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脊柱椎旁针刀治疗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2017上海国际疼痛康复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柱椎旁肌筋膜炎、小关节病变引起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疾病.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脊柱病变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韧带,改善和解除局部组织的粘连、挛缩、疤痕、堵塞等病理变化,通过松解,解除肌紧张、肌痉挛,促进局部代谢,改善血供.配合相应的整复手法,可进一步缓解局部软组织的痉挛,促进软组织周围无菌性炎症的吸收,调整椎体间关节突关节,恢复脊柱的稳定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和评估触发点刃针针刺肌肉触发点,治疗运动性膝关节痛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对象与方法:56名存在运动性膝关节痛的在校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员,利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和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三次和六次治疗后McGill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三个月后进行随访,有3例复发,总体有效率为97%.结论:针刺肌肉触发点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着手探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病理机制,加强对AIS的病理现象和机制的分析和认识,解释AIS的重要病理现象.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和可操作性建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康复科就诊的青少年22例,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及无脊柱侧凸青少年各11例.以步态分析、表面肌电检测技术手段为检测途径,对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运动学指数、平衡指数、表面肌电信号等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着手探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病理机制,通过对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脊柱两侧肌肉生物力学指标的分析进一步研究AIS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加强对AIS的病理现象和机制的分析和认识,解释AIS的重要病理现象.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康复科就诊的青少年22例,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及无脊柱侧凸青少年各11例.以步态分析、表面肌电检测技术手段为检测途径,对
上肢骨折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手术部位往往会出现疼痛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上肢骨折患者手术后出现疼痛现象后应该如何进行康复医学中的作业治疗.
目的:针刀治疗痰湿阻滞型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8例滑膜皱璧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针刀组和封闭组分别为48例、50例.其中针刀组48例采用局部麻醉后小针刀治疗;封闭组50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两组治疗一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来评定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视觉模拟评分.两组治疗
狭窄性腱鞘炎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850年Notta的文献中.该病又称扳机指(Trigger finger,TF)或弹响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屈指肌腱纤维鞘的起始滑动部位.腱鞘炎一般分成三大类:第一类叫做屈指肌腱腱鞘炎,患病手指会有压痛,不能正常的屈伸,像被突然卡住一样,被动活动方能伸直,并伴有弹响,所以又称为扳机指或弹响指;第二类出现在腕部拇指一侧的桡骨茎突处,因而叫做桡骨茎突狭窄性
周围神经损伤(PNI)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周围神经丛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损伤.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反射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有多种,最常见的原因是机械性损伤,如切割伤、骨折脱位所致的神经压迫伤和牵拉损伤等。物理治疗的目的是恢复神经、维持肌力、维持关节活动度、确认适当的辅助具。康复运动治疗的目的是防治
目的:观察中药外治技术配合针刺运动疗法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扶他林缓释片口服,卧床休息,腰围固定;治疗组为中药外治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3d一个疗程,观察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活动范围(ROM)及疗效.结果: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ROM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更为显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发病率非常高,发病机理复杂是临床上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治疗难度非常大,一般的治疗方法不是很理想.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至今,陆氏针刀治愈了十几万疑难题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笔者自采用陆氏针刀结合中药,针灸,穴位注射,刮痧,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臀大肌挛缩症是指因肌肉注射等原因使臀大肌纤维变性、挛缩、硬化所导致的髋关节活动障碍,又称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先天性臀大肌挛缩症或臀大肌挛缩综合征.多见于小儿,男多于女,以3~14岁患儿较多,常被误诊为"佝偻病"、"髋外翻"等.该症在临床上是一种较顽固的疾病,初起时常不注意,多数患者到了中、晚期才开始求治.手法、针灸对早期患儿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疗程较长.中晚期需采用外科手术将臀大肌前下部的挛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