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文段 赏读悟写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348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导学生对课文整体分析,例如厘清文章思路、归纳文章主旨、概括写作特色,均有必要,有利于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但仅达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时间一长,篇篇如此,学生学得枯燥,具体知识不易触类旁通,情感提升的收效也受影响,弄不好,只能是“学习一篇又一篇,篇篇主旨加特点”。欲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调动学生情感,有必要抓住重点段落赏读。我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着重对文中的第二、五、六这三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赏读和悟写。
  第二部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两个自然段。
  赏读:这是两个紧接前文讲写作本文缘由的段落。一赏,思路清晰、行文简洁。第一自然段赞扬真的猛士,对庸人们淡忘烈士感到痛心;第二自然段直述写作本文的必要。第一自然段中“真的猛士……幸福者?”用“敢于直面”“敢于正视”对猛士进行了高度赞扬,然后用一反问句“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进一步表达浓烈的赞颂之情。下一层用“然而”一转以与猛士们的精神对比,表达对这“微漠”的深深遗憾。第二自然段中的两个句子两个意思,一是说既然活在这个世界,就要为砸碎这个世界奋斗;二是说怕人们忘却,呼吁人们牢记烈士的鲜血和仇恨。本部分再次从怕淡忘的角度述说写作缘由,而且用一个自然段明确强调写本文的必要,以为后面的记叙、抒情、说理张本。二赏,巧用句式,用心遣词。“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的反问句远比“人民的苦难是他们最大的哀痛,为人民利益而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是他们最大的幸福”的陈述句赞扬意味更强烈,更令人思索。将“造化”拟作人去“为庸人设计”,把淡忘说成“洗涤旧迹”,形象、生动。上句说写一点东西“必要”,下句说“正有”“必要”,下句的“正”值得玩味,它说明呼吁人们醒来的紧迫和写本文的重要性。
  高考阅读考查示例:(1)思路题。2010年高考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2)句式题。2009年高考湖北卷第17题:“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赏析。”(3)炼字题。 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17题:“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答案略,下同)
  悟写:第一,学会创造深刻而简洁的警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一个主语两个形式大致相同的谓语句,显得整齐铿锵。两个“敢于”的内容同中有异,对“真的猛士”的特点概括得极准确。正由于作者的创造,该句几十年来一直为流行名言;第二,学会用句生动,形象。例如“造化”“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似人非人的世界”“救世主”,做到说理感染人,抒情激奋人。写散文就要用这样的形象、情感句感染人,激励人;第三,学会用不同句式和反复的修辞表达强烈感情。例如“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句等;第四,学会炼字。例如本文中“我也早觉得”“正有”中的“早觉得”“正”。
  第五部分:“我没有亲见……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三个自然段。
  赏读:一赏,运用细节描写刘和珍等的牺牲过程,句句真实,而真实中又句句表现对反动统治者的揭露。“从背部入”说明刘和珍连搏斗也不是,而纯是因徒手而被残忍杀害。“中了四弹”,子弹多说明段祺瑞政府凶残至极;“手枪”,说明行凶的是军官,是政府行为;同去的杨德群君“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说明是从背后枪杀的,不是双方搏斗而是被无辜杀害的。二赏,含蓄、准确用词。“欣然前往”一词是为照应上部分“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流言,巧妙地给那些帮凶们的污蔑顺手一击。用“稍有人心”“谁也不会料到”“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中的一些词语十分简洁而明确地表明愤慨程度。写刘和珍君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和杨德群君、张静淑君是“沉勇而友爱的”,既客观地写出了三人的性格和表现,又赞扬了他们的谦和美德,其深刻意蕴是“世界上哪有这样的暴徒?”以此揭露反动统治者的凶残。三赏,两次反复的“有尸骸为证”突出了被虐杀是无可怀疑的铁的事实。
  高考阅读考查示例:(1)写作方法题。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12题:“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2)词语、句子照应题。 2010年高考四川卷第17题:“简要说明第六段画线部分与第一段画线部分(“画线部分”各仅一句——笔者注)之间的联系。”(3)语言特色题。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19题:“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悟写:第一,学会客观地叙写而又能围绕中心选材,既符合客观事实又很好地服务主题。本文中的记叙既是为了记实又是为了揭露,做到了记实和揭露的统一。第二,学会在记叙的情感达到高潮时,及时地展开必要而简洁的议论,以更深刻揭示文章主旨。第三,学会用词情感鲜明。例如赞扬烈士们时是“从容地转辗”“惊心动魄”,揭露反动派时是充满讽刺的“伟绩”“武功”。一个表意外的副词“居然”把这些刽子手的卑劣揭露得淋漓尽致。学会在不经意的词句中饱含深意。例如“欣然前往”巧妙地驳斥了“受人指使”的流言。第四,学会用反复手法表达激情。
  第六部分:“时间永是流驶……这也就够了”两个自然段。
  赏读:一赏,思维周密。第一自然段写请愿的教训,第二自然段写其积极意义。在“教训”段也不是直写教训,而是先写一个“饭后的谈资”“流言的‘种子’”的所谓“意义”,这说明作者在总结教训时也不忘对反动统治者的批判和对庸人的批评,也侧面说明请愿的意义寥寥。接着以一个比喻冷静地总结血的教训,告诫斗争者要改变斗争方式。下一段思路从否定的一面转到肯定的另一面,烈士们牺牲的血痕扩大,“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写这些“意义”使篇末不至于陷入消沉,可以鼓舞人们前仆后继奋然前行,收束在高昂的呐喊中。二赏,说理形象。总结教训,用“煤的形成”的比喻说徒手请愿的效果。文中又用很多形象词语代抽象意思:“血痕”“扩大”是说意义扩大,浸渍亲族等是对亲族的积极影响,“洗成绯红”是说淡化,“永存的笑影”是说人们不会忘记烈士的事迹和精神。
