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健康密码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y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年轻人眼里,中国传统白酒和红葡萄酒分属于传统和现代两端,甚至分属于不健康和健康两极。实际上,五谷和百草酿成的中国传统白酒,远比外来的红葡萄酒更健康。
  五谷的甘甜
  西南苗寨有一种“窝托罗酒”,其酿造要诀是,用的粮食越多越杂,酒就越香。这正是中国酒的第一个健康密码。
  千百年来,中国人以谷物为主食,又以谷物酿酒。甘甜的五谷从餐桌上延续到酒杯中,天然地呵护了中国人的味觉和胃口。古人也发现了酒对人体的保护作用。西晋《博物志》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人清晨冒雾出门,临行前,一人饮酒,一个饱食,一人空腹。走到途中,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作者得出结论:在抵御恶劣环境方面,饮酒的效果胜于吃其他食物。
  西方酒从果实变为酒,用的是酵母;中国传统白酒从谷物变为酒,用的是酒曲。把谷物霉变,压制成饼状,这就是曲饼,其中含有霉根菌等微生物,加进谷物中,能让淀粉分解为糖分,再转化为酒精。用曲饼和谷物酿成的酒,度数很低,大约只有两三度,酒味也很薄,所以古人说“略备薄酒”。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刘伶说“五斗解酲”,意思是他喝上五斗酒,反而能减轻身体的不适。这样一个嗜酒如命的人,竟活了七十多岁。
  到了唐朝,随着酿酒技术的进步,酒的度数提高了。聪明的唐人发明了“烫酒法”,将酒烫热了再喝。这又是一个对人体有益的创举。因为中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此外还有醛。醛的含量虽少,但对人体的损害比酒精大得多。好在醛的沸点只有20℃左右,把酒烫热,就可以挥发掉大部分醛,大大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
  独特的酿酒方法和聪明的饮酒方法,让中国传统白酒从一开始就走在健康的轨道上。
  百草的芬芳
  在谷物之外,中国人还为酒寻找到了另一个良伴:百草。
  商朝有种酒叫作“鬯”,用黑色的黍米为原料,再加入郁金香草酿造而成,通常用于祭祀和占卜。到两汉时期,加椒花酿的椒酒、加玉桂酿的桂酒、加菊花酿的菊花酒,纷纷在街头亮相。名医也加入百草入酒的行列中。东汉的张仲景就记载了一种用红蓝花酿酒的方法。这些草本植物添加到酒中,或能养胃,或能祛寒,或能活血。
  百草入酒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冷浸法。先将百草切细,装进生绢袋子里,浸到酒中,再把整坛酒密封起来,浸泡足够的时间,最好经历寒暑变化,让百草的效力充分渗透到酒里,就可以饮用了。二是热浸法。把干姜、胡椒末和石榴汁放到酒中,“火暖取温”,可酿成胡椒酒。还有加桑叶的,有加苍耳的,有加艾叶的,五花八门,创意无穷。
  到了唐朝,酒中加百草的风气更加盛行。最出名的是两种,一种是郁金香酒,有除恶、祛湿之效。李白名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写的就是当时山东枣庄峄城出产的一种名酒,颜色如琥珀。在唐代人心中,琥珀色的酒是最好的酒。另一种是“松醪春”。松叶、松针、松花、松脂……一切松树上的原料,都可以单独入酒,也可以混搭入酒。在唐朝人看来,松树百年长青,它的花叶枝节肯定都有养生的功能,制成的酒对人体最有益。
