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与香港高中地理教材体系对比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f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教材比较研究是地理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通过内地人教版与香港牛津版高中地理教材体系对比分析,认为内地和香港教材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总的来说内地人教版三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联系紧密,具有系统性强的特点。香港牛津版地理教材别出心裁采取主题与议题一一对应的关系,将主题与议题有机地串联起来。主题使学生有系统地学习地理基本概念和知识。
  关键词:内地与香港;高中地理;教材对比
  一、内地香港高中地理教材体系对比研究
  1.内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体系
  《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课程共设计了3个必修模块,包括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这些模块是相互并列的,彼此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各模块自成体系,各自并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高中地理的一部分教学任务,并赋予同样多的教学课时,以体现共同的学习价值。即使3个必修模块也相互独立,分别相当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1]
  高中地理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构成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中,必修一模块以自然地理的内容为主,采继承和创新之路,一方面继续保留传统高中课程中的经典自然地理内容,如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自然地理要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但在具体要求上作了简化,着重突出主要的自然地理过程;另一方面紧扣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的核心论题,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模块的总结,并起到沟通其他两个模块的作用。
  必修二模块则承担了培养学生人文地理素养的基本任务。本模块侧重人文地理学科领域,它的特点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力求体现基本的人文地理过程:人口过程、城市化过程、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本册教材共6章16节,主要包括人口、城市、生产活动、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等六大方面的内容,涵盖了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内容,落实了课程标准关于各模块知识结构的相对完整性的要求。
  必修三模块侧重区域地理的研究领域,地理必修三立足于模块一自然地理、模块二人文地理的基础,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本册教材共5章10节。以区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本着由自然至经济、由区域内至区域间的学习思路设计知识结构,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依次分为“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
  2.香港牛津版高中地理教材体系
  香港牛津版高中地理也是分为三大模块,《活学地理1》、《活学地理2》、《活学地理3》。但同时它的教材又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就是把课程分为两大部分:主题和议题。主题主要是使学生有系统地学习地理基本概念和知识;议题则集中讨论一些与我们息息相关而又具争议性的课题。
  其中《活学地理1》、《活学地理2》是主题部分,包括六大主题:《活学地理1》主要讲述大自然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包括了三大主题:气候、地貌与内营力作用、地貌与外营力作用。《活学地理2》主要讲述我们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也包括三大主题:农业、城市、工业。《活学地理3》则是议题部分包括了与六大主题紧密联系的六大议题,主要讲述人与环境互动作用引起的问题包括:气候异常、自然灾害、水烦恼、粮食与饥荒、可持续城市及能源的抉择。
  3.两地教材体系的对比评价
  从上可以看出内地人教版必修课教材体系有如下特点:
  (1)三个模块是相互并列的,彼此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各模块自成体系,各自并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2)三个模块也相互独立,分别相当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3)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着力提升国民的现代文明素质。
  (4)以系统地理为主,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和融合,内容大体涵盖了现代地理科学的基本内容。
  总的来说内地人教版三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三大模块虽然相互独立,但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联系紧密,具有系统性强的特点。同时突出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
  而香港牛津版的教材体系则有以下特点:
  (1)三大模块分为主题部分和议题部分。
  (2)主题主要是使学生有系统地学习地理基本概念和知识。
  (3)议题部分则集中讨论一些与我们息息相关而又具争议性的课题。
  (4)设计了许多以学生为本的活动,目的是训练学生整合地理知识和真实世界议题的技能,并加以应用。
  香港牛津版地理教材别出心裁采取主题与议题一一对应的关系,将主题与议题有机地串联起来。主题使学生有系统地学习地理基本概念和知识,议题集中谈论与生活息息相关又具争议性的课题,最终形成一个综合体,透过对人、地、环境的学习,把世界上的自然及人文范畴串联起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基础,以组构及整合他们在其他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所获取的知识及概念。
  因此两者的教材体系各具特色,精彩互现。
  二、结论与建议
  1.内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优点
  (1)教材知识结构具有系统性、整体性[2]。
  (2)教材内容容量大,知识面广。
  (3)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具启发性,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
  2.可从香港高中地理教材中获得借鉴
  (1)注重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
  在香港牛津版《活学地理》中有一专栏地理技能,用于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例如让学生绘画气候图,找出横切面的垂直夸大率、界定河盘范围等。让地理技能的培养不再是一句空话真正落实到实处。
  (2)课文多使用疑问句,吸引学生多思考,让学生在想中学。
  香港牛津版的《活学地理》没小节的标题都是疑问句,每一节的开篇也是问题思考,其次在插图图表旁边又附有为什么……?一栏,帮助学生理解内容,鼓励学生们多思考,从而使插图和图表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次在课文中更是使用了大量的问句,大量的问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只是枯燥的文字表达学生容易厌倦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3)增加章节总结,让学生了解知识脉络结构香港牛津版《活学地理》每一章后都有章节总结,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章节的主要概念和知识,方便学生有系统地重温重点。
