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1j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第一次站上讲台,望着几十双清澈的眼睛,面对几十颗纯真的心灵,我有些手足无措了:孩子们,我该拿什么奉献给你们?仅仅是课本上有限的知识?还是应该还有别的什么?不知道怎么结束了这人生中的第一堂课,我近似狼狈地逃回了办公室。没有心情备课,我的心被一种莫名的情绪烧灼着,急切地渴望找到出口。随手翻开上大学时的读书笔记,马卡连柯的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映入我的眼帘,是啊!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没有爱,我带给学生的只是干瘪不鲜活的知识,但我想献给他们的,又岂止这一点?
  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我发现了魏书生的自我发展秘诀,那就是热爱。因为热爱,他成功了,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上。作为老师,就是要有“爱”!我不禁暗暗高兴,我当然具备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要不然我就不会选择这份职业,那么只要我再把自己的爱心献给学生,他们就会投桃报李,一切如我所愿。
  于是,再去上課时,我开始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对待学生,从学生欣喜的眼睛里,我知道他们也渴望着这样慈爱的老师。哈!我献出了我的爱心,就看到了教育的成效,学生们是多么容易满足啊!因为有爱,我上课时激情飞扬,思接千载,呈现给学生精彩而有内涵的语文盛宴;因为有爱,我不仅仅传授知识给学生,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我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谐一致了,也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的各项任务。
   “爱”里有个“友”字,我告诉自己要象母亲,象姐姐,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兄妹和知心朋友。还记得我们班在合唱比赛中取得第一名时学生悄悄投向我的眼神,那么高兴而自豪,甚至还有个调皮的学生向我伸出了大拇指;还记得我的学生要转学时我的伤心难过,那是我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离别,他学习很优秀,很乖巧;还记得我班上的那个男生不慎摔伤手臂时我的着急痛心,这一受伤得落下很多课啊?他又得忍受多久这样的伤痛啊?我真的为他们快乐而快乐,悲伤而悲伤着!我想这样就是爱了,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一直这样做着,逢年过节,我会收到正教着或以前的学生送的卡片,虽然不多,却让我视为珍宝。
  《爱心与教育》是我近期读的一本好书,读过之后,心里亮堂得多,旷达得多,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无怨无悔的选择,使我入神忘情、灵魂升华。《爱心与教育》是我难忘而喜爱的一本好书。
  “学生总是对的”。爱一切学生,贯穿在李老师的整个教育思想中,正因为有爱,才有童心才有信心才有细心,没有“爱”,这一切又从何谈起?因为爱心,他才可能在自己的干嚎声和“看客”们的欢笑声中,被男生们“活埋”在雪堆;因为爱心,他才会从离平地十多米的地方为学生们表演“首滑式”;也因为爱心,他的影集里才会多了一张“向李老师遗体告别”的“历史镜头”……爱学生,推而广之,爱学生的家长,爱传达室的老大爷,爱邻家的老大妈,爱美丽的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在书中,他也以自己的教育失误真诚地告诫每一个从教者:“永远不要对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每天,我微笑着呵护教育我的学生,他们中有的活泼可爱,有的淘气顽皮,有的聪颖善辩,有的木讷寡言……无论他们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无论他们的父母或贫或富,无论他们表现如何,只要是我的学生,我都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他们中的每一个,即使他犯了错,我也能心平气和地与他交流、谈心,因为我爱着他们。
  永不敢忘曾经的一年,我教的学生里有一个被其他老师放弃厌恶的男生,在他又一次违反纪律之后,我气极,命令他领着我到他家去家访,他家离学校有十几里,我故意没骑摩托车,让他陪着我一路走着去,起初他还没当真,以为我只是吓唬他,看我踩着高跟鞋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着时,他沉默了,跟在我的身后,指引着我到了他家。其实在他觉察到我的决心时,就下定决心要改正所有的错误的,所以见到家长之后我几乎没费什么口舌,就赢得了家访工作的成功。回去的路上,那个男生还不好意思地问我:“老师,您的脚疼不疼?”要知道他平时里可是一个飞扬跋扈、专爱和老师对着干的问题学生啊!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从这件事里,我深深地意识到,老师若是真心实意地爱着学生,何愁教不出来好学生?尽管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学业优秀,最起码也要教会他们学会关爱,懂得施爱于人。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说的多好,心中的那份爱,已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执着追求了十多年,用热血和汗水浇灌了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我深深地知道,教书是快乐的,精神是高尚的。因为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诚然以真心处之,孩子们也会真心爱我的。我始终相信李镇西老师讲的:只要你有爱心,就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兴趣”。叶圣陶先生也告诫我们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当学生产生了写作的内在动力时,才会积极乐意去写,并尽力把文章写好。”因此,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作文是小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对它并不陌生,然而学生却很怕写作文,通过调查得知,“言之无物”与“有物不会言”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主要心理障碍。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就
期刊
物理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缺少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的时代的自然科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例如,光在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一、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
期刊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由于应试教育潜在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优生就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这种狭碍的教育观很容易使我们的教育走入误区,最终导致失败。事实上任何优生也都应该具有两面性。他们注重全面发展,他们具有有远大的理想和优良的品质,守纪律、讲文明,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活动能力,有较高的期望值和优越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较旺盛的求知欲,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因
期刊
摘要: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学习和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单纯的进行接受性学习和记忆,不足以让学生有效地提高技能和掌握方法,这些实践性知识的获取总是与相关的探究过程和探究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关键词: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新课标将其纳入实际教学工作中,從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比较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期刊
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的诱发性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1.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而不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2.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教
期刊
问题是创新的前提,针对当前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现象,首先分析了成因,然后提出了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他的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小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也说: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对100节小学数学课
期刊
在议论文写作的要求中,辩证思维是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最大的特征是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因素中全面地看问题,比较客观公正地对问题展开论述,避免把问题说得绝对、片面或武断,纠正传统思维上的偏差。可以说,辩证思维包括了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周密性、科学性、创造性和深刻性等。因此,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应侧重于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审题能力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但由于
期刊
孩子的天性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很直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为孩子们营造一片美的天地,让他们在美的世界健康成长,这是每一位美术老师应
期刊
“历史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震撼,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思考!” ①这让我心潮澎湃,眼睛湿润,这是我的一个梦,是我正为之努力而且将一直努力追求达到的一种境界。怎样才能接近心中的目标?改革,学习,创新,但教学改革不是盲目追求花样过多的翻新,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激情。  激情是什么?激情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自然流露,是上课时的满腔热情,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全身心的投入。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关键词:高中 数学 改革 课堂       一、我国社会发展对数学课程的要求  促进数学课程发展的众多动力中,没有比社会发展这一动力更大的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政治方面的要求。  我国社会发展对数学课程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目的性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