  百草入酒,是中国酒的独创技法,也是中国酒独有的健康之道。酒中增添了清新淡雅的百草气息,酒味更加宜人,有了大自然的芬芳。这芬芳取代了药的苦涩,让人在浅酌和畅饮中健身、防病,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心灵的盛宴
  中国酒之所以独一无二,不仅在于酿造物的天然,更在于它激发出符合中国人精神追求的一整套健康文化:修心、悟道、参理、崇礼、贵和、中庸……身与心的愉悦,在酒香里达到“和”的状态。正是这种精神上的健康,让酒香融入民族的血脉里。
  酒激发的精神愉悦,因时代的差异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与唐酒相伴的,是诗歌的热烈、武力的张扬和英雄的快意。卖酒———年轻貌美、充满异族风情的胡姬当垆叫卖,酒肆中的专业乐师奏起美妙的音乐,引得客似云来,“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买酒———钱不够,物来换,再贵重的东西都敢随手换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一掷千金的豪情绝非李白一人独有;喝酒———必须行令,酒案上摆满了骰盘、香球、花盏、酒胡子这些行酒令的东西,人人紧盯不放,必要争出胜负,才好痛饮。所以,饮唐酒是热闹的,是喧嚣的,是痛快的。
  到了宋朝,与宋酒相伴的,是词曲的婉约、花间的柔美和士大夫的风雅。装修———酒楼的包间门口,“插四季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里面还留一方白墙,专供酒客们题诗作画;酒具———商人用温婉的青瓷、白瓷做成玉壶春瓶,卖瓶装酒,而文人发明了“碧筒饮”,用荷叶做酒杯,用发簪刺透叶柄,就着叶柄吸饮美酒,于是“白酒微带荷心苦”;酿酒———文人迷上了自酿佳饮,苏轼酿出桂酒,写一首诗,“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再酿出真一酒,又写一首诗,“晓日著颜红有晕,春风入髓散无声”。所以,饮宋酒是温文的,是雅致的,是有点儿静谧的。
  世界上没有哪种酒,能像中国传统白酒这样,和人的精神世界、心理健康紧密相连。其妙处在于,当你在心灵上安置了一壶酒,就是安置了一个愉悦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我与同院一女孩甚熟,经常往来借书聊天。一日,该女孩与母亲发生争执,独自反锁房中怄气,任谁叫也不开门。我去相劝,一敲门,听到一声断喝:“不许进来!”我玩笑道:“我有要事!”女孩气恼道:“有钥匙也不许进来!”  二姐做饭麻利但不精致,一日以抽一支烟的时间把四菜一汤端上了桌。哥哥向来嘴刁,他眼瞅只漂着几片葱花的汤问:“二小姐,你做的这可是汤么?”二姐不示弱地说:“那你说这是什么?我认为放点东西就可以叫作
面点大师金睿有一手绝活———制作九华素饼。九华素饼以小麦粉、绿豆粉为原料,并添加一种九华山特产的黄精粉。素饼外皮酥脆,气味芳香,吃过之后,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依然能感到有淡淡的清香在口中盘旋。  70岁后,金睿将肩膀上的担子一齐卸下,过上了悠闲的退休生活。天方茶点公司的廖总准备高薪聘他当技术指导,金睿却说:“我已经老了,不堪重用了!”  为了能学到金大师最拿手的九华素饼的制作方法,廖总费尽心力,托了