  (4)注重把地理学习与整个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结合起来,组构及整合学生在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所获得的知识及概念,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充足发展。
  内地教材在框架上明显地显示出完整的学科体系,把地理教学仅仅限制于“地理学”的范畴内;而香港教材突破了“地理学”的范畴,注意与整个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结合起来,全面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把从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联合起来,使课堂知识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成为了指导实践的有利资源,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充足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高俊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教材编写的新要求[J].2005(1)
  [2]支援教材(中一至中三)[M].香港课程发展处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组1998
  [3]周泳奇.内地与香港初中地理教材对比初探[J].2008
  (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春市第三中学529600)
其他文献
我是一片叶,只是一片叶。我随风而起,顺风而降,从不忤逆风的意愿,因为我相信风的哲学。时间赋予它无限的生命,也注定我的服从,因为我的生命极其有限,会腐朽,会归于尘土……  瞧!风来了,我该启程了……  风伤兮  传说在大洋彼岸有一条狭窄、荒芜人迹的山谷,而今亲眼目睹也是震撼不已。峡谷两侧都是悬崖峭壁,看上去十分诡异,进去的人会因迷失方向而命丧其中,哪怕侥幸逃脱,不久之后也会不明不白地死去。但在我眼前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中要有实效性,教师必须做到:教学中巧设问题,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度拓展知识,在课堂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要落实,能从偶发事件中挖掘教育契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效性;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3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
小时候,黄豆豆心中有个偶像,名叫巴列辛尼科夫。凭着对偶像的崇拜,他刻苦练习,12岁那年,考入了上海舞蹈学院。  然后,他脱颖而出,小有成就。于是,他远渡重洋,来到纽约,继续深造。在纽约街头,他看到有巴列辛尼科夫的一场演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最后的两张票,坐在大剧院最高一层靠边的位置上,居高临下,观看偶像的演出。但是,激动兴奋的他,在偶像跳完第一个舞蹈的时候,就抓起自己的衣服,离场而去。一个崭
性格决定命运,这已是社会共识。所谓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都会发现,一个班级中绝大多数同学的智商并没差异,同教室授课,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却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的差距不在智力方面,而在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上,例如:缺乏上进心、学习不主动、没有勇气和毅力,不够耐心等。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性格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教师和
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为提升学生作文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初中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是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一环,“高耗低效”,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客观现状。结合新课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借鉴作文教学的一些理论成果,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
摘要: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着手,也要让学生知道创新活动不创造新知识,而是重在创新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优化课堂,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情景;观念;结构;创新;总结  一、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教师
“吹牛”现在有夸口、说大话等意思,可它最早的意思却与浮夸无关,指的是西北人的一种渡河工具。  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在《史林杂识吹牛拍马》一文中作过考证:吹牛一词最早是西北方言,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西北河流湍急,难以行舟,本地人遂就地取材,用若干牛皮或羊皮袋吹成气囊,做成皮筏子,扎好口后连接成筏,作为渡河的工具。牛皮筏子相连,可以承载数千斤的重物过河。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就曾把它用于战争,并获大捷。
摘要:“如何让学生有兴趣读”、“如何让学生有信心读”、“如何引导学生落实读”,本文尝试着对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中的几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做出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文学名著; 阅读; 兴趣;信心;落实  文学名著是历代文豪呕心沥血、千锤百炼铸就的智慧精华,是一个人了解历史、品味人生的窗口,是一座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是一个人博大学识、改善气质的必经之路。日积月累地阅读名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仅仅学好语文课本上的阅读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及早地引导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学习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本文就搞好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阐述了笔者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期给同仁带来启示。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2012-2013年国家级英语重点立项暨贵州省基础教育教学实验重点课题高中英语语篇教学对学生学习结果影响的研究结题报告。并谈了今后的工作设想,希望能引起广大教师的共鸣。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学习结果;影响;结题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10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