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似锦 宋金风华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三彩指宋、金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增多,人们逐渐对金代的三彩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三彩器属于低温釉,这种工艺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时期就已经烧造成功。经过东汉、北朝、隋代的发展,到唐代时,烧造工艺达到了顶峰,创烧出世所瞩目的“唐三彩”。在造型、装饰、色彩和烧造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开创了陶瓷工艺的新时代。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对宋、辽、金、元三彩及国外的波斯、新罗、奈良等三彩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宋金三彩是在唐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工艺上与唐三彩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坯体原料都是用高岭土制作;器物都是两次入窑烧制;颜色多,不限于黄、绿、白色等。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一、胎的区别。宋三彩的胎料一般呈白和灰色,少量呈灰黄或红褐色。二、釉的区别。宋三彩在釉色上注意色彩的相互调配,重视彩釉的自然交融和浓淡变化,绝少使用唐代的单彩散点装饰等。宋三彩注重事物的原色,在色彩上追求接近原物,呈现出一种沉静素雅的形式。比如说,人物的肤色往往用浅淡的颜色来表现,服饰、头发则用深色加以衬托和对比;花卉常常是橙色或红色的花瓣,茎叶则是用绿色来展现。三、图案装饰的区别。宋三彩擅长用图案来装饰,而唐三彩则注重颜色的鲜艳。宋三彩常见图案有莲花、牡丹、海水鱼纹、莲池鸳鸯等自然景色。不仅如此,还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婴戏图、历史故事等等,这些在唐三彩中是绝少见到的。四、器类、用途的不同。宋三彩器物种类多样,以枕、瓶、炉、盘、碗、盆、罐等器皿为主,用途主要作为日常生活用具。唐三彩种类单一,多为人物和动物俑,用途也往往是墓葬中的随葬器。
  除此之外,一些宋三彩器上出现了刻划或墨书铭文,这些铭文不仅有纪年铭、所属铭、北曲小令和古诗佳句,还有“张家造”、“赵家造”等商业铭文。这些是唐三彩中没有的。宋三彩商品性非常浓,往往是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销售的。
  目前所知,山东地区烧制宋金三彩器的窑址最重要的就属淄博的博山大街窑址。博山大街窑址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城内,东临峨眉山,西濒孝妇河。窑址沿河分布,长约1.5千米、宽约0.2千米,是一处北宋晚期至元代的窑址,于1978年10月发现。1982年6月和10月,淄博市博物馆先后两次进行考古发掘,清理窑炉两座,出土了440余件颇具特色的陶、瓷器。其中瓷器主要有碗、盘、罐、盆、执壶、灯、瓶、杯、盅、壶、盂、高柄炉、盒、钵、洗、枕等日常生活用具,牛、马、羊、狮、鹿、龟、象等动物模型,以及武士俑、侍女俑、骑马武士俑、文吏俑等各类陶俑,还有围棋子等。陶器主要有陶钵、陶球、弹丸、蛙范、枕范以及一些窑具,如匣钵、器皿状支垫具、垫饼、坩埚等。三彩器主要有执壶、炉、人物俑、枕、玩具等。
  博山大街窑址出土的三彩器造形奇特,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呈现出五彩纷呈的繁荣局面,反映了民间窑工的精湛技艺和审美水平,在同时期的民窑中也是佼佼者。
其他文献
古代有城管吗?难说。但古代肯定有很多走街窜巷、随地摆摊的小商小贩。他们地位卑微、辛苦营生,却能用琳琅满目的商品给他人尤其是孩童带来欢乐;他们微不足道、难登大雅之堂,却用最简单的方式诠释出古人与天地环境之间的相连相生。  在摄影术还不曾存在的年月,画笔便成为了记载万千行业的主要工具,尽管它是否逼真、是否可靠,并不容易被证实。由于中国画与生俱来的特性,在写实与写意、咏物与抒志、个体与场面之间相得益彰,
期刊
清乾隆黄地粉彩开光花卉壁瓶、清雍正珊瑚红地珐琅彩牡丹花卉纹碗、清康熙黄地素三彩双龙戏珠折沿盘……即将于12月14日至15日举槌的北京荣宝本年度秋拍瓷杂专场可谓精彩纷呈,多件清三代官窑将在此亮相,相信将吸引不少藏家的目光。  其中,清乾隆黄地粉彩开光花卉壁瓶为乾隆壁瓶中的精品;清雍正黄地粉彩云蝠纹碗为雍正时期特有的品种,堪为雍正瓷器中的典范之作;清康熙五彩穿花龙凤纹盘品格非凡,一器之上装饰六对龙凤穿
