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思想手段,运用数学能力也是每个社会建设者应该具有的一项基本素质。所以说高中数学教育应该真正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服务,这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都要面对的、思考的重要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谈几点肤浅的认识,希望得到大家的共鸣。
【关键词】被动接受主动获取应用能力建模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思想手段,运用书写能力也是每个社会建设者应该具有的一项基本素质。所以说高中数学教育应该真正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服务,这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都要面对的、思考的重要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谈几点肤浅的认识,希望得到大家的共鸣。
一、 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个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佳的接受各类教学信息,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本节的知识需要,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下我国在其相关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其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也可以向其介绍相关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或用数学定理或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的某种现象,都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概率》时,我拿着抄来的福彩“双色球”的有关规则,利用已经学过的排列组合有关知识,推算一个人中头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通过这次的推算,不仅完成了教学大纲中对这节课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而且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对社会上一些热点现象进行数学方面的剖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学会客观、冷静、科学的思考某些现象的实质,也是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得到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甚至对于一些学生还得到了回家向父母朋友“炫耀“的资本,更坚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常,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解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方法与新学习任务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到“认知冲突—探究冲突本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一种活跃和兴奋状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还有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除了要用“小步子、常鼓励、多肯定”的原则外,还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使其感受到被人重视,去除他们的自卑感,鼓励他们追本溯源,找到学习障碍的原因,并加以改正,从而保护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 在教学应该注意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这是数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把学生们放到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去。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时,教师不应当只是单独地、孤立地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本源的分析和抽象,应该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们用数学,进而学数学的意识。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对本源加以抽象和概括,弄清楚知识的来源,了解他们的用途,从而使学生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守的途径加以认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也是应用数学能力的一个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当前商品经济中提炼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利息、贷款、股票等问题,引发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也可以从市场调查、分析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的核算,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把学用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应用数学的快乐,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掌握独立获取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其勇于质疑、探索的科学精神。
素质教育面对的是有差异的学生,针对个体的不同情况,使每个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求知,学会解决,学会做人,使其潜能在社会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认真完成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学生潜能得到发掘,智力得到发挥,知识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获取,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实质,也是每个教师努力的方向。让我们为了更好的明天努力吧!
【关键词】被动接受主动获取应用能力建模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思想手段,运用书写能力也是每个社会建设者应该具有的一项基本素质。所以说高中数学教育应该真正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服务,这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都要面对的、思考的重要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谈几点肤浅的认识,希望得到大家的共鸣。
一、 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个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佳的接受各类教学信息,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本节的知识需要,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下我国在其相关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其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也可以向其介绍相关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或用数学定理或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的某种现象,都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概率》时,我拿着抄来的福彩“双色球”的有关规则,利用已经学过的排列组合有关知识,推算一个人中头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通过这次的推算,不仅完成了教学大纲中对这节课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而且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对社会上一些热点现象进行数学方面的剖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学会客观、冷静、科学的思考某些现象的实质,也是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得到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甚至对于一些学生还得到了回家向父母朋友“炫耀“的资本,更坚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常,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解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方法与新学习任务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到“认知冲突—探究冲突本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一种活跃和兴奋状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还有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除了要用“小步子、常鼓励、多肯定”的原则外,还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使其感受到被人重视,去除他们的自卑感,鼓励他们追本溯源,找到学习障碍的原因,并加以改正,从而保护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 在教学应该注意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这是数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把学生们放到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去。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时,教师不应当只是单独地、孤立地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本源的分析和抽象,应该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们用数学,进而学数学的意识。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对本源加以抽象和概括,弄清楚知识的来源,了解他们的用途,从而使学生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守的途径加以认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也是应用数学能力的一个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当前商品经济中提炼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利息、贷款、股票等问题,引发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也可以从市场调查、分析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的核算,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把学用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应用数学的快乐,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掌握独立获取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其勇于质疑、探索的科学精神。
素质教育面对的是有差异的学生,针对个体的不同情况,使每个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求知,学会解决,学会做人,使其潜能在社会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认真完成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学生潜能得到发掘,智力得到发挥,知识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获取,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实质,也是每个教师努力的方向。让我们为了更好的明天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