  高考阅读考查示例:(1)思维方式题。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17题:“作者认为‘诚实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什么谎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2)修辞运用题。2010年高考上海卷第7题:“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2001年高考广东卷第19题:“请分别指出文中③④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述效果。”(3)语言品赏题。2011年高考湖北卷第17题:“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悟写:第一,思考务必周密。例如本部分主要写教训,但不忘对意义的总结。若全是“教训”,埋怨过多,则易给读者对此次请愿全面否定的片面理解。所以,要学会全面、辩证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片面绝对;第二,语言务必谐美。例如本部分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诗化特色;用词精炼,音调和谐。又多用让人体味更真切、表达情感更深沉的形象词句。第三,组句务必严密。例如“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个二重复句中,“但”字表转折,后面是表意重点。这句话以血战前行为陪衬,强调后面的内容,说明徒手请愿意义寥寥。“更何况”表进层,强调徒手请愿只是自我牺牲,极简洁地推出“徒手请愿”的弊端。
  [作者通联:湖北孝感高中]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而关于作文、作文教学,我们探索研究得也比较多,但正如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蔡伟所说:“写作教学依然是语文界公认的教学难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学生害怕写作,教师怕教写作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变。大面积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依然是水中月,镜中花。”作文教学为什么一直举步维艰,低迷不振,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什么一直原地踏步,提升较慢?    一、原因透析:我们的作
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都不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我认为与当今的语文课缺乏感染力有密切的关系。语文课有了感染力,学生身临老师创设的情境,就能够获取知识、开启智慧、陶冶性情、活跃思维,较好地感悟语言规律和理解文章意蕴,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增强语文课的感染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一.充分发挥语文实践课的
下午四点的阳光  你有没有见过那种阳光  突如其来的,夹杂  在阴翳和黑暗之间  不合时宜的阳光  那么明亮,明亮得像  只争朝夕的爱情  像一个做完手术的病人,几个月来  看到的第一束阳光  这天我站在这样的阳光下  没有由来地想落泪  就忽然理解了他  是在什么天气,写下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那种回光返照的明亮  一如倒叙,一如一个人  满心希望地走向绝望  海兰卡  ※  然后人们教
古人写诗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读诗,也应该咬文嚼字。  首先要“咬”“嚼”的当然是“诗眼”。  好诗多有“诗眼”。诗眼者,诗歌之灵光汇聚的核心词语也。打开这个词语,便可以触摸到诗人之心跳,窥见诗人之心境,进而测量到诗人之心温。“诗眼”既可以是具有点题作用的关键词,也可以是具有独特的辅助诠释功能的“第三只眼”。擦亮“诗眼”,就是找到了诗歌教学的主题,找到了解读诗歌的曲径、幽径、妙径。  抓住
人家说三搬一火,搬三次家就等于失火一次。我们家才第二次搬迁,就已经有很多东西不见了。前天晚上,妈妈问我有没有看见一个铁质点心盒。  我一边整理漫画一边说着,我看到了就给你。妈妈却一再叮嘱我,仿佛那是一个什么宝贝似的。  妈妈经营着一家服装店,专门卖年轻女孩子穿的衣服。她经常把店里的衣服拿回家来给我穿。家里并不宽裕,爸爸去世得早,这个家完全靠妈妈不到十个平方的小店来维持。可正处于青春叛逆末期的我却总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语文课程改革走到了第十个年头,回顾年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的整体样貌,似乎可以用“面壁十年图破壁”来描绘。做出这样的判断有三个理由:   一是从研究内容来看,本年度的综合性学习论文可以归为两类。一类侧重于解析综合性学习的
乡愁是文学亘古不变、常写常新的一个主题。事实上是,人不论古今,地不分中外,乡愁是人类所共同的一种精神现象。郑振铎的《海燕》就是一首优美无比的思乡曲。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郑振铎为躲避因联名写信抗议蒋介石的暴行而可能遭遇的不测,被迫于5月21日乘法国邮船“阿托士”号,从上海出发逃亡到法国、英国等地将近一年半。此次同船的还有陈学昭、徐元度、袁中道、魏兆淇等,除了陈学昭外,其余三人都是在
《孔乙己》是鲁迅最满意的一篇小说,“在《呐喊》集中,这可说是呐喊的火气最弱,作者的内心隐痛却表现得最饱满的一篇,鲁迅如此偏爱它,正显出了他创作的真正的兴趣所在。”一般认为,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只看到了海面上巨大冰山的一角,多数人只看到了被旧科举摧残毒害的孔乙己,却很少关注一个被社会逐渐染黑毒害的小伙计,笔者认为,这正是巨匠鲁迅于文本中赋予
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然而忘掉历史,你会双目失明。  ——[俄]亚历山大·索尔尼仁琴  1  命运,年轮编织的神龛。  生命,被年轮附着和包裹的磁场。  不断创造和改变着世界容貌与格局的磁场,不止是一具鲜活的肉体,还有细腻、充满幻想而且复杂多变的灵魂参与其中。人不过是这颗古老星球皮肤上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大千世界,人其实非常渺小、卑微。仿佛渺小、卑微,就是每个个体在世间的另一个妈妈。  201
气质与行为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清楚气质是什么东西。首先我要解释,心理学上的“气质”一词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气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也许你曾听过这样的话:“那个女孩子长得不怎么样,但气质不错。”这里的“气质”指的是人在言行举止和穿衣打扮中所体现的个人风格和气度。但在心理学中,“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