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gver454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着手,也要让学生知道创新活动不创造新知识,而是重在创新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优化课堂,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情景;观念;结构;创新;总结
  一、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设一个比较适宜的学习环境,竭力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活动。善于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采取开放形式。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养成学习中的创新习惯和创新胆识。鼓励和帮助大部分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和创新计划变成学习中的现实。让学生自己品尝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领略创新的实际意义。
  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中的最好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并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产生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学习的潜在能力,也才可能产生创新的欲望。教师良好的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和鼓励学生,幽默大方的言谈举止等因素都会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江泽民总书记就指出:“创新是民族的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部也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的主要目标。教育目标升级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自然而然要更新,与时俱进。中国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亲其师,信其道”。小学语文正是小学生刚刚接受规范化、系统化母语教学的起跑线,塑造自身个性的开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扮演得好不好,关系到中华民族下一代文化素养的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势在必行。
  在现代的课堂上,我们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它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经过加工和处理所形成的教学系统。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教授《坐井观天》课文时,笔者在课前制作了生动有趣的课件,把文本转化成卡通片,小鸟与青蛙之间的对话,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很少见过真正的水井、青蛙。笔者到实地拍摄了一口水井,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水井与现代的自来水塔有什么区别,体会到井底之蛙的内涵。同时,进一步延伸,切换一个画面,假如把青蛙放在高耸的巨大无比的水塔里,让学生思考“青蛙的想法会发生变化吗?”等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优化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创建一个有活力、高效化的课堂教学结构,都离不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是否相适应;课堂信息反馈是否畅通与及时;课堂的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效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古语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要指导个性有差异的学生学会寻求获取知识的最优化途径;学会选择合适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设计最优化的学习过程;学会对自己学习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确实有非常大的难度。小学生人生阅历比较浅,思想单纯,天真,爱幻想,模仿能力较强,可塑性好。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教师指导,学生尝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质疑,培养能力)逐步指导学生能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会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五、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家乌中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渴求解决未知的力所能及问题的心理,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问题必须是学生想知道的,高低适度,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举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学生在学习探索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探索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在不同活动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特长,展现自我。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不同方法,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支持,对别出心裁和好的表现给予赞许,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总而言之,优化和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转换教师角色,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空间,还给学生一片蓝天,才能更好地构建理想与有效性兼容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当代教育创新》2004年第四期
  (作者单位:贵州省赫章县教育局教研室553200)
其他文献
有一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是给了一个圆形图,又给了一个类似爆炸“ ”的图形,让考生联想或感悟作文。许多人认为这是考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从某个角度说这也是在考学生的思维。  《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如果你想象不出维纳斯的那无数双秀美的玉臂,你就不可能理解、懂得它的神奇。  宋代画院派的名画:《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无一不是具有丰富的想像、新奇思维的结果。  这些事例都是要求我们在学习
人们经常给思想政治教师冠以“政治骗子”的头衔。教师们听惯了,也就无所谓了。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是比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反思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的欺骗了学生呢?纵观若干年来的思想品德课堂,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十分明确的。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们的确是“欺骗”了学生,只不过是一种“善意的欺骗”而已。生活中呈现的“5 2=0”、“5 2﹤0”等现
有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个人并不认同。我觉得无论你的性格怎样,你都有可能成功。  比如说,有的人善于与人沟通,那就应该朝自己擅长的方向努力。他们非常愿意和客户沟通,也许未来就可以成为一名很好的销售人员,这样也会取得成功;而有些人的性格比较内敛,就像一个技术工程师。我的性格里后者可能就更多一些。我在思维上比较严谨,逻辑性比较强一些。我不太愿意天天出去跟人喝酒,更愿意坐在计算机前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语文老师听数学?你听得懂吗?听不懂你评什么课?是的,有些内容确实还真没听懂,但我感慨多多。不怕老师们笑话,我今天还真的想探探这一“地雷”,弄出点“响声”,来个实实在在的“班门弄斧”。  罗杰雄老师是我的学生辈了,我迈上讲台的时候,他还在读初三。可这次我就认认真真地做了一回他的学生。他,年轻有为,是我最羡慕的;他,教学认真,是做他的学生最幸福的。上观摩课,是学校的安排;听他的
“立正——稍息——立正——正步走……一二一……一二一……”  高一军训,韦小宝夹在方队里,像机器的某个零件,身不由己。汗珠子很贱,一串接一串地往外蹦,而烈日似无赖,骂都骂不走。想起老爸老妈正在家里吹着空调,韦小宝心里一懒,脚就抬不动了。教官的火眼金睛立即射过来:“抬高抬高!没吃饭啊,你?”韦小宝赶紧凝神踢正步。  眼神一凝,就聚到了前面双儿的屁股上。双儿今日走得拘谨迟疑,丝毫没有昨日的干练活泼,屁
我是一片叶,只是一片叶。我随风而起,顺风而降,从不忤逆风的意愿,因为我相信风的哲学。时间赋予它无限的生命,也注定我的服从,因为我的生命极其有限,会腐朽,会归于尘土……  瞧!风来了,我该启程了……  风伤兮  传说在大洋彼岸有一条狭窄、荒芜人迹的山谷,而今亲眼目睹也是震撼不已。峡谷两侧都是悬崖峭壁,看上去十分诡异,进去的人会因迷失方向而命丧其中,哪怕侥幸逃脱,不久之后也会不明不白地死去。但在我眼前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中要有实效性,教师必须做到:教学中巧设问题,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度拓展知识,在课堂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要落实,能从偶发事件中挖掘教育契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效性;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3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
小时候,黄豆豆心中有个偶像,名叫巴列辛尼科夫。凭着对偶像的崇拜,他刻苦练习,12岁那年,考入了上海舞蹈学院。  然后,他脱颖而出,小有成就。于是,他远渡重洋,来到纽约,继续深造。在纽约街头,他看到有巴列辛尼科夫的一场演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最后的两张票,坐在大剧院最高一层靠边的位置上,居高临下,观看偶像的演出。但是,激动兴奋的他,在偶像跳完第一个舞蹈的时候,就抓起自己的衣服,离场而去。一个崭
性格决定命运,这已是社会共识。所谓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都会发现,一个班级中绝大多数同学的智商并没差异,同教室授课,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却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的差距不在智力方面,而在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上,例如:缺乏上进心、学习不主动、没有勇气和毅力,不够耐心等。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性格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教师和
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为提升学生作文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初中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是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一环,“高耗低效”,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客观现状。结合新课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借鉴作文教学的一些理论成果,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