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实效:数学课堂教学透视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fuc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式与实效的和谐统一,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形式上的五彩纷呈,实效上的“香远益清”,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多地追求形式上的五彩纷呈,却忽视了教学实效的“香远益清”,最终“形式”与“实效”的处理本末倒置。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一、过程与目标的失策
  
  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与有序性,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关键。如苏教版三年的数学《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一课的导人:
  (一上课,教师取出酷儿图象。)
  师:酷儿知道我们班的学生聪明好学,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酷儿(录音):数一数教室里听课的老师中男女教师各是多少?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分别怎样解答呢?(学生纷纷起立,转身点数教室里男女教师人数。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与算式。教师择要板书。)
  酷儿(录音):你们真棒。我再考考你们,你们学校里男女教师各是多少?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呢?(学生小手如林。七八位学生回答都不正确。)
  师:本校男教师15位,女教师36位。(学生恍然大悟)生:男女教师一共多少位?
  生:女教师比男教师多几位?教师板书:36+15、36-15,
  这样,执教者总算导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了。可是,时间已悄悄地过去十几分钟了。这位执教者“请出”学生喜爱的酷儿,企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学的初衷不能不说是好的。但在“过程”与“目标”的处理上方法欠妥。与其请出“酷儿”,倒不如直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既能体现教学的目标性,又能突出过程的科学性。而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口算的方法,训练口算的技能,那不是两全齐美的事吗?
  
  二、“有序”与“有效”的失调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有序教学。所以“有序”与“有效”应该融为一体。如果忽略了“有序教学”,那么,“有效教学”犹如海市蜃楼。
  如,某老师执教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师出示例题:36-15,并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板书如下:(1)30-10=206-5=1 20+1=21 (2)40-10=30 4+5=9 30-9=21(3)36-20=16 16+5=21……学生想出这么多的方法,令执教者欣喜满怀。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那一种。(接着出示另一道例题52-18,又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学生个性化张扬。这不仅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而且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来,这堂课的起始阶段显得灵动而多彩,然而,执教者的一句“你们喜欢哪一种就选择那一种”,而使“有序教学”变得“无序”了。有经验的老师都不会忘掉在学生“众说纷纭”之后的比较和选择。有比较,才有鉴别。诸多算法,择何者为佳;几种过程,取何者为简。如果缺少这一分析过程,那么,某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就会无所适从。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可见,教学的有序性是教学有效性的可靠保证。
  
  三、实践与创意的失当
  
  实践新的课程标准,是一种创意的表现。如果在实施新课标中变了“味”,那么,创意就失去了本质意义。
  ,
  例,某老师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小数乘法应用题》时,给出条件“地球表面的是海洋”,让学生找出单位“1”,再补上一个条件,编一道小数乘法应用题,并列式解答。下面是师生对话的片断。
  生1:把地球的表面积看成单位“1”;
  生2:地球的表面积为400万平方千米,地球表面的是海洋,海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师:我国的领土面积有多少?对,960万平方千米。那地球表面积比960万平方千米要多得多吧。我们就假设地球表面面积为10亿平方千米吧。(据此,学生默默计算……)
  上述教学片断,渗透了地理科学知识,使数学知识与地理知识联系在一起,不能不说教师在实践新课程标准上动了一番脑筋。但遗憾的是,在实践中缺乏科学性。地球表面面积需要假设吗?“假设”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如果仅是形式上的创新,那只是花瓶里的塑料花,外表艳丽,却无果实。《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要注意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学习,成为学科综合型的教师。其实,教师只要查阅一下相关资料,就会明确地球表面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因此,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时候,创新不是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而是“实践”的孪生兄弟。创新是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上的飞跃。科学实践的意义就在于求真、求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能导致“实践”与“创新”的失当。
  
  责任编辑 杨 博
其他文献
1974年1月,我从高中毕业回到了“鸡叫鸣三县、山大沟又深”的家乡——黄堡镇南沟村。  春节刚过,村长来找我,说:“保元,外村的老师嫌咱沟里条件太差,调走了。这一走,咱小学没有了教师。经村里研究,决定你来教咱村里的娃,你看咋样?”我一时为难了,我从没想到要当教师,就随口回答:“让我想想。”村长说:“你想想也好,咱村里没有学校,娃们上学就成了大问题。六七岁的娃娃要跑十多里山路去上学,太不方便了。”村
书面表达题可以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此类比分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准确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书面表达知识和直接提供给学生必要的素材进行练习外,我认为启发性地评改也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下面是我在书面表达题评改中所试行的五种方法。与大家共同商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如今,大多数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课时较多,教学任务繁重,很难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另外,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觉得课后反思属研究范畴,太深奥,甚至认为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实际上,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一、课后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的记录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出现
求最值是高中数学最常见题型之一,不同的题目,求法也不尽相同,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求最值(值域)的方法——几何法,对一些题目我们利用这种方法可很快求出其最值(值域),几何法
尽管我们很不愿意针对正在发展、成长着的小学生提及“差生”、“学困生”这样的字眼,但我们确实也回避不了这类学生的存在。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伤,掌握好各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就必须寻找到一种切实有效的教育转化他们的对策。    一、了解学生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幅漫画: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撬不开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