期刊
家国天下  构殿于园之南,御以听政。晨曦初丽,夏晷方长,召对咨询,频移画漏,与诸臣相接见之时为多。  ……  昼接臣僚,宵披章奏,校文于墀,观射于圃,燕闲斋肃,动作有恒,则法皇考之勤劳也。春秋佳日,景物芳鲜,禽奏和声,花凝湛露,偶召诸王大臣从容游赏,济以舟楫,饷以果蔬,一体宣情,抒写畅洽,仰观俯察,游泳适宜,万象毕呈,心神怡旷,此则法皇考之亲贤礼下,对时育物也。  ……  庶几世跻春台,人游乐国,
期刊
最初想做“王维”这个题目,是源于对时下“文人画”缺失的忧患。很多打着“文人画”甚至“新文人画”旗号的所谓“文人画家”,其实与“文人”两个字毫无关系。职业画家很多,文人却寥寥无几,更何况会画画的文人。  其实这事说起来倒是挺“复古”的,唐代以前,中国社会中本就没有文人画家,如雷贯耳如吴道子,也仅仅是职业画家,地位根本无法与文人相提并论,后世更有称其为“画匠”者。吴道子虽为“画圣”,但在宋以后日趋主流
期刊
聚奇遗珍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您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其
期刊
自隋唐以降,封建社会以考试取仕的科举制度在各方面日趋完善,实由一级一级往上考。其最为高级且极壮观的是: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即殿试也叫廷试。其制始于唐武则天时,殿试后将进士分为五甲之制始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5年)。分为三甲及一甲只限三人又始于元顺帝时,明清因袭之。明清定制,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通称为榜眼探花。二甲均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
期刊
乾隆,满文的字义是“得到上天的扶佑”。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确是受到上天特别眷顾的天子。他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几乎贯穿整个18世纪。在位60年间(1736年至1795年),文治武功俱臻高峰,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最有福、亲见七代、享有“五福五代堂”,可谓洪福齐天的皇帝。  乾隆皇帝天资聪颖,好古敏求,自幼学习满、汉、藏、蒙多元文化,且得天独厚坐拥丰富的皇室收藏,培养出
期刊
王维生平所作的绘画,寺壁多于绢纸。大概是由于会昌灭法的缘故,其绘画在大中年间(847年至859年)就已经很少了,正如唐代诗人张祜所言:“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稀”。因此,市场上流通的王维之作就非常少。  在唐代的艺术品市场上,王维作品的价值并不是很高。这是因为唐代绘画接受的动力主要来自皇室及寺观。自唐以后,文人在绘画接受中的地位才日渐上升。  宋代时期,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步繁荣以及文人群体的强大,王维
期刊
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为名,因祖上为衡山人,故自号衡山。图中这件文徵明《行书诗帖及致彭年信札》引首题“衡山墨妙”即为此。他是明代集大成的书画家,为享誉艺坛的“明四家”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如此才华横溢之人,科举之路却并不顺畅,他曾九次参加乡试,皆以失败告终。1523年,已54岁高龄的文徵明经工部尚书李充嗣举荐,终于进京为官,被朝廷委以翰林院待诏一职,后因不得志辞职归乡。三年的翰林院待诏
期刊
黄胄笔下,践行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理念,无论人物、走兽、禽鸟、花卉、水族等,皆于天然生趣中,凸显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深厚扎实的创作功力。水族作品中,最常见者莫过于鱼了。“鱼”与“余”谐音,象征着富足美好。唐宋时,达官显贵皆身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之寓意,可见鱼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鱼藻之科  关于画鱼,黄胄认为:“宋元人画鱼,其游动情态离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