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P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出现不少问题,其中考试作弊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之一,而且有蔓延的趋势,其带来的危害已经让我们不能不重视。本文对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作弊出现的新手段,以及解决考试作弊问题的对策作了论述。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考试作弊 原因 新手段 对策
  
  一、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
  (一)学生作弊的自身动因。
  1.为避免补考、重修而作弊。高校扩招后,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当今的高职学生多数学习成绩较差,自卑感也比较强烈,甚至有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而走进校门的,很多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主动性差,整天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有些学生平时比较努力,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合理或自身基础太薄弱,成绩总不理想,为了避免补考、重修或跟班重读,考试时会作弊。
  2.急功近利,为争优评先而作弊。大多数学校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奖学金、评优、推优入党的重要指标,有些学生平时成绩比较好,为了锦上添花而走险;一些学生干部,平时工作过于忙碌,不能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以便能评奖学金、评优、入党,保持自己在老师和同学中的良好地位而在考试时作弊。
  (二)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不完善是学生作弊的重要原因。
  1.高职院校办学水准参差不齐。有些高职沿用本科压缩的办学模式,部分升格而来的五年制高职对人才培养框架把握不准确,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加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影响,高职学生就业难也就成为必然。一些学生因此而认为,即使学好本专业课程也难在社会上觅到好工作,“学习无用论”重新抬头,进而产生厌学心理,但同时他们还要承受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压力,于是便选择作弊以取得合格成绩。
  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面对内容庞杂、压力巨大的考试时,自然而然会出现不少“作弊事实”。
  3.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单一。有些高职考试多是一种学科成绩的终结性测验,缺乏其他相关的补充标准和途径,闭卷考试仍然是主要考试形式,其他形式则无足轻重,而且在笔试中强调客观性、可比性,加之教师在批阅时也可省时省力,往往大量借助客观题,造成客观题比重过大,而客观题意味着答案是唯一的,这无疑为考试作弊提供了便利,让学生通过偷窥、抄袭就可获得好成绩。
  二、高职学生作弊不断出现的新手段
  (一)作弊手段多样化、信息化、市场化。
  以往作弊,主要表现为带小抄在考场内偷看,偷看别人试卷或提供答案给别人,传递纸条交流答案等,易被发现。而现在的考试作弊手段越来越“前卫”,越来越隐蔽。如一些学生将考试内容储存至手机、MP3等存储器中。近几年,几乎每次CET开考之前,网上早就已有人叫售“正确答案”,有人通过博客发帖交流作弊经验;无线电、微型报话机、无线耳机、手机等信息类作弊工具“粉墨登场”,其“产业链”已显雏形。
  (二)作弊时空由“场内”向“场外”延伸,泛化趋势明显。
  有些学生害怕在考场上作弊被抓,挖空心思地把精力由“考场内”转向“考场外”。在考场外作弊表现为考前和考后作弊,考前作弊主要表现为考生在考前通过的命题教师套题,提前得知考题信息;考后作弊,主要表现为考后送礼求情,或动用社会关系给教师施压,希望判卷时“放水”,甚至更改成绩。考试作弊时空上的延展,造成考试作弊行为泛化,危害日趋严重。
  三、解决考试作弊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高职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要全面动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日常学习和各项活动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风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勤奋学习,遵守考纪;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和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管理制度和规范。
  解决高职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要靠科学合理的考试管理制度作保障。高职院校要根据教育部2005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实际,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考试制度、方法和程序。
  (三)建立题库,实行教考分离,把好试题关。
  为避免个别任课老师复习时划定考试范围、泄露考题或阅卷时降低评分标准等,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凭自己的实力来获取优良成绩,高职院校应建立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制度。
  (四)严肃处理考试作弊的学生。
  为了严肃考纪和转变考风,对学生的考试违纪行为决不能姑息,尤其是对考试作弊者更不能宽容放纵,否则就会使考纪考风建设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宣传制度规则是教育,依据制度处罚也是教育,这是由考试管理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因为思想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个别考试作弊的学生并不是思想糊涂,也不是对作弊后果认识不足,而是明知故犯。对于这样的学生,就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铁的纪律来约束和管理,从而促使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明晰不讲诚信、投机取巧是要付出代价的,以此维护考试的严肃性,使正气上升,使考风、学风不断得以净化。
  (五)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不可否认,部分学生违纪作弊,监考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教师缺少良好的师德,平时工作不负责任,在监考时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待学生宽严不一,从而导致学生考试有机可乘。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认真负责和恪尽职守的教师队伍。
  (六)积极进行考试方法、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针对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考试方法改革,可采取开卷考试、口试、现场操作、课程设计等考试形式,并逐步减少闭卷考试的科目。同时,还要改革成绩评定方式,严格平时考核,增加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重;加大课程实训环节的考核,其考核成绩在最终课程成绩中要占相当比重,从而克服一次考试定优劣的弊端。
  四、结语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学生作弊是有多种原因的,我们必须对症下药,在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同时,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育和考试制度,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争取杜绝考试中作弊行为的发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顺能,蔡续.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因及防范对策[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2]陶艳红,胡维治.大学生课程考试作弊的原因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其他文献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1设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事物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物理的学习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创设了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是很准
例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而如何进行有效的例题教学永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之一.有效的例题教学不在于“教师教得有多累,学生学得有多苦”.但实际的例题教学中收效低下,很多时候例题教学反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或许有些老师会不解甚至抱怨:“这道例题都讲了几遍了,仍有很多学生不懂.”这其中固然有学生的原因,但老师也需从自身教学的角度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除了使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外
在新绛县北张镇古庙会上,几名群众正兴致勃勃地围在县纪委工作人员跟前,通过“阳光农廉网流动服务台”查看本村小麦直补情况,这种全新的依托互联网公开监管农村“三资”和“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杜威先生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时至今日,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和教学自觉,在现行几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科学探究活动,但就物理概念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多数还是采用讲授式的,这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所以笔者对用探究式进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地方,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的大部分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室环境下进行的,学生对于教室环境的熟悉程度远大于其他场所.教室内蕴含着丰富的事物,硬件设施如墙壁、黑板、桌椅、书柜、日光灯、投影仪等等,软件设施如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行为表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都是学生日日亲密接触的所见.作为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教学,如果能够将教
“问题串”是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差原理(information gap),围绕具体知识目标,针对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或主题设计一连串(一般在3个以上)的问题,将教学目标与现实世界、青少年的生活以及学生原有的学习背景有机地整合起来.它通过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景,构建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系统整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用物理做“事”,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以达到良好的教学
福建质检院120多名共产党员在“做产品质量的忠诚卫士,为党的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号召下,誓做党的旗手,让党旗高高飘扬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尤其要从基层做起、
实验是探索知识的源泉,因為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和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尤其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些实验由于所用器材小、现象不明显等,学生根本看不清楚,不利于学生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在教学中曾对演示实验做过一些改进,现在叙述几例.  1声音传递能量的实验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块重要园地.  1用物理实验教学激
20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 J BConant倡导把科学史引入科学教育以来,物理学史研究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教学领域,都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郭奕玲和沈慧君两位先生编著了《物理学史》,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为其作序,序言开宗指出:“物理学发展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很值得我们去开垦,这些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去发掘.”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