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银质针疗法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畸形相关性背痛患者的疗效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银质针疗法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畸形相关性背痛患者的疗效。

方法

收集自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弯畸形相关性背痛患者69例,年龄50~7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银质针组(ND组)、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SPB组)及联合组(CB组),每组23例,ND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痛侧胸背部银质针治疗,ESP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痛侧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CB组综合上述两组治疗方法。所有治疗每周1次,连续4周。分别记录3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1~4次及治疗后4、8、12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生活能力评分(ADL),并评估疗效;测量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时Cobb's角;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ESPB组、CB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下降(P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肌骨超声成像技术发展飞速,应用日益广泛。伴随着医学影像融合、医工结合及人工智能等创新理念的渗透和推广,人们逐渐开展了超声对脊柱侧凸病变的成像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作为一种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治疗类型之一。AIS病因不明,可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害。目前,X线是脊柱侧凸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其有辐射,也不便于患者多次复查。超声作为一种无辐射、高分辨率、低成本且可便携的无创检查手段,使其有可能用于脊柱侧凸的
心脏移植(HT)是儿童终末期心脏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右心衰竭是影响HT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是儿童HT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准确评估HT术后右心结构与功能在HT术后随访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超声心动图因其简便、价廉、实时、无创,是儿童HT术后监测心脏结构及功能最常用的成像技术。笔者旨在对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其新技术在儿童HT术后右心结构及功能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医用红外线热成像(MIT)可敏感、及时发现人体不同原因引起的微小体表温度变化,可敏感提示软组织、脏器、血管及神经的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疼痛病变的部位及疼痛性质。本专家共识对MIT在临床医学科中的应用有详细的指导意见,内容包括检查要求、临床分析与在疼痛疾病的应用。在介绍MIT正常温度后,对于温度异常升高与异常降低均有详细的分析,可供指导MIT的临床应用。
经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目前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但不同地区、不同学科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存在差异。本共识系国内疼痛科与神经外科专家共同编写,对PBC的相关解剖、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应用此种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方式很多,经皮给药系统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此法具有给药方式简单、临床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低等优势,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经皮贴剂,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治疗,不仅疗效与口服NSAIDs药物相当,且可显著降低胃肠道以及心血管等不良反应。联合口服NSAIDs药物亦可用于中重度疼痛患者治疗,被国内外多个共识/指南推荐为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一线用药。
与全身吸入麻醉相比,区域阻滞和外周神经阻滞不仅具有麻醉/镇痛双重作用和吗啡节俭效应,而且还能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削弱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的污染。区域阻滞是绿色麻醉的主要引领,故又称"绿色区域"阻滞。区域阻滞将成为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的重要抓手。相反,笑气(N2O)和卤化吸入麻醉药不仅污染大气还会破坏臭氧层。我们应当努力减少麻醉气体和蒸汽向大气释放,从而减少GHG产生。
目的构建并验证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与疗效评定中国量表。方法1.制定暂定版量表:根据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临床特征及目前国际常用的疼痛诊断量表,结合我国疼痛临床的实际情况,制定量表的初稿,经专家组审议和预调查修订后形成暂定版量表;2.暂定版量表的验证:从国内8个研究中心随机调研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18例,非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12例;3.量表的效度(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的检验,并行诊断性评价。结果暂定版量表的效信度良好,其中,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5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伸肌总腱微血管神经束射频热凝去神经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8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对穿经伸肌总腱的微血管神经束采用射频热凝去神经术。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日常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估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时疼痛程度,以及肘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后可能的神经损伤、肌腱断裂、感染和皮下血肿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腋神经阻滞治疗四边孔综合征(QSS)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厦门长庚医院疼痛科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QSS患者60例,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单侧发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电疗组,每组30例。电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神经阻滞组在电疗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超声引导下腋神经阻滞治疗(0.5%利多卡因 1mg/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ml,共20ml),1次/周,疗程2周。治疗结束后2周,评价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