二十多年前,我还没来狮城的时候,有位中国作家来这里出席一个民间活动,事后对主办方的接待大为不满,还专门写文章批评住宿酒店的房间太小,主办方带他去吃街边的“肉骨头汤”等,以证明主人的小气与寒酸。  当年,在新加坡搞华文文艺得不到政府支持,经费要靠民间自筹,往往是能省则省。不过在街边吃“肉骨头汤”,倒未必是小气。主人一片诚意,原本是想介绍原汁原味的南洋美食给来宾,只可惜对方不懂得欣赏。  这个所谓“肉
河豚有剧毒,河豚卵巢和肝脏更是毒素聚集处,一个卵巢所含的毒素可以使20人丧生。然而面对如此棘手的食材,日本人还是找到了攻克的方法。  每年5月,在剥离好的河豚卵巢里加入相当于总重量30%的盐之后储藏一年,其间每隔两三个月还要换盐。一年后,先清洗掉表面的食盐,然后再加入米糠、米曲、辣椒,压上石头再放置两年或更久。在第一个阶段,盐析作用使水分和毒素一起流出,毒素水准降至最初的五分之一。第二阶段又通过以
萝卜幼时,嘉名缨子,秆子白生生,叶子绿油油,小囡囡的模样,逗人喜爱。要遮阳,怕风雨,肥要适量,水要及时,娇生惯养着,她们欢喜,栽种的人也欢喜。这时候的缨子,整个拔起,根细白,身翠绿,凉拌着,微涩微苦,更多清爽,略无浊气。  待她长成少女模样,翠衫绿裤,颇有亭亭韵味,心事渐渐有了,不便示人,就偷偷藏在根下,埋在土里。小小的心思,惹人怜惜,风不知,雨不觉,土地自然不会说。初历红尘,青涩渐去,甘甜未来,
我们还在西安的时候,就听陕西省工会主席给我们介绍,到了岐山一定要尝尝那儿的面条,新麦子下来了,现在正是好吃的时候。他还说,你们最好不要吃饭店里的面条,而要去街上找正宗的岐山面条。于是,我们就上街了。上街以后发现路边有很多卖面条的,一家搭一个棚子,弄一口大锅,锅里煮着开水,旁边有一个面板,食客们都端着一个大碗,蹲在地上吃。吃面的人里有很多就是背着一把镰刀的麦客,这又是一景。  当时物价很便宜,几毛钱
鱼汛分季节,我在北海道碰到鱼汛的时候是初秋,捕上来的似乎全是金枪鱼,但大的不多,有时还夹杂了牙片鱼、鲽鱼和小鲅鱼什么的。渔网从海里拖上来的时候,强烈的鱼腥味直袭鼻孔,令人嘴里泛酸。  鱼汛到来的时候,每天的变化飞快,有时也会出现反常。渔船只要看准了海面上的波动,就会全力出击,穷追不舍。不仅仅是一条渔船,而是数十条拖网船,气势十分壮观。在这样一个热烈的气氛中,我是没有理由拒绝吃生鱼的。  热情的日本
我曾创制过一道“青菜煨牛肉”,芥菜炝炒牛肉片,然后用文火边煨边吃,下酒下饭之一绝。我在菜谱上这样描述:在豆浆与油条、萝卜与牛肉、才子与佳人的搭配中,牛肉最服天生丽质的青菜,这是荤和素天生而性感的完美搭配。  关于菜的搭配,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有非常精彩的描述:谚曰:“相女配夫。”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其中可荤可素者,蘑菇、鲜笋、冬瓜是也
清朝时京城有位厨师,特别喜欢《三国演义》,一有空就捧书阅读,对内容了如指掌,开口说话也常常离不开“三国”里的人和事。  有一天,某王府请这位厨师去烹调寿筵。厨师进房看一看,头就摇得像拨浪鼓似的。王爷问其故,厨师说:“你这里的‘三国’都乱了套,这出戏我无法演了,你还是另请高明吧!”主人莫名其妙,厨师见状,顺口便吟出四句诗来:“刘备求计问孔明,徐庶无奈进曹营。赵云难勒白龙马,孙权上阵乱点兵。”吟罢诗句
崔金泉和范振钰合说过一段相声《选总统》,里面讽刺袁世凯,说他是个土包子,只喜欢吃河南老家的粉蒸肉,以为这是世间最美味的珍馐。事实上袁世凯不但爱吃,常把“要干大事,没有饭量可不行”挂在嘴边,而且会吃。他先后娶了九房姨太太,其中大多擅长做菜,包括苏菜、天津菜、高丽菜等。  宫廷菜,袁世凯与慈禧的口味一致,基本慈禧爱吃的,他也喜欢,可他又吃得比慈禧要精。有几道宫廷菜经过他的改进,口味愈佳。慈禧爱吃“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