上升。  宋代时期,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步繁荣以及文人群体的强大,王维
期刊
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为名,因祖上为衡山人,故自号衡山。图中这件文徵明《行书诗帖及致彭年信札》引首题“衡山墨妙”即为此。他是明代集大成的书画家,为享誉艺坛的“明四家”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如此才华横溢之人,科举之路却并不顺畅,他曾九次参加乡试,皆以失败告终。1523年,已54岁高龄的文徵明经工部尚书李充嗣举荐,终于进京为官,被朝廷委以翰林院待诏一职,后因不得志辞职归乡。三年的翰林院待诏
期刊
黄胄笔下,践行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理念,无论人物、走兽、禽鸟、花卉、水族等,皆于天然生趣中,凸显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深厚扎实的创作功力。水族作品中,最常见者莫过于鱼了。“鱼”与“余”谐音,象征着富足美好。唐宋时,达官显贵皆身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之寓意,可见鱼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鱼藻之科  关于画鱼,黄胄认为:“宋元人画鱼,其游动情态离纸
期刊
宋三彩指宋、金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增多,人们逐渐对金代的三彩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三彩器属于低温釉,这种工艺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时期就已经烧造成功。经过东汉、北朝、隋代的发展,到唐代时,烧造工艺达到了顶峰,创烧出世所瞩目的“唐三彩”。在造型、装饰、色彩和烧造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开创了陶瓷工艺的新时代。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对宋、辽、金、元三彩及国外的波
期刊
“大定通宝”为金代钱币,铸行于金朝第五代皇帝完颜雍在位期间(1161年至1189年)。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始铸。《金史·食货志》载:“大定十八年,代州立监铸钱,所铸斑驳黑涩,不可用。更令丁部郎中张大节、吏部员外郎麻硅监铸。其钱文曰‘大定通宝’,字文、肉好,又胜正隆之制。”可见,金朝政府对大定通宝的铸行要求很严格,竟出现了“又胜正隆之制”的情况。《金史·食货志》又载:“大定二十九年(1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