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农村学生探究物理的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n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农村中学由于受信息、资源、环境、人力、财力、学生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影响,物理教学与城区存在较大差距,特别在学生的探究活力方面尤其明显。为此,如何根据农村现状,利用现有的资源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农村中学 物理教学 探究物理活力
  
  在农村中学,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浓,缺乏活力。多年来,我努力改变此现象,提升学生的探究物理活力有了一些总结和看法,下面是我在多年物理教学中的滴点经验。
  一、利用生活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生活是很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
  例如在学完初三内容《大气压强》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先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在打吊针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问题一出,学生们就议论开了,通过了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发现:
  (1)输液瓶口插了两根管子。
  (2)药瓶要吊在高处。
  (3)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血会倒流。
  (4)药瓶中的药液是匀速滴注的。
  对他们的发现我作了高度的评价,可能是受我的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很高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然后进行组际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的疑问。
  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来回答,学生的思维方式、范围都受到了限制,而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探究的活力。
  二、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活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活力。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把装满水的杯子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学生挑选出班上力气最大的男生做喝“饮料”的实验,拿一个装满矿泉水的玻璃药瓶,在药瓶的橡皮塞上插一根塑料管,然后让这位男生去喝“饮料”。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无论他用多么大的力气去吸,都没能喝到“饮料”。通过这种小小的实验改革,学生对这节课印象深刻、容易记牢,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又如在讲授“流速与流体压强关系”,我把学生分为四组进行“硬币跳高实验”,看哪个组能获得冠军。通过比赛实验,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我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了准备。
  三、教师用幽默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活力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例如,在讲“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婴儿时,你爸爸将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走,外面玩。’”又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可以这样比喻: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当你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再如,在讲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可这样比喻:五十个人在教室里显得很挤,容易产生碰撞;而在大礼堂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小了。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学生:“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我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楞,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四、自学讨论,激发学生的活力
  自学讨论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尤其在农村是最薄弱的一点。自学能力是其它能力实现的基础,是前提。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普遍没有自学的习惯,把自学当作阅读黑体字了事,根本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提出自学的要求,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要看懂物理规律、定律是哪些例子、哪些实验得出来的,物理规律、定律为什么这样提而不是那样提,规律或定律有哪些应用,自己在应用规律或定律时有哪些问题,等等。另一方面要努力创造搞好自学的条件。如开始可指导学生自学,较难的课文可带思考题自学,或者有针对性地适当讲解帮助学生自学,尽量使学生结合自学进行讨论,可让一些浅显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为继续自学提供方便,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学生通过通读、细研、共议的自学讨论,不但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掌握重难点,集思广益,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新见解。例如:《浮力》一节,通过自学讨论,学生会发现浮力的定义——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不够完整,应把“水”改为“任何液体、气体”。因为课文第二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提到,不但水有浮力,煤油、酒精、水银等所有液体对浸在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这些新见解,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质疑,避免死记硬背,敢于向课本、向老师挑战。在实际教学中,个别学生还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怕问题提得不好,老师、同学会笑话,因而在开始阶段不敢提问。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习惯,注意对学生提得对的应给予表扬,提错的应给予鼓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回答,或者启发回答,教师再给予肯定。至于一些漫无边际的“怪题”“偏题”,教师则要把握时机适时给予点拨、指导,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循循善诱,把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引导到正路上来。同时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发现问题。教师可启示大家:其他同学提的问题你有没有想到过,提得对不对,回答得好不好?启发学生在提问中积极思考,真正钻进去。对于与课文重点有关的问题,则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把知识学活。例如:在比热一节,有的学生提出:从例题中计算得出铜的比热何以比课本表的比热小呢?由此引发全班同学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这不是实验误差造成,而是由于不可避免的产生热量损失,以及量热器部件吸热不计造成的。这时,大家感到虽然这些原因课本上未说明,但通过自己的分析,确实找到了答案。学生像探险家发现新大陆一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骄傲,从而激发了学习激情和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然趋势,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是课改的目标之一。信息技术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心理教育过程,以使各教育环节在整体优化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师生信息素质共同提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意义、有效性和完善等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中
摘 要: “5S”管理在高校实训室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探讨了在发动机拆装实训实验中如何应用“5S”管理模式。  关键词: “5S”管理模式 发动机拆装实训室 应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已成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于职院基层实训室这个部门来说,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5S”管理模式是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一种相对有效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作者围绕为什么要改革课堂结构,如何改革课堂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阐述了自己的认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者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主要反思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 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问题,教师更需要及时“反思”。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
在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学案以其前瞻性、大容量,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宠儿。然而调研发现,中学历史对学案的运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使得学案要么成为各类答案集散地,
新课程已开展了三年,在不知不觉中又到了高考复习的阶段,面对新高考,面对新教材,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结合学校的实际,在认真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结合实际情况和兄弟省份的备考方案进行有效性复习。  一、立足课标,整合教材,夯实基础  本次新课标实行的是“一标多本”,即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全省共有三套不同版本的教材,包括人民版、人教版和岳麓版。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必须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三种不同
进入春耕时节以来,通化县大泉源乡党员干部、技术员带头深入田间地头,狠抓春耕生产各个工作环节,有效地促进了春耕工作的开展。
摘 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互动性。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建构主义和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指导,再用具体的教学实例加以诠释。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探究性 物理实验教学 指导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课程改革、教
一、惯性的概念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一个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就会一直静止下去,而原来运动的则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这里的问题在于: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质?依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对于惯性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四点:(1)一切物体具有惯性;(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3)质量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为教学结构,采用“合作探究”的探究模式教学。  设计理念: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设计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处理自由落体加速度的问题,这是教学探究的难点,因此在设计中采用了学生熟悉的纸带的处理办法,采用作v-t图像的方法和△X=at来探究。  遇到的困难:学生处理纸带的时间可能长一些,解决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